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辦學評估與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

時間:2022-07-31 10:47:56

導語:高校辦學評估與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辦學評估與檔案資源的開發利用

1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評估檔案資源開發利用

評《指標體系》有8個一級標、22個二級指標和47個評價要素。8項一級指標分別是: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項目管理、培養條件、師資隊伍、教學組織、培養質量、社會效益、辦學特色[1]。這些指標涉及的二級指標以及自評要點材料分別可直接或間接從相應的按照《分類法》形成的學校檔案中獲得[2]。

1.1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案

該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1.1.1培養目標。該指標可分別從《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外事類檔案中的WS14國際合作與會議材料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批準書、教學類JX12學科與實驗室建設中的中外合作辦學培養方案、教學類JX13招生中的招生簡章中獲得支撐材料。用以證明培養目標能夠體現中外合作辦學特點,培養目標明確、合理、可行,并且與獲得《項目批準書》時的承諾、與項目的招生簡章中的承諾相符,從而表明培養目標明確。1.1.2培養方案。用《分類法》教學類JX12學科與實驗室建設中的中外合作辦學培養方案中獲得支撐材料,以證明項目的培養方案符合培養目標要求,并且科學、合理、可行,培養方案體現了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真正引進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情況。

1.2項目管理

指標下設5個二級指標。1.2.1管理機構。從《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教學類JX11綜合、外事類WS11綜合中的有關與項目合作協議、成立的管理機構、來往信件、會議紀要,受主管部門監督、管理及向主管部門工作匯報情況等材料中獲得支撐。它可證明項目管理機構的建立,起到了領導和監督作用,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以及信息公開等履職情況。1.2.2資金管理。在《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財會類CK11綜合的檔案材料中找出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年度審計制度、收支情況統計等材料中,找到能夠體現項目的收費標準及收費辦法符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是按照非營利性原則執行,所收取的費用主要用于項目教育教學活動和改善辦學條件的文件資料。1.2.3招生和學籍管理。用《分類法》教學類JX13招生、JX14學籍管理中的檔案材料說明項目是否依法制定了招生錄取管理辦法,招生錄取工作是否嚴謹規范,是否有比較完整的原始檔案材料,招生簡章和招生廣告是否實事求是,是否依法建立了學籍管理制度,以及學籍管理工作執行情況。1.2.4教學質量監督。從《分類法》教學類JX11綜合中的教學評估檔案材料找出支撐項目依法建立教學質量監督機制和保證教育質量持續改進的反饋機制、激勵機制,及監督機制的執行情況的材料。1.2.5文憑證書管理。用《分類法》教學類JX14學籍管理、JX17畢業生中的材料說明項目在文憑證書管理方面的制度是符合法規要求的,頒發文憑證書的管理辦法是規范的,所頒發的文憑證書是與項目審批以及招生簡章和招生廣告宣傳中的承諾相的。

1.3培養條件

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1.3.1政策環境。以《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教學類JX11綜合中的檔案材料為支撐,說明中方教育機構建立了項目正常運行的保障機制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環境。1.3.2教學設施。涉及校舍基礎設施、實驗室的材料從《分類法》基本建設類檔案中JJ11綜合、行政類檔案XZ15總務房屋的分配里獲得,實習基地調閱行政類檔案XZ11綜合中有關校企合作辦學的合同文本,圖書館資料從行政類XZ16檔案、圖書、文博中獲得,多媒體教學設施、案例教學條件、計算機及網絡等方面情況分別從教學類JX12學科與實驗室建設、財會類檔案CK12會計報表和CK14會計憑證中獲得,以說明項目教學設施情況及利用教學設施情況。

1.4師資隊伍

指標下設3個二級指標。1.4.1師資評聘。用《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2人事、外事類WS11綜合、WS14國際合作與會議的檔案材料,以支撐項目建立了符合法規要求的中外雙方師資評聘標準和評聘制度及執行情況。例如所聘任的外籍教師應具有學士學位和職業證書,具有一定教育教學經驗等基本要求等。1.4.2師資狀況。把《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2人事中的項目教師包括外籍教師的檔案材料進行統計,體現項目整體人員資質、學歷和職稱結構、教學經驗、實踐經驗,同時統計外籍教師的比例來說明中外雙方師資隊伍與中外合作辦學的要求的符合度。1.4.3師資培訓。從《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2人事的檔案中,查找項目教師培訓制度,對培訓情況并進行統計,以說明項目制定的師資培訓計劃及相應的保障實施措施和執行情況。

