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中的知識管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5:22:00
導語:政府部門中的知識管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文章從知識的特征和知識作為創新的基礎的角度論述知識管理的內涵,并指出政府的職能角色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推行知識管理的必要性。知識管理在政府管理中的運用,必將帶來政府的一系列重大變革和創新。
[論文關鍵詞]知識管理;知識經濟;政府管理;創新;信息化
知識經濟浪潮洶涌,知識社會正在來臨,知識成為第一生產要素,成為決定經濟增長的關鍵資源和核心活動。知識的獲取(收集、分類、篩選、濃縮)、表示、應用(傳播、共享、分配、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滲透、協調與激活)和創新已成為當今時代一個意義重大而緊迫的課題,知識管理應運而生。
一、知識管理的內涵
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管理,但并不局限于只是管理知識本身。由于知識具有“靜態的實體”和“動態的過程”的二象性特征,使其成為一種特別的資源和過程,在使用過程中不會被消耗掉,而且可以通過知識創新不斷增殖,它的開發利用滲透到所有的生產要素之中,其過程也貫穿在組織的各項活動之中。知識管理是運用現代管理原理與方法,采用技術、經濟、人文等手段,對知識資源本身,對知識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滲透、協調與激活,對知識作用于知識而創造需要的新知識的過程,進行科學的計劃、指揮、組織、協調和控制,從而有效地保證組織目標順利實現。
知識管理既著眼于顯性知識,更著眼于隱性知識,因為顯性知識更多地表現為靜態的知識實體,它易于整理、編碼和利用計算機存儲、處理和交流;而隱性知識則更多地表現為動態的知識過程,它往往存儲在組織成員的腦海里,是組織成員所取得經驗和他們之間的默契的體現。知識管理的創造性就是體現在使隱形知識發揮巨大潛力的過程中。
知識是創新的基礎,創新則是最有效的知識運用。組織的創新,不是直接運用現成的可直接使用的顯性知識就可以實現的,而是需要組織人員在掌握相關顯性知識的基礎上,運用通常是隱性知識的經驗和智慧才能實現。因此,組織的創新從根本上來說是組織全體成員共享知識、有效合作、相互促進的協同創新,而知識管理的目標也就在于建立一種激勵知識共享的機制,培養集體創造力,從而有意識地強化知識對其他生產要素的滲透、協調和激活作用,使其效用成幾何級數遞增。只有吸引組織的各個成員積極參與知識的共享,通過他們之間思想不斷碰撞而進發出的智慧火花的不斷融合,才能最后匯成燎原之勢的智慧之火,從而提高組織對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提高組織創新和集體創造力。
二、推行政府知識管理的必要性
我國目前雖然總體上還處于以工業經濟為基礎的工業化發展階段,但知識經濟已露端倪,在加入WTO以后,隨著我國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經濟知識化水平快速提高,迫切要求政府推行知識管理與之相適應。隨著社會上各類信息像潮水一般涌向政府,使信息的提純和加工變得更復雜,增加了政府為社會提供最為有效的信息知識的難度,就像發洪水時有用的水反而少了一樣道理。因此,客觀上要求政府去管理知識,用知識去滲透、協調并激活其他生產要素,進而創新知識,最終增強我國政府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增強政府所代表的國家競爭力。公務員之家
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不僅起管理和協調的作用,而且其為企業和社會服務的職能也日益凸現,也就是說,政府的職能角色正從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一方面,政府部門擁有大量寶貴的信息知識資源;另一方面,個人、企業和社會對獲取政府有關的政策法規、各類統計信息、社會保障信息等快捷和透明程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對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服務水平等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政府部門職能的監督也日益強化。推行知識管理的政府可以勝任知識經濟時代的這些新要求,同時也帶動了政府外部的知識管理,通過各種信息知識流在政府內部及政府與社會間高速地交互流動,政府成為社會信息知識流的重要樞紐,極大地促進政府的宏觀協調能力、服務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知識管理的政府管理創新
(一)政府知識管理要求政府業務流程再造
