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業成本監管困境以及決策
時間:2022-11-21 11:10:00
導語:建筑企業成本監管困境以及決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最鮮明的標志是突出強調了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綱領:一是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二是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筆者認為,這一論斷一語中的、切中時弊,指出了問題的焦點,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經濟增長從過度依賴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強化管理、提高勞動者素質來推動經濟增長。如何積極推進這兩個根本性戰略意義的轉變,關系到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業全面發展的問題。筆者擬對建筑企業如何以成本管理入手,加強企業管理,從中帶動全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問題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和學習。
一、當前我國建筑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企業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整體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當前,建筑企業管理方面仍然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形勢,尤為突出的是,企業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薄弱和滯后,沒有把成本問題的研究提高到應有的地位,經濟發展的主要衡量標準依然是經濟增長速度,追求產值的熱情遠遠高于對效益的追求,且對成本問題的忽視給企業經濟發展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致使工程項目建設工期長、質量低、成本高仍是目前建筑企業發展的一大隱患。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松
在一些企業里,成本和成本管理意識淡薄。成本沒有計劃、沒有核算、沒有分析、沒有檢查、沒有監督,“兩算”管理流于形式,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存在著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以及無管理甚至管理失控的狀態,更談不上如何考核評價成本經營成果。
2.假
成本是生產過程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價值的體現。而現行的“成本”往往不能如實地反映一個企業、一個工程項目的勞動消耗(需指出的是,目前建筑產品仍存在固有的特殊性,其產品不是真正的商品),使一些企業計劃管理和定額管理流于形式,核算數字不準、不實,有的計量工具、原始記錄等不健全,怎么能計算出一個正確的成本呢?采取成本倒軋賬和毛估計,必然產生虛假,為一些企業虛報盈虧大開了方便之門。
3.亂
主要表現在亂攤、亂擠成本。現在,很多企業不是控制成本,而是敞口成本,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塞,連基本的收益性支出、資本性支出和期間費用等界限都混淆不清。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企業亂擠亂攤成本已經到了無所顧忌的地步,內控防范措施不力,違反財經紀律問題突出,嚴重干擾了經濟發展和改革的順利進行,助長了腐敗和權力的尋租行為。
4.散
突出表現在推行項目管理、實行“兩層分離”上,一些企業不結合自身實際,照抄照搬,棄長取短。把原來所屬作為二級生產經營單位的施工管理主體簡單地移位變為單純的管理與作業兩層分離,使企業管理系統的開放性與封閉性不能有機地結合,管理系統內部的結構聯系松散,機能與職責不清,項目管理與企業管理互相脫節,造成成本管理中的“空白帶”。
以上這些情況足以表明,這些年來,我國建筑企業的企業成本管理削弱了,成本提高了。因此,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是當務之急。
二、對加強建筑企業成本管理的若干建議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講,成本管理的削弱同樣也能帶來不利影響,不規范的買方市場和不公平競爭的態勢,未能給企業提高素質和強化管理提供正確的信息和導向,致使一些企業在進入市場過程中淡化了企業成本和成本管理,一味地追求“承包”的“捷徑”。筆者認為,必須從多方面予以規范和加強。
1.以項目管理為基點,加大企業成本管理的力度
項目管理和建設是建筑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信譽的源頭。它既是企業的“窗口”,是專業管理和基礎管理的立足點,是企業物質流和信息流的交匯點,也是企業管理的中心。要以“創優、降耗”為目標,把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項目管理的基點上,避免企業管理與項目管理相互脫節。由此可見,建筑企業工程項目成本是項目管理和企業整個經濟工作的“牛鼻子”,是領導經濟工作、進行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成本的高低,對企業的興衰起決定作用,它直接反映企業計劃管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材料管理、勞動管理、質量管理和技術管理等的好壞。
2.增強成本管理意識,建立健全科學管理體系
增強建筑企業成本管理意識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企業改革、加強企業管理的內在要求。要建立健全必要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責任制度,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徹底扭轉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松、假、亂、散的局面。
