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研究

時間:2022-12-17 10:42:02

導語: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研究

摘要:縣域小微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在驅動力,具有規模小、經營業務鏈條簡單、管理組織簡便靈活等特點,對于知識產權管理存在意識淡薄、追求即時效益、低質量運行等顯著特點,但是資本運營效益的驅動已經逐步喚醒縣域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意識。本文參考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結合縣域小微企業經營特點,對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相關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

一、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相關概念

(一)小微企業定義。為了從宏觀調控、政策指導、市場發展等各角度、多方位促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將各行業的工商企業依據營業收入、從業人員、資產總額三項工商企業經營的通用指標,按照規模從小到大精細化地劃分為微型企業、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四種類型。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的合并稱謂,屬于營業收入、從業人員、資產總額三項指標綜合起來規模偏下的企業,如從業人員1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劃型為小微企業,營業收入6000萬元以下或資產總額5000萬元以下的建筑業企業為小微企業。縣域小微企業是指工商注冊地址與生產經營地址在縣級城市、圍繞縣域經濟生存發展的小微企業,具有規模小、經營業務鏈條簡單、管理組織簡便靈活等特點,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在驅動力。(二)知識產權的基礎概念。知識產權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勞動者或生產組織對其依靠自己智慧與勞動所創造的新穎性思想理論、生產技術與設備、物種品種、新型材料、計算機程序、文化藝術等知識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所述專有權利包括所有權、保護申請權、使用權(包含出讓轉移權)。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具有新穎創造性、實用性、專有性、時效性、區域性、權利獲得法定性等特征,載體類型主要包括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軟件著作權、廣義的發明專利、商標、科學發現、商業秘密、專有技術、動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分布圖、科學技術成果等,工商企業狹義的知識產權通常指廣義的發明專利。知識產權的價值體現在對知識產權的權利專有價值、內涵使用價值兩方面。權利專有價值是知識產權持有人對相應知識產權享有的署名發表精神價值、轉化為商品化實施帶來的經濟價值;內涵使用價值是指通過知識產權的轉化實施,可以形成對經濟社會有價值的物化實用技術與高價值商品。(三)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概念。從流程角度來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包括知識產權的獲取、保護、運用、維護四個環節。其中,知識產權的獲取主要是指知識產權研發項目的立項研究,知識產權的保護主要是指知識產權技術資料的保密或法律專有化,知識產權的運用包括自我使用、許可使用、合作使用、權利出讓轉移、資本化質押融資等,知識產權的維護包括技術資料管理、法律狀態檢查更新、技術改進等。