1.5教學組織

指標下設4個二級指標。1.5.1教學計劃。從《分類法》教學類JX12學科與實驗室建設、JX15課堂教學與教學實踐中獲得教學計劃、課表、開設的講座等資料中,統計出開設必要的國情課程、專題講座、專題報告及實踐活動、引進外方課程情況等情況。1.5.2教學大綱及教材。從《分類法》教學類JX12學科與實驗室建設、JX18教材中獲得教學大綱、教材等檔案資料中,查找出項目的教材引進和選用制度,說明課程教學大綱編寫是否規范、科學、合理,教材選用的整體水平和使用效果等情況。1.5.3教學方式。把《分類法》教學類JX15課堂教學與教學實踐中的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以及課程教學語言情況材料統計出來,印證項目的教學方式是否適應學科專業的特點。1.5.4教學文件及教學檔案。該指標幾乎涉及《分類法》教學類檔案中科的各項二級類目的教學檔案文件,如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日歷、課程教學大綱及相關管理制度文件等,還有學生學籍材料、成績登記表、課程考核的原始材料等。評估要求自評報告寫出教學文件及教學檔案完整性、齊備性、規范性情況,這也是對教學檔案工作情況的檢查。

1.6培養質量

指標下設3個二級指標。1.6.1畢業成果質量鑒定。檢索出《分類法》教學類JX17畢業生材料中的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畢業成果(學位論文、畢業設計、報告等成果)資料,并對照標準說明其是否與所獲得的文憑證書水準相符,畢業成果是否規范,成果質量是否高。1.6.2學生滿意度。對《分類法》》教學類17畢業生中的畢業生信息反饋材料如學生對項目辦學的信息公開度、培養認可度、質量滿意度等情況進行整理統計,就可獲得相應的支撐材料。1.6.3社會評價。從《分類法》教學類17畢業生中的畢業學生就業率、畢業生信息反饋材料中部分獲得支撐。

1.7社會效益

指標下設2個二級指標。1.7.1辦學單位內部效益。搜尋《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教學類JX11綜合、科學研究KY11綜合、財會類CK11綜合中的材料,說明項目所引進的優質教育資源是否對學校的教學實踐、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及輻射作用。1.7.2辦學單位外部效益。從《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教學類JX11綜合、外事類WS11綜合材料中獲得材料,檢查項目所引進的優質教育資源是否與國家和地區的科技、經濟、教育發展結合緊密,以及所產生的作用是否明顯。

1.8辦學特色

從《分類法》行政類檔案中的XZ11綜合、教學類JX11綜合中有選擇性地獲得材料,體現項目在教學組織、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以及項目在辦學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國際合作等方面的特色。

2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評估引發的加強檔案資源建設的思考

高校檔案是高校各項活動真實的歷史記錄,是高校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其他任何文獻都無法取代的憑證、參考和宣傳、教育作用。檔案資源建設是高校檔案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在高校內,學校各類檔案主要由學校的檔案館(室)進行收集、整理、編目和保管,檔案來源主要涉及學校各個行政管理部門在日常事務中產生的文件資料,以及各院系基層教學部門在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資料。試點評估利用的行政類、教學類、外事類、財會類、科學研究類等各類檔案主要形成于行政管理部門,如教務處、科研處、人事處、財務處、和后勤處、學生處等相關部門,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試點評估佐證材料來自各院系基層教學部門的教學類檔案、科研類檔案、教師類檔案和學生類檔案。這些檔案的收集和整理都要遵循其自然形成的規律,保持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反映出項目的行政管理、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活動特點,使這些檔案具有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性,使其真實地反映項目運行管理、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和全貌,對高校試點評估工作的開展真正發揮參考憑證和推動促進作用[3]。在高校內,學校各行政管理部門要按質按量向學校檔案館(室)移交檔案材料,定期及時歸檔,各院系也有自己的檔案室,用來保存本院系形成的各種檔案材料,而對本院系形成的各類別檔案的收集主要是要依靠平日行政工作的積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進行歸檔,其文件主要包括辦公室的日常行政辦公中產生的文件材料和教學秘書、行政秘書和科研秘書在本院系的教學、行政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這些文件材料都要及時歸入相應的案卷,由專、兼職檔案管理者負責收集、整理、編目和保管。各院系檔案室在日常工作中同樣也需要嚴格按照《分類法》規范組卷,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為各類評估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礎的檔案佐證材料。總之,試點評估是對高校檔案工作的檢驗和推進,在高校的合作辦學評估以及其他評估中,想要提供能全面、真實反映學校辦學水平的檔案資料,在平時的各項工作中就要以《分類法》為依據,結合《指標體系》精神,注意收集和整理個門類相關的檔案文件,做到及時歸檔,這樣才能隨時隨地地、很好地配合國家有關單位完成各個時期的、各種評估的以及各階段性檢查工作,可以從根本上杜絕浮夸造假之風,并且在評估關鍵時刻“不折騰”或“少折騰”,也就是實事求是,講究實效,使得各種評估、檢查工作真正達到“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目的。

本文作者:黃曉丹工作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