一是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改變過去傳統的成本核算思維邏輯,根據企業在一定時期的方針目標,選定成本管理和核算方式,制定規范企業內部項目成本管理核算制度,促進工程項目成本運行過程中管理和核算標準化,實現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核心內容的合法權益和經濟效益。
二是健全成本責任制。要繼承和創新企業在長期管理實踐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健全以項目成本責任制為核心的企業成本科學化管理網絡體系。在橫向上,把降低成本的目標要求和成本管理的責任分別落實到企業內部各有關職能部門;在縱向上,把成本指標和降低成本的任務等層層分解,分別落實到項目、班組、人以至每個角落,使企業的每個部門、每個層次、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責任,盡職盡責,形成企業內部“人人當家理財”的機制。
三是完善項目成本核算。根據建筑產品的特點,要以單位工程項目為成本核算對象,以產品定額成本為基礎,實行月份成本核算,建立健全項目成本核算制度。緊緊抓住人、機、料各個環節,突出抓好單位工程“兩算”定額成本,落實定額管理。還要增強自我積累意識,使專業核算、業務核算和會計核算同步,切實形成成本核算體系,竭力堵塞跑、冒、滴、漏,努力降低成本消耗。
四是加強成本控制分析。企業各方面的管理應實行預算控制制度,把企業成本(費用)預算管理貫穿于生產、經營等全過程,發揮預算的調節和控制作用,推行模擬市場經濟價值規律,把成本(費用)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個部門,使之成為每個員工的奮斗目標。要經常性地開展成本分析活動,以此來控制成本。為尋求降低成本的潛力提供科學管理依據,以推進企業管理和成本管理水平。
3.改善項目成本責任區域
建筑產品具有單一性、產品結構復雜、生產周期長的特性,而成本管理和核算一般都是一次性的,不連續、多次反復地生產同一產品,生產的產品的位置是不流轉的。因此,企業與工程項目之間是經濟責任監督與執行的關系,而不是企業與項目經營承包的關系,不存在與利潤分成和項目留成的關系,否則將導致企業投資中心、利潤中心下移和錯位,造成資金分散和拮據,損害企業整體經濟實力。項目管理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工期質量成本控制等手段來實現項目管理的目標,是一次性項目成本中心,只對各項可控成本負責,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其項目的分配由企業以獎勵或年薪制的方式來實現。
4.完善各級員工行為規范
企業管理最核心的內容是人,也就是在企業一切活動中應“以人為本”。企業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應制定企業員工行為規范準則和各級員工行為規范責任,二者互為促進統一,否則實行的全員勞動合同制僅僅是形式上的變革,仍未起到實質性的效果。要進行細化、量化,并對指標進行硬化責任考核,形成全員參與成本和成本管理,使企業基礎管理走上標準化、內控化軌道。
5.研究制定成本競爭戰略
建筑產品市場如何與國內、國際市場接軌,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能否取勝,關鍵看質量的優劣、工期的長短、成本的高低。對此,企業要深化自身改革,主動適應市場環境,規范自身行為,從中找出差距,既是企業今后降低成本的潛力,也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要著手研究制定未來企業營銷策略和成本戰略,把企業技術制造和管理的立足點建立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縮短工期和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之上。只有這樣,才能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
6.建立自我約束機制
一方面,要積極推行和不斷完善經濟責任制,充分調動和依靠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實施民主管理,建立重獎重罰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要嚴格制定項目成本的制約規定,實行成本否決制度。此外,還要完善廉政監督、民主監督、審計監督等機制,用成本來說話,讓成本來否決評價責任者績效。
7.加強成本功能管理
在財務管理上,要堅持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則,盤活資產存量,減少費用支出,樹立以資金運行管理為中心的現代企業財資管理體系;在質量管理上,要樹立從經濟角度建立健全質量成本核算體系,不斷提高以產品質量為中心的全面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在科學技術上,要大力推廣技術進步(專利、工法)和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效益含量在產品成本中的比重等。
三、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管理已經愈來愈成為宏觀和微觀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成本是決定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源泉,是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制約力量。要從抓成本和成本管理工作這塊“硬骨頭”入手,以此作為加強企業管理的突破口,從中帶動全局,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建立真正現代企業制度。在這個意義上說,加強成本和成本管理也是企業內部完全可以“主宰”的。
- 上一篇:裝備制造業評審會講話
- 下一篇:當代融資租賃的現狀與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