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業向質量管理要效益論文
時間:2022-04-25 03:40:00
導語:施工企業向質量管理要效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質量與成本關系;質量成本的組成;強化質量成本管理體系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的永恒主題,也是企業求生存圖發展的基礎、管理不善是企業效益欠佳的重要原因、質量和成本是兩個不同內容的一對“孿生子”、)保證質量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所需要的費用、不注重收集整理質量成本數據,是不可能對企業進行較全面經濟分析的、質量成本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控制成本是企業的管理核心、建立和完善項目部質量成本管理、監控體系、定期檢查和分析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措施與施工實際有無不符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本文淺析了質量與成本的關系,并就施工企業如何搞好質量管理,控制成本,向質量管理要效益,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論文關鍵詞:質量成本控制費用提高效益
1質量與成本關系
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的永恒主題,也是企業求生存圖發展的基礎。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是復雜的,從客觀上講有市場變化帶來的不可預見因素,從主觀上分析,管理不善是企業效益欠佳的重要原因。企業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而質量管理處于企業施工的中心地位,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內容。質量管理貫穿于全部施工過程中,是控制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增強質量成本觀念,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質量和成本是兩個不同內容的一對“孿生子”。搞好工程質量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對促進企業施工工程質量評價、全面質量管理效果有著重要作用,是企業樹立社會形象的無形資產。
質量成本是企業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工程質量,滿足業主方的需要或因工程造成損失,實行返修賠償所發生全部費用的總和。因此可見,質量成本包括:(1)保證質量達到規定的質量標準所需要的費用;(2)因質量問題造成損失的費用。因此,企業追求最佳經濟效益的目標時,除其它因素外,實際上是在追求最佳質量成本,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將質量成本從工程總成本上劃分出來,進行單獨統計和分析。
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把經濟分析同質量成本分析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對企業的經營狀況有個較全面的統計、歸納、分析。使每個工程項目的成本狀況更加透明,作到心中有數,并針對各自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管理辦法。
大量的實踐證明,不注重收集整理質量成本數據,是不可能對企業進行較全面經濟分析的。目前在施工管理上多數人只注重工程質量本身的好壞,往往忽視了質量與成本的關系,施工前未進行質量成本預測,施工中又不進行統計和分析,所以,也不可能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陳舊的觀念和管理方法是造成成本失控的關鍵。必須從觀念上增強全員質量成本意識和責任。質量管理部門應同工程技術、財務、預算部門搞好協作,在分析質量的同時,更要對質量發生的問題及所發生的費用進行同步分析,及時得出最佳解決方案。
2質量成本的組成
質量成本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主要有三部分組成,即:(1)一次調試、試運轉成功預算內費用;(2)施工中因質量返工費用;(3)保質期內發生的費用。質量管理、工程技術、預算部門及項目部應緊密配合,及時收集掌握必要的與質量成本有關的數據資料,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施工過程中廢品的損失;(2)材料消耗費用;(3)設備租賃費:(4)周轉材料及設備折舊攤銷費:(5)人工工資、勞保費支出;(6)材料代用和設計變更:(7)管理辦公費、差旅費、維修費、鑒定測試費;(8)返工費;(9)其它與質量成本相關的直接和間接費用。這些必須發生的費用均應以報表形式出現,通過報表數據,掌握真實的質量成本狀況,使決策層能從中分析出質量成本所存在的薄弱環節,制定有效控制措施。
3強化質量成本管理體系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控制成本是企業的管理核心,作為企業管理層和項目經理,應在合理組織施工、保證安全、施工進度的同時用經濟觀念來管理質量,在項目工程開工前,首先要確定質量成本控制目標,形成質量成本費用指標計劃,對各不同施工項目要分別提前進行質量和成本預測,對常見或可能發生的質量問題,及早制定防范措施,將措施貫徹到每個班組和施工人員。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控,確保直接費和間接費不突破定額和預算。有效地控制質量成本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3.1單位工程技術負責人首先應對工程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進行技術要求、施工方法、施工工藝、主要材料性能、質量標準交底,必要時可安排模擬試驗。
3.2建立和完善項目部質量成本管理、監控體系,明確責任和職責,并同個人經濟利益掛鉤。
3.3定期檢查和分析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措施與施工實際有無不符。應根據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修改完善。
3.4做好班組施工日志及施工記錄、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單位工程質量事故及處理記錄、設計變更或工程更改記錄、材料設備代用記錄、機械電氣試驗及試運轉記錄等。凡是與質量有關的資料都應專人負責收集整理,為分析質量和成本提供可靠的原始資料和數據。
3.5完善工程處、項目部、班組三級質量檢查驗收制度。嚴格按國家現行關于工程質量檢驗各行業標準進行檢查驗收,做到四個統一,即:檢驗標準統一、檢驗工具統一、檢驗方法統一、分項內容統一。并要求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把質量管理貫穿于施工的全部過程,把好每道施工程序質量關。
3.6廣泛開展“0C”活動,大膽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科學管理精心施工,逐步提高同類工程質量。
3.7工程技術質量管理部門要建立工程質量檔案。對已竣工工程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全面分析,總結經驗,找出不足。要定期召開質量成本會,將經驗和薄弱環節及措施分層次通報給管理和施工人員,以避免今后再發生同類工程質量問題。
3.8建立質量回訪制度。每個單位工程項目投入使用后,隨著使用過程和時間推移,會逐步暴露出各種缺陷。這其中有設計、設備、材料方面的問題,也有施工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問題,應通過回訪更好地了解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上的不足之處。對使用單位提出的意見,要全面分析,特別是對一些工程質量的缺陷和構成隱患的問題,屬于施工原因造成的要在整改的同時,找準原因,為今后施工不再發生同類質量問題提供前車之鑒。
總之,有效控制質量成本,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它不但反映了企業的技術水平,同時也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綜合素質的體現。只有重視質量與成本的關系,增強質量成本意識,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創造出最佳的經濟效益。
- 上一篇:區域性醫學資源共享研討論文
- 下一篇:互促共進提升大學生圖書館文化品質論文
精品范文
10施工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