建筑工程測量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6-21 11:17:41

導語:建筑工程測量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測量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測量》教學是通過測量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訓練實現學生測量綜合能力的培養。測量實踐教學場地通常位于室外,教學活動圍繞測量儀器設備使用和測量任務實施展開,如何發揮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優勢實現測量實踐教學的改革,探討出通過“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方式,達到提升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測量綜合能力的目的,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建筑工程測量;實踐;超星學習通;教學改革

《建筑工程測量》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本課程學習的是學生畢業后在測繪、城鎮規劃、市政建設、建筑工程、國土資源、水利水電、交通、農業、環保、地質、礦山等部門及其他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測量相關工作所必備的專業技能。課程所在專業實行“行企校合作,課崗證融通”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建設行業,與建筑企業密切合作,成立具有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學校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從培養目標的確定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才培養過程全程參與,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該課程實踐性強,以測量員工作任務為主線,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使學生掌握測量儀器操作、測量外業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字成圖、施工放樣、變形監測等工作任務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室內+室外”的教學方式組織教學過程。教學中通常會出現室內講解、室外實踐的教學環境切換,室內的很多資源無法在室外移動環境下應用,使得室外教學一直處于原始的教師口述,學生主要通過“聽”來獲取關鍵的操作技能要點,教學的核心點不能及時呈現、加強,教學場景往往是老師先講完后再一遍一遍地重復,教學效果很受影響。探討如何有效利用超星學習通的移動式資源,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解決《建筑工程測量》室內、室外環境切換時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問題,是突破現有測量教學瓶頸的努力方向。

1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實踐教學改革設計——以《全站儀安置》為例

1.1教學內容分析

全站儀是測量工作中常用的設備,它集電子測角、測距、測高差于一體,測量速度快、計算顯示快,廣泛應用于地形測繪、施工放樣、變形監測等各種測量領域。熟練操作全站儀是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技能。本次課程的教學內容選自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入門課程《建筑工程測量》,項目三、任務一實訓項目,課時安排為兩個學時。教材選用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參照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標準和測量員職業崗位要求和全站儀操作手冊整合序化教學內容,形成全站儀操作流程、操作要點和考核標準。

1.2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高職一年級學生,經過課前資源學習,學生對全站儀構造和使用有了初步了解,可以完成簡單的儀器操作。00后學生普遍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問題,接受新事物快,但科學嚴謹、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有待加強。1.3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工程測量員職業資格標準和當年麥克斯調查的測量員崗位技能要求,確定本節課程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其核心能力為熟練安置全站儀。同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4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分析,確定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為全站儀對中和調平的操作方法,教學難點為解決全站儀“對中時調不平,調平時對不中”的問題。

1.5教學方法

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模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把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統一起來,同時采用“任務驅動”和“以賽促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情,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1.6教學手段和資源

針對傳統教學,理論與實操脫節、錯誤操作難發現,錯誤操作重復做的缺點,本次教學以超星平臺為載體,綜合利用微課,儀器仿真動畫、視頻等多種數字資源,通過班級群、討論組互動交流,實現線上線下交互學習。

1.7教學設計思路

本次課程的設計思路是:通過課前任務練習讓學生了解全站儀應用的廣泛性和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為課上學習做好準備。課中,通過確定任務、攻克知識等5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操作原理,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課后通過在線答疑,幫助學生完成職業技能的鞏固提升。

2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實踐教學改革——以《全站儀安置》為例

2.1課前

學生登錄課程平臺,領取課前任務,學生通過上網收集,連線在崗學長等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完成調研報告。同時學生查看課程自學課件,觀看微課視頻,自主學習并完成在線測試,教師通過平臺打分,統計全班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及時對課堂教學做出調整。

2.2課中

根據任務驅動教學法,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將課堂教學分為:確定任務、攻克知識、分步演示、整體訓練、以賽促學5個環節。2.2.1環節一確定任務教師播放在崗學生的職業困境,(該同學在單位負責全站儀安置,但是他每次對中了就調不平,調平了就對不中,每次安置儀器要花費十幾分鐘時間,影響了整個團隊作業進度,這讓他十分苦惱。)由此確定本節課程的任務為全站儀安置方法及技巧。2.2.2環節二攻克知識教師利用平臺資源,講解什么是對中?對中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調平?調平的目的是什么?同時,使用仿真動畫,給學生展示對中和調平的精度要求,使學生對對中整平建立直觀的認識。(儀器安置精度關系到數據采集的精度,進而關系工程項目的質量,貫穿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學生完成在線測試,進一步內化理論知識和儀器操作原理。2.2.3環節三分步演示教師展示本次實訓需要準備的物品,檢查儀器,做好安置準備工作。開始分步演示。第1步:粗對中。教師講解粗對中的操作方法,著重演示手部和腳部的操作要點和技巧,學生現場學習。第2步:粗調平。教師演示儀器照準部位置的選擇和腳架的伸縮手法。第3步:精對中。教師重點示范操作時保護儀器的正確手法,培養學生安全第一的職業素養。第4步:精調平。教師演示精確調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最后,教師總結操作步驟和要點,指出全站儀對中整平協同操作難點突破的關鍵是,四個步驟,每一步都要規范操作并達到分步精度要求。2.2.4環節四整體訓練整體訓練環節,安排學生4人一組進行全站儀的安置練習。同時,學生可以使用學習通觀看教師的規范操作動作,學生練習討論并通過微信群發表看法,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和影響速度的操作。學生完成在線測試,師生當堂分析總結,幫助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操作技能和相關知識。2.2.5環節五以賽促學教師公布實踐操作考核要求,學生做好考核比賽準備,教師開始計時,學生獨立進行考試。教師在考核過程中對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行量化打分,學生完成操作后,教師停止計時,檢查學生對中整平質量,對安置精度和安置用時進行評分,得到學生的實踐考核成績。

2.3課后

課堂考核不合格者,課后到開放實訓室領取設備,并將訓練視頻傳至課程平臺,教師進行評價及在線答疑。課內通過考核者,也可以通過反復練習,提高安置速度,強化學生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3利用超星學習通實踐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3.1教學模式改革

本次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實踐教學改革,教學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講授+訓練”,“室內+室外”,“訓練+比賽”,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為教學活動提供了穩定的框架和操作程序,突破了測量實踐教學的難點。

3.2教學方法創新

針對傳統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被動等教學現狀,充分利用超星平臺的移動性和線上資源的豐富性,采用多種信息化手段,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反復觀看操作要點視頻加深對原理的理解,通過“任務驅動”和“以賽促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全程參與教學,把沉默單向的課堂變成碰撞思想、啟迪智慧的互動場所,對教學重點進行加強訓練。

3.3考核方法創新

創新課程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課程考核評價部分,將安置質量和安置用時結合,理論考核和實操考核統一,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綜合,并進行職業素質量化評分,進一步豐富課程考核成績評定方式,課程總成績由學生自評成績、小組成員互評成績、組長評定成績、教師評定成績、階段考核成績等多塊組成,考核結果更合理,這種綜合的評價模式值得在以后的實踐教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牛秀秀.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翻轉教學的實踐性探究——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J].公關世界,2020,(18):54-55.

[2]張潔,張大為,田永航.基于“超星學習通”的《食品工藝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廣東化工,2020,47(18):240-243.

[3]楊磊.基于超星學習通的高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8):146-148.

[4]王愛玲.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線上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課程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4):142-144.

[5]奚文娜,劉姣.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和騰訊QQ群的純線上教學模式探索——以《工程圖學Ⅱ》課程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20,(07):76-77.

作者:楊阿蘭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