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研究

時間:2022-03-19 10:52:05

導語: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研究

摘要:小組漸進管理模式是針對七年級學生特點進行的班級小組合作管理方法。該模式要求以小組做好專項任務管理為方向,以逐漸發現問題、跟進、解決問題為手段,以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生班級管理的主體地位,讓班主任以一個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的全新角色出現在班級管理中。本文就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的背景、構建、成效及運用,做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小組漸進管理;評價機制;自我管理能力

七年級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但提綱挈領,主要包括常規、學習、衛生、安全等方面。如果僅借助班干部,即使他們工作能力極強,也只能使班級工作停留在“點”上,大多數學生將以“被管理者”的單一身份出現在班級,依賴性逐步加強。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活動中所能感受體悟到的東西是最多最深刻也最順其自然的。只有用科學的評價機制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發揮學生班級管理的主體地位,才能在班級中形成“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局面,這樣勢必會造就班級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同時,這對參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的背景

1.心理發展時機。七年級新生的心理表現為“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這就要求我們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成長規律,把握學生成長時機,合理調動學生,讓他們在積極的工作熱情和表現欲望的驅使下,成為班級管理的主體。2.初小銜接中的困擾時機。小學生進入初中后,面對陌生環境和學習內容迅猛增多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小伙伴”不見了,課堂任務多了,“保姆”老師很難看到了,家長眼中他們長大了……各種不適應急需班主任的引導,給他們伙伴,給他們共同的、積極的話題,小組“捆綁式”評價成為契機。3.最近發展區理論。把握“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維果茨基堅信兒童的發展發生在其最近發展區內,成人或能力較強的同伴對兒童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生在管理過程中會根據對象管理的難易程度,選擇由易到難進行管理,促成每一個管理對象的改變,都應該予以肯定。所以,評價應能夠持續性地為學生提供“最近發展區”。4.成功教育理論。成功學理論認為,每個人,包括每個學生和教師,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也都有實現成功所賴以存在的潛能。只有在學生工作的平臺上,對學生的工作成績及時的肯定,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管理與自我管理的成就,助力他們走向成功。“分步階段性”考核勢在必行。

二、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的構建

1.目標以“高”制勝。沒有目標就好像一隊接收不到命令的士兵,渙散無能。目的性作為人類活動的最基本特性,教師不僅要為七年級新生確定班級目標,比如建立“嚴肅、活潑、融洽、自立”班風,“快、靜、齊”活動紀律,值周評比位列前茅、法制安全事件發生率為0等,還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階段目標,比如有哪些優點,存在哪些不足,逐周改進哪些方面,期中總結時哪些不足要根除,學期終了達到什么目標等。并制定自我發展規劃表(有管理內容和自我分析內容及分階段達標計劃)在醒目位置張貼,對達標情況以評價結果為依據,隨時定位自己。2.制度從“零”開始。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必須要給學生搭建平臺,給他們發揮的空間。七年級學生許多方面做得很好,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個別學生有一些共性問題。讓管理者憑借經驗找到與意識不符、或與班級目標相違背的現象,通過班主任核定學生管理內容的評價標準并公示,調動管理者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之上,通過管理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那些共性問題,以階段性目標達成情況為準進行考核,直接又及時,培養了自信,激發了積極主動性。有事可做發揮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性,有事會做造就了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3.貢獻由“數字”表達。七年級學生對存在問題的嚴重性認知是不足的,僅處于表面,但對數字比較敏感,他們對工作內容的重要性認知相當欠缺,但加分或扣分是他們所關注的,加分與扣分多少是管理者認識工作內容重要性的最直觀的方法,也是被管理者認識錯誤嚴重程度的最直接體現。同時,通過學生判斷得到的結論可以讓教師更好地認識師生之間認知水平的差異,有助于提高教師管理效率。所以,貢獻大小以分數體現,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習慣,也有助于教師更新管理思路。4.管理應“縱橫”聯系。評分既要進行小組間的評價評比,也要面對個人的成長積累,并進行分步考核。單純面對小組,勢必造成組員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失去漸進管理的本意;單純面對個人,又會沖淡小組團結意識,失去合作的基礎。因此,要對小組成員進行“捆綁式”評價,對組員,以管理內容(具體的人和事)、管理方法、管理進度與達標情況分步考核,對小組,可依據組員工作內容的可行性、工作成效分步考核。只有在小組內進行分步考核和“捆綁式”評價,才能促成小組漸進管理的效力。5.成效當“分段”雙贏。共同進步是評價機制的基礎,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實際是有區別的,不但問題輕重有別,而且改正問題的效率也是有區別的。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商議中制定改正計劃,并由班委會核定通過,按時達標通過核準則雙方受益,否則雙方受罰。而對于沒列入的問題能自我改正的,可獎勵性加分。這樣的做法體現出了班級管理的真諦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6.能力呈“階梯”評價。長期對學生管理能力以分數衡量,勢必會讓七年級學生逐漸產生倦怠感,所以對個人得分給出等級,以50分為晉級臺階,分為平民、縣令、知府、道臺、巡撫、丞相六級,小組以組員數量*50為晉級臺階,分為黃沙、石頭、青銅、白銀、黃金、鉆石六級考評,前兩級晉級成員和晉級小組給予榮譽獎勵,在顯著位置予以展示,后三級以儀式方式給予物質獎勵(比如向學校申請一些推薦書目),并且以小組最高級別的優秀個人為優秀班干部人選,肯定先進,激勵后進。

