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之實驗室管理研討

時間:2022-03-11 10:51:57

導語:管理模式之實驗室管理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模式之實驗室管理研討

1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地位

重點實驗室依托高校的人才、大型儀器和基礎設施、綜合科研實力等資源,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了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承擔并完成了一系列國家級重大科研和科技攻關任務,產生了具有原始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這里集中和培養了大批的優秀專業人才,成為國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對外開放交流、服務社會、國際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重點實驗室的運行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由主管部門(科技部)、依托單位(高校)和高校內部組織管理部門組成。實驗室的順利運行需要這些因素共同發揮作用,相互協調,尋求一個符合實驗室內外部實際情況的管理模式,以保證重點實驗室的良好運行。目前,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模式不同,運行狀況也存在差別。因此,制定符合重點實驗室自身需要的管理模式對實驗室的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2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3種管理模式

根據對國內一些重點實驗室的調研發現,由于各個實驗室所依托的高校條件不同,主要形成了3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即依附于學院的隸屬模式、學科交叉-多學院聯合組建模式和獨立二級單位模式[2]。

(1)依附于學院的隸屬模式(隸屬模式)。

重點實驗室主要依附于某一學院,人員主要來自于學院,學科布局與學院一致,沒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實驗室領導由學院領導擔任,研究人員、技術人員主要是學院的在崗教授,他們擁有雙重身份。重點實驗室的辦公活動及室務由學院辦公室兼管,實驗室的管理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實驗室的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工作也全部依托學院,大型儀器、公共資源和平臺基本在本學院共享。

(2)學科交叉-多學院聯合組建模式(聯合模式)。

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學校的優勢學科所包含的多個學院的分學科聯合組建,實驗室的行政地位相當于學校的二級單位,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此2項權利或者在學校或者在學院)。研究人員主要來源于實驗室依托的優勢學科的在崗教師(這些教師有學院、實驗室雙重身份),設有實驗室技術人員崗位和辦公室人員崗位。實驗室有獨立的管理機制、組織管理結構,有專職的實驗室領導和專職的辦公室管理人員。實驗室人才培養由組建的學院負責;大型儀器、公共資源及平臺等優勢資源由多個學院共享。

(3)獨立二級單位模式(獨立模式)。

重點實驗室作為學校的二級單位存在,與學院的行政地位平行,直屬學校管理。實驗室由多個學科交叉并形成多個研究方向;實驗室具有獨立的人事權、財務權和招生權。領導組成、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及辦公人員面向校內外公開招聘;有獨立的人事管理制度、專門的行政管理部門,獨立招收和培養研究生,大型儀器平臺開放服務。

3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3種管理模式的特點

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3種基本運行管理模式在實驗室整體運行中的作用和效果不同。

本文主要從依托單位、實驗室內部管理兩方面作對比分析[3-4]。

3.1對多依托單位表現的特點

《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規定,依托單位是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具體負責單位,其主要職責是:優先支持實驗室并提供相應的條件保障,解決實驗室建設與運行中的相關問題;公開招聘和推薦重點實驗室主任,推薦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學術委員會委員;對重點實驗室進行年度考核,配合科技部做好實驗室評估和檢查;提出重點實驗室名稱、研究方向、發展目標、組織結構等重大調整意見并報主管部門。實驗室所依托的學校對實驗室建設、發展過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實驗室的管理模式對依托學校也有一定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科發展、行政關系2個方面。

(1)學科方面。

隸屬模式下的實驗室由于是依附于某一學院建立,基本是在學院某一特色或優勢學科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也是按照學院的情況設立和發展的。這種模式對學院某一學科的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從長期發展來看,它并不利于學科的交叉,也難以對所依托學校學科的全局發展產生影響。聯合模式和獨立模式的實驗室是集中了依托學校的多學科優勢和特色建立起來的,充分發揮了優勢特色學科的相互結合、相互交叉,可以對所依托學校的學科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行政管理方面。

隸屬模式和聯合模式的重點實驗室并沒有完全行使獨立的行政管理權限,人事和財務管理權限基本被放置到所依托的某一學院或多個學院。對所依托的學校而言,實驗室主要是科學研究基地,是個學術單元,并沒有實際地履行學校二級單位的一些行政方面的職能。獨立模式的實驗室建立的基礎是與學院平級的二級單位,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等行政事務均由實驗室自身完成,人員身份獨立、財務獨立,對依托學校而言,是一個獨立的二級實體。

