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醫學資源共享研討論文
時間:2022-04-25 03:36:00
導語:區域性醫學資源共享研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發展狀況;黑龍江東部地區醫學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現狀;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實施資源共享的基本策略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整合信息資源意味著增加信息資源智能價值、資源共享是采用現代技術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存貯、檢索和傳遞、資源管理分散,缺乏溝通、網絡系統缺乏整體性、人員素質不高,分編不規范、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可行性、合理布局,統一采購、共建特色數據庫、借助網絡技術實現資源共享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就國內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發展狀況,結合黑龍江省東部地區醫學資源實際,介紹和分析醫學院校圖書館及附屬醫院資源共享現狀,提出實現區域性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和策略。
[論文關鍵詞]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區域共享
任何一所圖書館都不可能將世界上所有文獻信息收集齊全,實行文獻資源共享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實現高等醫學院校與周邊地區醫院及院校的資源共享,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1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發展狀況
大學圖書館以收藏為中心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對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和服務才是圖書館工作的主題,這需要整合信息資源和技術。整合信息資源意味著增加信息資源智能價值,通過寬帶高速互聯的計算機網絡,把分布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眾多圖書館或信息資源單位組成聯合體,把不同地理位置及不同類型的信息按統一標準加以有效存儲、管理,并通過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給讀者,使讀者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在網上遠程跨庫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源。
近幾年我國區域性網絡圖書館發展很快,尤其是高校問的合作。網絡圖書館可分為行業性和區域性兩類。2001年以來,上海、天津、北京、廣東及河北等省市相繼建立了高校網絡圖書館,開始網絡圖書館實踐。資源共享是采用現代技術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存貯、檢索和傳遞,利用計算機網絡來支持信息機構之間、信息機構與信息源之間、信息機構與用戶之間的各種交流。為跟上迅速發展的世界潮流,盡快與國際接軌,我國高校圖書館也加快了資源共享網絡建設步伐。如“全國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是由衛生部牽頭建立的包括30所醫學高校圖書館在內的共享網絡。該網絡于1991年啟動,是由國家——地區——省(自治區)中心館構成的3級醫學文獻資源共享網絡,各中心館通過Pc機、調制解調器、傳真機等設備進行點對點通訊。該網絡為全國醫學圖書館實現高層次、全方位的醫學文獻資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到目前為止已有300多所大學網絡與國內各大相關信息網及lntemet相聯通。
2黑龍江東部地區醫學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現狀
2.1資源管理分散,缺乏溝通
黑龍江省東部地區醫學文獻信息資源集中在牡丹江醫學院。該院是一所以醫學專業為主,經濟管理、市場營銷等非醫學專業為輔的醫學院校。圖書館作為學院的文獻信息中心,根據學院發展、專業設置及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建設,進行館藏資源建設,專業圖書已覆蓋國內醫學基本文獻。圖書館有計劃、多途徑、有重點地采集國內外書刊資料,重點收藏醫學文獻(占文獻總量40%),同時收錄CNKI、碩博論文、CBMdisc、CMCC、維普5個國內重點文獻數據庫,SPRINGER和EBSCO兩個英文全文數據庫,并購買了書生電子圖書、超星電子圖書、多媒體醫學課件和VCD/DVD視聽教材、影視資料等,自建特色數據庫5個——光盤數據庫、學報數據庫等專題數據庫。逐步形成多載體、重學科、有特色的館藏體系。圖書館自動化工作從1995年初起步至今,在硬件環境和軟件使用上都打下堅實基礎。
組建了主干速率為千兆帶寬、百兆到桌面的館內局域網絡,并實現與校園網的千兆帶寬連接,已建成基于VFP和NT技術的DataBaseSever、Win.dows2000AdvanceSever、WebSever、FFPSever等平臺,實現圖書館業務管理的自動化與辦公自動化以及校園局域網內電子資源共享。各附屬醫院和周邊地區醫院也都建有不同規模的圖書館,區域性缺乏溝通與合作,一方面重復訂購現象嚴重,尤其是昂貴的外文期刊的重復訂購,造成資金和資源的嚴重浪費。另一方面,各圖書館注重核心期刊的訂閱,有些期刊出現漏訂現象嚴重,造成文獻資源的覆蓋已經跟不上科學技術的發展,文獻保障率降低,無法滿足讀者需求。
2.2網絡系統缺乏整體性
在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尚無一個稍具規模的地區性高校資源共享網絡,造成黑龍江省的東部地區各大醫院各自為政。圖書館局域網絡自成系統,只限在本院區域內使用才有效。附屬醫院和學院大多數都分散在各地,所以難以實現網上資源共享。
2.3人員素質不高,分編不規范
由于各醫院圖書館人員學歷不高,應用計算機能力和外語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規范的圖書采購、分編、典藏、流通等工作流程進行運作和管理,導致書目交換困難等問題。
3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必要性
