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在中小企業應用研究

時間:2022-11-14 05:41:57

導語:成本管理在中小企業應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本管理在中小企業應用研究

摘要:在我國經濟平穩較快運行的進程中,制造企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與時展的趨勢相符,我國的經濟發展策略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供給側改革是現有針對國內各項問題如產能過剩等提出的針對性改革戰略。其中,降成本是五大任務之一,也就意味著各中小制造企業如果想要在新的時代下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其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就應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強企業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工作。本文在對中小制造企業成本管理進行簡要概述的基礎之上,分析其現有的成本管理模式,提出提升中小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路徑。

關鍵詞:成本管理;中小制造企業;應用研究

1中小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在綜合考慮市場行情和企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之上,動員全體員工為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而對企業生產、服務等各環節進行把控的過程,其主要由以下四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成本規劃。成本規劃是成本管理的第一個環節,通過對未來的成本進行預測、制定成本管理的目標和計劃等為后續成本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性上的指導。二是成本核算。該環節主要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事項進行認真嚴密的核算,健全組織內成本核算系統、制度和方法,正確計算企業各項生產產品的成本,其為成本管理工作后續控制和評價環節的開展提供了信息基礎。三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保證成本規劃環節所制定出來的成本計劃、成本目標真正貫徹落實下去的重要一環,其通過運用多種控制手段,借助信息化的控制工具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把控,及時發現企業運行過程中的違規之處,對違反成本管理章程的員工進行懲罰。四是業績評價。所謂的業績評價就是對一段期間內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質量、目標實現程度進行評估的過程,該過程是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環,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成本管理過程的不足所在,制定成本管理調整計劃為下一階段新的成本管理的開啟奠定基礎。同時,通過業績評價工作企業可以將成本管理的好壞與員工的薪資待遇結合起來,通過物質激勵、懲罰的手段提高員工進行成本管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加強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跟隨國家的政策方針、減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阻礙,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和水平。具體來說,實施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成本管理有利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實現。通過預先的成本預算、規劃、控制等環節可對企業未來所需成本進行計劃,為后續企業生產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框架,所有的材料消耗、物資使用都要在該框架內進行,減少不必要資源的浪費和消耗,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進而提升企業利潤。其次,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若企業能夠保證持續的低成本,并且該成本是領先于市場內其他制造企業的,企業則可以形成區別于他人的成本優勢,制定低成本的競爭戰略實現市場占有率的提高。

2中小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現有狀況分析

2.1戰略化成本管理有待加強

從整體上看,現有的中小企業的成本管理模式還比較老舊,企業戰略與成本管理之間還未建立起緊密的連接。從成本管理的管理者和執行者方面來看,負責成本管理的部門主要是財務管理部門,其他部門對于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案了解甚少,這就使得制定出來的成本管理計劃很難落實下去,成本規劃形同虛設,后期的成本控制環節也很難落實下去。從戰略化成本管理的理念來看,大部分中小制造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制造成本管理的階段,還保留著成本管理就只是成本費用核算的理念,對于產品成本的核算主要停留在制造成本上面,對于各成本特性未能進行區分,成本管理針對性不強。從高層領導與財務管理部門的關系來看,現有的財務管理部門主要職責就是定期向上級領導匯報成本管理情況,對于事關公司經營走向的決策會議很少有財務部門的人員出席,制造企業中的上級管理人員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參與到企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去,也就不可能及時將企業未來戰略決策的信息傳達給財務部門人員用其指導財務部門成本管理人員進行成本規劃與控制,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工作趨于孤立化。

2.2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統和監控機制有待完善

較之于傳統的中小企業成本核算模式來看,制造企業內部已經引入了相關信息系統作為輔助性工具進行成本管理工作,其成本管理效率有所提高,但與大型制造企業相比,其信息化系統的利用率不高,其功效未能完全發揮?,F有的已經建立起ERP系統的中小企業,受財務人員素質因素、企業傳統成本管理理念的影響,成本管理工作還主要依靠人工進行,成本管理系統與企業各項業務系統之間還未實現完全的對接,也就意味著成本管理所需要的數據還相對分散,信息共享度差,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和協同度較低。從成本管理的監控機制來看,現有的中小制造企業對于成本控制環節的把控度較差。例如,一部分企業監控機制相對松散,責任劃分不清,控制章程和懲罰機制還未建立起來,對于生產過程所出現的不必要資源浪費情況不能進行及時的追責和處理,一旦發生成本上的問題,其后果不堪設想。還有一部分缺少對成本預算、規劃、調整環節的重視度,將管理重點放在監控環節,懲罰機制過嚴,組織內員工人心惶惶,自主性和積極性較差,其可能在短時間內能夠將資源浪費情況降至最少,但從長期來看,其可能對組織經營目標的實現帶來很大影響。

3提升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的路徑

3.1加強企業戰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戰略化是將成本管理作為企業戰略決策系統中的重要工具,借助成本管理的手段和工具為企業戰略的選擇、制定、修訂提供依據和支持,這種成本管理模式的實施是促進企業經營目標實現的手段之一。為此,企業內部的高層領導者要轉變傳統的對于成本管理的認識,學習戰略成本管理的基礎知識和理念,在此基礎上對財務部門引入、實施、調整成本管理模式和手段提供指導,定期與財務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企業內部各單位的資金、工具等利用情況。同時,在企業制定未來經營戰略的過程中聽取財務部門人員的意見,將戰略制定的思路和信息及時傳達給財務管理部門人員,加強上級領導與財務部門的溝通。財務管理部門在上級主管人員的指導下構建起戰略成本管理模式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斷進行戰略成本管理知識的學習,借鑒成本管理工作做的較好的大型制造企業的經驗?,F有的戰略化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以“價值鏈分析”為核心;另一類以“成本動因”為核心。二是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不生搬硬套。上述兩類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從理論上而言都可以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和效率,打造企業的成本優勢,究竟選擇哪一種則需要考慮企業實際經營特點,在結合企業實際運作情況的基礎之上選擇更加適合于企業的管理模式,更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

3.2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與監管機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完善,借助信息系統、平臺、技術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已經成為各企業的發展趨勢所在。完善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統和監控機制,首先要提高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利用效率、擴大信息管理系統的覆蓋范圍。也就是說,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局限在財務管理部門的數據核算和處理上,其他部門如生產部門、后勤部門等內部也應該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網絡、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進行本部門管理工作,為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奠定基礎。其次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對接、財務管理部門與上層領導人員的對接,該對接機制的建立不僅可以實現財務管理部門信息搜集的快速化、便捷化,還能將各部門生產的實際情況納入到成本管理的進程中,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學性。最后,制定出來的成本管理計劃和方案只有貫徹落實下去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成本監控機制正是保證成本管理工作健康穩定進行下去的手段之一。企業要重視內部成本管理監控機制的信息化建設,運用大數據技術以及云平臺工具實現動態化、信息化、科學化的監控模式,實現從成本規劃環節開始直至成本業績評估全過程的、實時的監控,通過信息化系統將企業內外、上下級之間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

參考文獻

[1]于長波.關于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的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7(2).

[2]宋懷達.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制造業企業為例[J].納稅,2018(7).

[3]鄧灝.戰略成本管理在機械制造業企業中應用的探索[J].中國總會計師,2014(6).

作者:黃月瑜 單位:廈門路橋翔通建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