三、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的成效

通過前期研究總結,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以我校七年級2班、6班為實驗班級,進行了實踐驗證,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持續高漲。由班主任指導組長,組長督促、指導組員開展工作,形成了班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管理氛圍,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專人以專項管理形式糾正,自己有計劃,別人有進度,管理呈高效。同時,學生以小組成員為主要交流對象,以管理內容為交流話題,以健康成長為共同目標,正能量充實了班級每一個角落。該評價機制的建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全員踴躍參與。一學期來,兩班共105人已全部參與了班級管理,確定理論管理內容,個人升至四級“道臺”共27人,最低等級“縣令”11人,同學關系融洽,班級凝聚力極強。2.學生對自己的定位比較準確。經過教師指導和核定的個人自查表格,羅列了自己的優勢,結合其他學生找到的該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依主次每階段最多書面顯示5條,剩余的先提出示警),使學生認識了真實的自己,在雙贏評價機制的激勵下,學生與相關管理者之間產生了依附的關系,積極配合,合作成長。同時,該評價機制在激勵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問題解決的難度,也認識到問題的收益原則,進而警醒自己少產生問題。3.學生活力得以徹底釋放。以該評價機制運行的管理,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持續激發,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行為、態度的端正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優生大幅增加,后進生和同期班級相比較大幅減少,學生由開校教師的“呼喚”轉變為后來及時主動的“請示”。我們看到,相關活動中學生能積極參與,搶著領取資格;教師說教式的教育成了學生間互助的激勵行為……教師喜歡實驗班級學生,工作輕松、配合默契,學生、師生之間交流順暢,許多問題都敢放到桌面上研究,引來了許多教師驚羨的目光。4.班級管理成效顯著。該評價機制將班主任從“全職保姆”的繁雜中解脫出來,讓班主任以一個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的全新角色出現在班級管理中,就具體學生出現的具體問題,組織相關學生研究何時開始進入個人評價,核定該問題的評分標準,并在必要的情況下指導管理者如何管理即可,不再是低效的“滿天飛”。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初步實現了“管就是為了不管”的教育目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班主任工作從“保姆式”轉變為“評價組織式”,由開校的“焦頭爛額”到學期末的“優哉游哉”,管理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提升,兩個實驗班級同時獲取學校“優秀班集體”榮譽稱號,兩位班主任也登上了學校班主任工作經驗講堂。

四、小組漸進管理模式評價機制的運用

1.教師應有清晰的執行思路和基本的評判標準。該評價模式以評分為準則,以激勵學生持續進行專項管理為目的,教師若缺乏清晰的執行思路和基本的評判標準,對學生管理內容隨性而為,或以學生的主觀看法為基點,勢必造成管理的混亂和人心不齊的局面。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統一尺度,嚴格以基本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管理內容進行級別認定,從班級宏觀方面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感覺的片面。教師要為評價機制保駕護航。2.教師要用包容之心指導、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耐心讓學生感受成功。在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能力逐漸呈現差異化,有的學生雷厲風行,有的無從下手,還有個別學生圖名不做事,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組長匯報結合自己的摸排,分情況予以引導和糾正,切不可急于求成,以自己取代學生進行管理,要以包容之心讓學生真實的體會成功。3.評價內容可根據管理需要適當調整。任何機制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應該是有生命力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比如可以分階段對近期重點問題予以提分評價,以引起學生對此問題的重視;如針對書寫的問題,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對堅持認真書寫的學生依據科任教師的評價長期給予加分等。

參考文獻:

[1]麻彥坤.維果茨基對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影響[D].南京師范大學,2005.

[2]鄭日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西苑出版社,2000.

[3]孫長卿.自主管理視角下初中生班級小組構建方式研究[D].延邊大學,2017.

[4]董守生.論學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孫兆宏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城關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