21世紀數字化圖書館將成為圖書館的主體,這使圖書館管理模式從自給自足的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并向著開放式的社會化服務方式轉變。圖書館的辦館模式也由獨自辦館走向合作、網絡一體化,館際之間可進行聯合采購、聯合存貯、聯機編目、聯機檢索、館際互借、聯合建庫等系列聯合作業,從而使各圖書館在合作中建立起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新型關系。但是,從計算機網絡服務達到相當高水平的美國來看,讀者利用文獻95%以上還是從本地區獲得的,利用全國性網絡系統獲得的只占一小部分。這說明區域性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網絡化時代,相當長時間內大多數文獻信息需要仍然在本地區解決,所以,網絡環境下建立區域性信息性信息資源共享體系是完全必要的。
3.2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可行性
為提高高校的文獻信息保障率和利用率及信息服務水平,滿足高校教學科研對更充足的共享信息資源和共享服務平臺的現實需求,近幾年,各附屬醫院和周邊地區醫院圖書館對印刷型書刊、電子資源、相應的硬件、網絡設施投入巨大,但文獻資源分散、重復、浪費。如:牡丹江醫學院圖書館在保存紙質文獻的同時,加大了電子資源的投入,每年投入文獻資源資金接近100萬元,院3所附屬醫院和兩所非隸屬關系的附屬醫院等單位,各自投入資金建設辦公網卻不具備校園網功能,無法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造成信息化建設重復投入和人力資源浪費。因此,在信息化建設中還普遍面臨資金不足、人才短缺、資源匱乏等困難,這就要求在校園網的基礎上,利用成熟的網絡通訊技術,采用統一的網絡協議(TCP/IP),在同城或異地的高校與附屬醫院之間建立實時統一、安全、便捷、高速的數據傳輸網絡,并提供統一、可靠、可管理的網絡環境,使實現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數據的共享成為可能。
4區域性醫學院校圖書館實施資源共享的基本策略
4.1合理布局,統一采購
目前在黑龍江省以醫學為主的本科院校有4所: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齊齊哈爾醫學院、牡丹江醫學院,1所合并的綜合大學也有醫學院校,即原佳木斯醫學院。本院位于黑龍江省的東部地區,該地區擁有綜合及專科醫院3O余所。整合醫學圖書館的資源,實施區域醫學文獻資源共享,以滿足東部地區醫學領域教學科研信息需求,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為節省經費,應建立以醫學院圖書館為中心、由東部地區30余所醫院圖書館為成員館的共享共建機制,由醫學院和各成員館一起制定文獻資源建設總體規劃。在醫學院圖書館設立一個采編中心,統一采購書刊,共同建設與使用。
4.2共建特色數據庫
目前牡丹江醫學院圖書館已形成自建特色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整合各成員館館藏,編制中外文圖書期刊聯合目錄,建好特色或專題文獻資源數據庫,充分發揮特有的信息優勢,避免內容貧乏或重復。
4.3借助網絡技術實現資源共享
高校圖書館的自動化建設發展較快,已實現了編目、流通、檢索等方面的計算機管理和網上信息檢索。因此應以醫學院圖書館為中心館,各附屬醫院圖書館為分館,形成一個主分館模式的信息網絡中心,實現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中心館承擔文獻建設的主要任務,同時規劃、協調各分館的業務。實行人力、財力、物力統一管理,即統一目標、統一規劃、統一調配,提高人員素質、工作效能和服務質量。實現優勢互補、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4.4充分利用網絡免費資源
目前網上免費數據庫很多,如“中國統計數據庫”、“中國專利數據庫”等;國外也有許多免費數據庫,如“ScienceOnline(科技在線)”、美國斯坦福大學的“HighWirePress(開放獲取外文期刊)”等。這些免費數據庫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和學術論壇等,覆蓋理工醫等各學科門類。圖書館應對這些數據庫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在免費資源界面上提供給用戶,以彌補館藏文獻資源的不足。
4.5實現資源利用同等待遇
在信息資源利用方面,對共建共享體系內的所有用戶實行同等待遇,即在共建共享體系內,任何一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用戶,憑自己的借書證,可在任何一個高校圖書館內,像本校用戶一樣查閱該館所有信息資源(包括實體信息資源和數字化信息資源),且收費標準與本校用戶相同。而出借圖書,可暫按館際互借的相關辦法進行,在條件成熟后,再實行“通借通還”,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完全共享,提高體系內信息用戶信息需求的保障率。
4.6加大宣傳力度,開展用戶培訓
圖書館引進電子資源的品種不斷增加和更新,其功能和檢索方法各不相同,圖書館在區域內定期請參考咨詢部的資深館員舉辦資源共享培訓班,使區域范圍內的用戶了解中心館的信息資源和檢索方法,提高醫護人員的信息檢索技能J。
4.7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個性化服務功能
網絡圖書館的出現延伸和強化了傳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采用集中模式,實時咨詢方式,提供指定專家提問、表單咨詢、常見問題咨詢、智能咨詢等功能,為讀者提供“一站式”的參考咨詢和文獻遠程傳遞服務。根據用戶的要求將館藏的印刷資源數字化后,再以E—mail方式傳遞給用戶,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總之,將醫藥高校圖書館和附屬醫院圖書館豐富的文獻資源和人力資源整合起來,建設起文獻聯合保障體系,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知、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學校的教育、科研和臨床服務。21世紀數字化圖書館將成為圖書館的主體,使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從自給自足的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向著開放式的社會化的服務方式轉變。使圖書館辦館模式由獨自辦館走向合作、網絡一體化,館際之間可進行聯合采購、聯合存貯、聯機編目、聯機檢索、館際互借、聯合建庫等一系列聯合作業,從而使各圖書館在合作中建立起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新型關系。
- 上一篇:當代大學英語學習心理倦怠分析論文
- 下一篇:施工企業向質量管理要效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