面向知識經濟,知識管理賦予政府全新的角色和職能。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進行建立在高度集中于計劃經濟基礎上的事事包攬的管理,應該更著重于宏觀經濟的調控,多管掌舵,少管劃槳。部門分立、以審批為中心的政府業務流程完全無法適應政府角色全新定位的需要,按照知識管理的新觀念新模式進行政府業務流程再造勢在必行。
雖然業務流程再造的初始研究對象是企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把業務流程再造應用到政府,已經是一種新的方向。政府業務流程再造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業務流程,要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以審批為中心以手工操作為主的業務流程,細分原有業務流程,把流程劃分為基本的業務,剔除不必要的業務,增加與服務功能、知識管理和IT環境相適應的新業務,根據服務功能與知識管理定位和IT環境的需要,來實現業務流程的重新劃分與組合。伴隨著考察新業務流程的發生、發展和終結,確定、描述、分析、綜合整個業務流程,重構與業務流程相匹配的運行機制和組織機構,實現對全過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使政府的工作流程著眼于整個過程的結果,而不是只注重于某一環節,忽視總體的服務效果。在實施業務流程再造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圍繞服務對每一個工作崗位設立工作規范與考察標準。
(二)政府知識管理要求政府組織層次的扁平化
傳統的政府組織是典型的建立在逐級上傳下達基礎上的金字塔型的組織結構,上下級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嚴重影響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知識管理要求政府組織層次的扁平化,因為一個服務管理型的政府看重的并不是部門或個體能力的凸現,而是越來越依靠政府部門間的協作和部門間學習、交流和溝通。這就要求政府高效管理各類信息知識,通過廣泛應用IT手段,提供便捷的溝通方式和廣泛的決策支持能力,使政府組織內的溝通與外部的溝通更加快捷簡便。同時,關鍵的一點是政府要做到體現政策法規的透明性,即體現信息知識的共享性從而加速信息在政府中的流動,由此可以增大管理幅度,減少政府組織的中間層次。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組織層次的扁平化,并不意味著政府管理層次的扁平化。這正如一個演員可以在一部影片里同時飾演多個完全不同的角色,演員的數目扁平化了,但角色的數目并沒有扁平化。實際上,組織層次與管理層次間并不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盡管政府組織層次減少了,但政府管理層次并沒有相應減少,不同的管理層次還是具有嚴格意義上的不同管理分工。
(三)政府知識管理要求政府建立鼓勵成員參與知識傳播、共享和創新的機制
政府推行知識管理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求政府組織成員參與到政府知識傳播、共享和創新中,且政府的領導層要把政府工作人員集體知識的共享和創新視為促進政府管理創新的支柱。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員往往為了保持自己利益而隱瞞信息,這不利于政府知識管理的推行。政府應建立一種鼓勵組織成員參與集體知識傳播、共享和創新的機制,如設立知識主管,其職責在于培育集體創造力和推動知識創新;通過建立可以公開交流知識的政府內部網絡和有利于組織成員彼此合作交流的工作方式,引導他們共同分享他們擁有的知識,鼓勵他們把信息和他們的知識能力結合起來以創新知識;對于積極參與知識鏈的成員要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并讓更多的人參加到政府一些決策的研討咨詢會上,讓他們在會上發表意見,并在會上接受集體的熏陶和教育。與此同時,建立一套相關的能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評估制度,并把其和干部職工的選拔任用、職位升降關聯起來。除此之外,知識管理尤其要注重精神的激勵,領導的作用并不在于后面推動,更重要的是在于前面引導,通過賦予政府組織成員更大的權力和責任,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放手發揮,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并長久地保持參與集體知識創新的積極性,最終通過集體的智慧實現政府的管理創新。
(四)政府知識管理要求政府加強業務培訓、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人才的培養
