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口腔護理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8-16 09:36:08
導語:風險管理在口腔護理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口腔科是醫院感染管理中的工作重點之一,而且口腔護理工作有別于普通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風險[1]。隨著醫療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人們對護理理念的認識不斷提高。口腔科的護理質量直接影響到口腔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目前,風險管理在多項研究領域得以應用,其中包括在手術室、口腔科以及急診內科等進行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先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后續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有計劃、目的的護理。該文主要就該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口腔疾病患者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后的作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獲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該研究隨機選取該院口腔科收治的1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79例,其中男38例,女41例,平均年齡為(37.3±3.2)歲,對照組79例,其中男42例,女37例,平均年齡為(39.1±2.6)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口腔疾病類型分布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①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②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針對口腔科護理常見差錯和不良事故,行護理風險管理,具體管理方式如下。1.2.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建立口腔科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具體內容如下:①由口腔科護士長擔任組長,制定具體細則。②對口腔科護理人員定期進行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專業和技能培訓,特別是管理方式需進行詳細講解,同時全面探討在口腔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采取應對措施。③管理小組對口腔科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進行督促,定期進行護理工作考核。④口腔科護理人員對互相的護理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并通過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效果進行反饋,護理工作人員針對反饋的問題積極整改。1.2.2制定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缺乏統一的護理標準,會大大降低護理服務效率,像藥物發放錯誤、文件記錄錯誤、無菌操作不規范以及配液錯誤等問題會頻繁出現,在無形當中可能給患者身心帶來巨大的傷害。通過制定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口腔科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同時能夠規范化護理工作,在實行該方式的護理過程中,應從醫療技術水平、患者病情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全方位考慮,聽取口腔疾病患者及護理人員的建議,制定合理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建立獎懲制度,對在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表現出色的護理人員給予一定獎勵。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管理,并進行監督,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培養護理人員良好的責任感,使口腔科的護理服務質量得以提高。1.2.3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①做好防護措施:對于長期使用以及經常暴露在空氣中的小器械和用品,采用加蓋或者加保護膜的方式,避免被污染。②做好消毒滅菌:保持口腔科診療室內的桌椅和地面的干凈和整潔,每天早中晚3次對操作臺進行消毒,并采用紫外線進行系統性的滅菌處理。③注意無菌操作:對于經常接觸患者傷口的醫療器械不可馬虎處理,需進行嚴格消毒處理。1.3觀察指標。①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記錄兩組患者交叉感染、護理糾紛、患者識別錯誤、藥物核對錯誤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例數,計算發生率,并進行評價對比。②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調查內容包括對口腔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業務水平以及環境質量的滿意度等,滿分為100分,評判標準為:滿意:90分以上;基本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兩組口腔疾病患者經過護理管理后,觀察組交叉感染發生率為0.00%,明顯低于對照組5.06%(χ2=4.104,P=0.043),護理糾紛發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6.33%(χ2=5.163,P=0.023)。觀察組患者識別錯誤發生率為1.27%,低于對照組5.06%(χ2=1.859,P=0.173),藥物核對錯誤發生率為1.27%,低于對照組3.80%(χ2=1.026,P=0.311)。以上結果提示對口腔疾病患者采取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使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見表1。2.2護理滿意度。兩組口腔疾病患者經過護理管理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分析口腔疾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1.01%,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4.94%(χ2=7.239,P=0.007),提示對口腔疾病患者采取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見表2。
3討論
口腔科的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口腔疾病診治的順利開展和效果,在整個口腔科的護理工作中,風險貫穿于各個環節,患者的風險因素包括患者、醫護人員和環境三方面的因素,其中醫護人員反面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護理質量和診治效果,就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制定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及消毒管理制度,實現優質護理。近年來,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眾多臨床科室得以應用,并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竇麗波[2]報道在口腔科采用護理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加強心理護理、改善口腔科診療環境、加強護理質量監控,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均提高,結果顯示2015年與2014年相比,消毒隔離合格率和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明顯提高(P<0.05)。丁馮喆[3]報道口腔科行護理風險管理后,全科室護理人員的應急處理考核成績明顯提高(P<0.05)。李珊珊、徐小英等[6-7]報道在手術室按照護理風險管理模式進行護理,研究結果同前期研究結果。楊曉暉、李秀娥[5]報道在急診內科行護理風險管理,搶救物資完好率以及護理質量評分明顯提高,護理缺陷率明顯降低,能夠有效控制安全風險隱患,為患者創造了更加有利的診治條件。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可降低交叉感染(χ2=4.104,P=0.043)和護理糾紛發生率(χ2=5.163,P=0.023),護理風險管理對患者識別錯誤和藥物核對錯誤兩種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無明顯影響(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4.94%)明顯高于對照組(81.01%),(χ2=7.239,P=0.007),得到顯著提高,進一步證實了護理風險管理的有效性。研究認為,護理風險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減少口腔疾病患者就診風險,并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證實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口腔科的護理優勢。綜上所述,在口腔護理過程中,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明顯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鴻,郭紅麗.風險管理在口腔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7):161-163.
[2]竇麗波.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1):98-99.
[3]丁馮喆.風險護理管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28):2990-2992.
[4]李珊珊,謝麗.口腔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7(14):86-87.
[5]徐小英.探討風險護理管理在醫院急診內科中的臨床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7(2):168-173.
[6]楊曉暉,陳淑儀.風險管理在口腔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1(16):110.
[7]李秀娥,王春麗,嚴紅,等.口腔門診護理中器械、藥品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10(7):151.
作者:戴銀春 單位:長春市口腔醫院修復科
- 上一篇:風險管理在冠心病護理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特種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