3.2實驗室自身方面的特點

對實驗室自身而言,3種管理模式主要在人才隊伍建設、運行管理兩方面表現出不同的特點[5-7]。

(1)人才隊伍建設。

隸屬模式的實驗室人才隊伍建設不夠合理,缺少競爭力,但相對穩定。聯合模式的重點實驗室根據實驗室研究方向和未來的發展規劃,能夠合理規劃人才梯隊,充分利用資源搭建人才發展的平臺。但是由于人員是雙重身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激勵機制,有些人員缺少危機感和責任感。獨立模式重點實驗室注重隊伍的建設,能夠吸引年輕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偏向年輕化,為實驗室的發展儲備了競爭的優勢。但是,此模式的實驗室研究方向多而雜,人員流動性比較大,總體科研學術水平不穩定,難以形成穩定的實力來承擔重大科研項目。

(2)運行管理。

隸屬模式的重點實驗室基本以所依附的學院來管理,缺少激勵措施和人員競爭的動力,缺少鮮明的實驗室文化和人員的核心凝聚力。聯合模式和獨立模式的重點實驗室會設立一套規范化的內部管理制度和相關的政策,包括科研獎勵條例、儀器運行維修條例、項目申報管理、文化建設,設立專職的內部事務管理辦公室等完備的內部管理體制。總體而言,這2種管理模式的實驗室運行規范、總體良好。

4一些國家的實驗室管理模式

在美國、英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一般由國家出資支持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實驗室主要從事與國家相關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科學研究工作,政府對國家實驗室進行政策方面的干預。根據文獻,這些發達國家的國家實驗室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如下特點[8-10]。

(1)規范的組織結構和運行管理模式。

美國國家實驗室主要的管理模式是董事制,實驗室人員實行合同制,制定有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英國的國家實驗室大多數規模較小,專業相對集中,一般采用自我管理模式,政府不干涉實驗室具體的事務。實驗室的人才培養具有開放性,實驗室人員的工作績效由同行專家進行定期、定量和定向評估。

(2)完善的監督和質量考評機制。

美國國家實驗室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監督機制,定期或隨機對實驗室的運行質量進行監控。評估采用同行評議的辦法,進行項目評議、工作審查和晉級評議。“合同人管理”是將實驗室編制安排到政府部門下面,實驗室合同范圍內的所有事務均要上報合同管理人批準,有效監督實驗室的動向。

(3)多渠道的經費來源。

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國家實驗室的經費來源渠道并不單一,既有來自于政府的撥款資助,也有來自于與企業、社會團體合作的研究經費,甚至有慈善機構的捐助,共同資助實驗室的科學研究工作,促進實驗室科學研究的水平的提高。

5建議

我國的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每種管理模式都有值得借鑒之處,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不論哪種管理模式,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都會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對比英美等國的國家實驗室管理模式的特點,歸納了如下改進建議[11-12]。

(1)理順與所依托學院的關系。

重點實驗室的發展與所依托學院的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尤其在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與學院發展目標一致。重點實驗室的固定人員來自所依托的學院,他們在學院完成教學任務,在實驗室完成科研任務,成果署名以實驗室為完成第一單位,同時學院也可共享其研究成果。因此實驗室在確定發展目標時要參照學院發展目標,理順之間的管理。

(2)合理的學術梯隊和有效流動人員機制。

具有一支知識結構全面、年齡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才能形成競爭力。重點實驗室既需要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也需要有朝氣蓬勃的青年后備軍,這是重點實驗室建立起穩定、具有核心力量科研團隊的關鍵,也是實驗室長足發展的重要保證。

(3)積極推進成果轉化,增加經費渠道。

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科學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和交流的重要基地,在注重基礎研究的同時,還要服務社會,積極推進科研成果轉化。重點實驗室要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開展科學研究合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實現互利互惠、資源共享,促進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在推進成果轉化的同時,增進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拓寬獲得研究經費的渠道,更好地促進實驗室自身的建設和發展。

6結束語

加強對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管理工作,是實驗室整體實力和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證。應重視實驗室管理模式的選擇,不論從宏觀方面,還是從微觀方面,都要力爭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管理機制,健全各項獎懲制度,保證重點實驗室的良好運行。

作者:汪敏娟吳松強仲盛來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