政府的知識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要有效地推行知識管理,就要高度重視擁有和培育大量新型的知識人才。人才是政府組織的核tl,競爭力所在。因此,政府要加強各級管理、技術成員的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知識管理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培育大批新型的知識人才并把他們盡快充實到各級政府機關里,保證政府知識管理具有足夠的人才支撐。這是當前政府推行知識管理的具有基礎性的現實問題,不認真予以解決,知識管理無從談起。反過來,政府工作人員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并把它轉化為自身工作的力量,讓知識真正成為政府的重要資源得到開發和利用,最終使政府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這是知識管理作為學習型組織特征的內在要求。
(五)政府知識管理要求政府發展信息部門、尋求思想庫的支持,作出符合效益原則的決策
在知識經濟時代政府知識管理的內容中,知識的獲取、表示、應用和創新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成為其重心,這樣就凸現出政府信息部門的重要性。政府應大力發展內部信息部門,通過其對社會信息部門提供的各類信息的及時加工與傳遞,可以快速地為領導層的決策提供支持。這是政府內部知識管理的重要一環。
為了得到更好的決策支持,政府還應該尋求外部的思想庫的支持,他們一般是社會組織,而不是政府部門。因為思想庫擁有更多的研究和創新空間,使得他們能從更客觀更科學的角度給政府的決策提供多種決策方案和解決方法,促進政府作出更符合效益原則的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強調一個效益的理念,因為這是目前很多政府決策所不夠重視的地方。它實際是強調政府的決策要從以往過分注重投入的觀念轉向注重產出的觀念。知識經濟也是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政府雖然不是追求利潤的企業,但在政府決策中引入企業精神,可以使決策做到注重產出、注重效益,真正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從而提高政府的效益。美國在克林頓政府時期由于采取這樣的做法而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財政支出,值得我們借鑒。
(六)政府知識管理要求政府加快信息化建設,建設電子政府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都在進行政府的信息化建設。而信息化的本質就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將知識、信息資源挖掘并用來增強組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動態過程。因此,加快政府的信息化建設,建設電子政府是政府推行知識管理的重要基礎。
政府應廣泛采用信息技術改造政府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切實提高對政府知識資源的管理和開發,為政府行政人員提供可共享的知識資源和決策依據。而建設電子政府就是政府通過信息化打破原政府部門之間的界限,構建一個全面電子化的虛擬政府,使人們可從不同的渠道共享政府的各種政策信息和服務,并使政府部門之間及政府與社會之間通過電子化渠道進行溝通。通過建設電子政府,借助因特網強大的信息知識收集和傳播、共享的能力,又用有集中控制和防火墻等安全保護的政府內聯網和物理獨立的政府機要網相配合,將大大增強政府的知識管理能力。
政府應大力開展辦公自動化。政府政務過程中的工作流及嵌入其中的信息流的自動化,使得政府知識資源的獲取和共享快捷簡便。要注意的是,辦公自動化的開展也要以提高效益為中心,而不僅僅是依靠技術設備的配置,關鍵還是要依靠管理理論、管理思想的創新;因此反過來,知識管理的推行對政府辦公自動化效益的提高也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隨著辦公自動化的實行,政府應盡快構建政府的知識管理平臺。該平臺的核心就在于政府內部的政務知識庫,且該庫通過智能接口與知識管理系統相連。對于顯性知識,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和軟件系統把它表示出來,而對于隱性知識,則要利用知識挖掘、知識顯化和知識提煉這三類不同的知識發現方法才能表示出來,并通過對其的優化,成為知識庫里可共享的知識資源。知識管理系統作為管理政府所擁有的知識資源的集成系統,是知識、人員、機構、規程、技術和設備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按其功能還可分為三個層次:知識資源管理子系統、以知識為基礎的各個業務要素和活動管理子系統和知識創新管理子系統。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展開討論。
- 上一篇:證券公司股東民營化經營分析研究論文
- 下一篇:教師職業道德講座教師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