二、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的運營管理特征

(一)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的獲得方式。縣域小微企業的初始經營者一般為家族式或熟人合伙,從原始技術角度來看,經營業務為特色產品的技術一般為自有技術秘密,經營業務為其他產品的技術一般為學習照搬的公知技術。經營特色產品的縣域小微企業在產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后,會在外部專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引導下把特色產品商號或獨特圖案標識申請注冊為商標、原來作為技術秘密的產品制作工藝申請為發明專利、制作設備申請為實用新型或發明專利、產品包裝申請為外觀設計專利、文化藝術類產品服務申請為著作權、對系統化的技術項目申請為科學技術成果。經營其他產品的縣域小微企業為了優化成本結構的生存需要,會對外來生產技術與設備不斷改進,在改進過程中對形成的新品牌、新工藝技術設備、新產品等通過申請商標、專利、著作權、科學技術成果進行知識產權保護。(二)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獲得的難易點。縣域小微企業雖然經營規模小、生產流程復雜程度相對較低,但其獨特成因與經營環境,使小微企業借助獨特的地方特色資源、被動二次技術創新容易形成具備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技術,成為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獲得的天然優勢。但是,縣域小微企業為了追逐利潤,往往忽略了自身經營體系的完善與經營規范合法性,表現在知識產權獲得方面,即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缺乏具有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員、不愿意為知識產權保護申請合理支出成本,這些構成了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獲得的難點障礙。另外,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獲得的積極性受各級財政資金補助引導的虹吸效應影響明顯,即縣域小微企業傾向于申請財政資金有補助的知識產權類型,尤其是補助力度大的知識產權類型,對沒有財政資金補助的知識產權類型則傾向于不申請。在這個傾向性的選擇過程中,還存在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為了便于業務開展利用財政補助政策誘導企業的市場環境因素。(三)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現狀。縣域小微企業在企業生命周期中屬于經營業務快速發展前期的成長期企業,把資金、人力、設備等生產資源主要都配置在了生產、銷售等基本業務環節,以追逐最大效率的短期經濟效益。而對于輔助環節的知識產權管理活動則是無暇顧及,其在知識產權管理上的短視行為具體表現如下:一是意識淡薄,對知識產權概念及其對企業生存發展的意義模糊陌生,甚至是一無所知,更無從談及保護布局、質押融資等知識產權維護運用的中高級模式。二是追求即時效益。相對于大中型企業、發達區域的小微企業,縣域小微企業受知識產權財政補助政策引誘程度更深,對于知識產權的申請保護,不是針對品牌、核心技術進行有效保護,而是“有資助就申請、沒資助不申請”,甚至為了追逐財政補助政策而研發申請知識產權,本末倒置,使知識產權失去了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的原始意義。三是低質量,敷衍了事,認為簡單申請幾個商標、有幾個專利就算是對經營業務有了知識產權保護,萬無一失,甚至是認為已經站在了本行業本區域知識產權的制高點,四處炫耀,低質量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思維反而對其經營業務造成了不良沖擊。從工商管理學角度來看,現階段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現狀特征有以下三點:一是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流程不完整。縣域小微企業本身的基本生產銷售環節管理制度流程不完善,使得處于輔助流程高位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流程更是難以完善。二是知識產權管理組織與人才缺失。沒有制度流程的規范運營需求,自然也只有少部分縣域小微企業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大部分小微企業甚至沒有專職專業的知識產權工作人員,而是由辦公室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外部聯絡人員,甚至是由財務人員兼職從事本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三是資本運營效益的驅動已經逐步喚醒知識產權管理意識。近年來隨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型企業貸款優惠等知識產權金融市場政策的推廣落地,縣域小微企業看到了一個優質的低成本資金獲得渠道,但知識產權金融對知識產權的有效狀態、質量價值評估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規范性要求,這也促進了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意識的增強。

三、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參考組織模式

參考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經驗,結合縣域小微企業經營特點,有以下四種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可供選擇使用。(一)其他部門附帶管理模式。其他部門附帶管理模式即是在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不允許,且知識產權數量規模較小的情況下,把知識產權管理職能交付技術研發部門、辦公室等其他業務橫向關聯部門實施,由技術研發部門、辦公室等部門職責負荷可以承載的技術人員、技術資料管理人員兼職管理企業知識產權。(二)委托外部專業服務機構管理模式。委托外部專業服務機構即是在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不允許,且知識產權規模數量較大的情況下,通過知識產權托管服務協議,把知識產權管理職能交付給外部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進行管理。(三)知識產權專管員管理模式。知識產權專管員管理模式即是在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允許的情況下,把知識產權管理職能交付給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負責,招聘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設置為若干知識產權專管員崗位,并把知識產權專管員劃入技術研發部門、辦公室等與知識產權業務關聯密切的部門進行管理。(四)知識產權專業部門管理模式知識產權專管員管理模式即是在企業人力資源配置允許的情況下,把知識產權管理職能交付給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負責,招聘知識產權專業人才,設置若干知識產權專管員崗位,并通過企業管理制度流程設置,把知識產權專管員組建為知識產權部門,有組織地開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活動。

四、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選型方法

縣域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在選擇知識產權管理組織模式時,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知識產權數量、知識產權領域跨度、知識產權與業務影響關聯度、企業管理組織架構特點、資金配置、人力資源配置等因素,也可以先嘗試幾種模式組合,經過實際效果比較后,再選定較優模式長時實施。

參考文獻:

[1]周勤玲.加強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07):22-23.

[2]林洪,馮建龍,李錚,等.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內部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調查數據[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171-176.

作者:李江偉 單位:鄭州慧合中贏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