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時間:2022-05-09 10:24:51

導語:淺談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摘要: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滿足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需求、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高校自身發展的有效保障。針對目前高校工商管理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培養現狀,引入項目式教學與項目管理的理念、方法與功能構建人才培養模式,以期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對經貿類創新型高級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項目驅動;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引言

文獻梳理發現,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普遍側重于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的相關培養,而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視角針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相對較少,同時在現有人才培養模式中缺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積極促進因素研究,存在培養目標與培養過程不協調、專業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的矛盾,課程講授方法陳舊、對專業特質的培養重視不夠等諸多問題。依據項目管理理念、方法與功能,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視角,探索構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項研究不僅具有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一般意義,而且在全民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具有人才培養方向的引領性作用,其研究結論可為高校其他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參考借鑒。

二、工商管理專業項目驅動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一)項目驅動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內涵。項目驅動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學生特點,引入現代項目管理理念、思想、理論及方法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以項目小組為學習組織形式、以學習項目完成為學習目標,運用項目教學法于教學組織、課程設置及教學效果、學習效果評價,通過項目實踐拓展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素質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其特點在于,以學生主動參與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突破教材實現理論知識拓展,以學生親自實踐、自主學習走出校園或教室不限于在校期間實現人才培養的時空延伸,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實戰以項目的形式結合,促進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即時轉化。(二)項目驅動作用機理。結合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特點,項目驅動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作用的核心以學習項目為起點,在項目管理理念引領下運用項目教學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激發創新創業意識和不斷豐富與拓展創新創業知識,從而達到培養與提升具有高素養、精技術和優特長的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1.基礎保障體系建設考慮到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即時轉化的主客觀條件所需,從環境與資源角度在基礎保障體系設置中突出強調企業化育人環境、項目化課程資源和多元化實踐平臺三個單元的建設。(1)企業化育人環境。企業化育人環境,是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有效運行的客觀必備條件。通過校企聯合建立校內、校外雙重企業化實訓、實習基地和實驗室,通過建立校辦企業創造性地實施、實現“學校企業化”,學校提供師資、場地,實施企業化管理與運作,為學生創建實習、實踐的機會與可能,引生產實踐入校將科研成果落地。(2)項目化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人才培養的理論基石。項目化課程資源,是以教學目標為起點,通過項目分析、學習情境設計以項目化為組織形式建立的專業基礎課程、綜合實踐課程以及職業資格課程,通過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互補與協調實現課程實施、課程考核與課程評價。教學目標設定,是在社會調研、學生需求及專家審核的基礎上實現的。社會調研是結合企事業單位的職位分析了解到所需人才能力與素質要求;學生需求來源于在校生的調查和畢業生的信息反饋,學生有著自己的人生規劃和興趣點,尤其在就業實踐中有很強烈的切身感受,反饋信息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專家審核作用在于多年的教學教務經驗的積累,對課程及能力培養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響的實踐認知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的可操作性。項目分析與學習情境設計,是項目化課程開發的核心。項目分析,是以崗位分析、師資分析、項目實施所需校內、外客觀實踐條件分析以及項目內、外部環境SWOT分析為基礎,進而確定學習項目;學習情境設計,是學習項目的具體化,主要設計項目目標、項目內容、項目教學組織形式以及項目實施具體活動方式等。課程實施,其主要任務是按照教學時間、教學要求及學生情況進行項目化課程資源的線上線下組合推進;課程考核與課程評價,則注重對學習項目實施過程、項目教學結果的考核與評價,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信息反饋有利于教學目標的修訂與調整,從而促進項目化課程的改革,保障項目化課程資源充分開發與利用。(3)多元化實踐平臺。多元化實踐平臺,是創新創業意識、素質及能力培養的硬件保障。主要包括:基礎性平臺,借助于網絡與實習實訓基地、實驗室等,以及通過邀請專家講座、實地見習等形式展開學生實踐活動;展示性平臺,通過競賽、演講及團隊展示等途徑實現學生個性化特長、專長培養;校企互動平臺,通過校辦企業和校企聯合的實訓基地等組織實現溝通、協調及組織能力培養;孵化平臺,通過工作室、拓展訓練營等方式實踐創新創業方法應用;資金扶助平臺,以校園無息貸款或勤學助式等形式為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等。2.學習項目開發學習項目,是指具有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時間范圍和針對性評價方式的具體學習任務,是項目驅動的源。學習項目開發總體上有兩類途徑:一類是在國家政策支持體系作用下開發的項目。校企合作項目,在校企合作機制下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力爭要素最優化、互利共贏,吸納企業專家參與項目開發設計與指導,尤其突出在實踐能力轉化板塊;校政合作項目,由學校與政府單位聯合開發,政府單位一方通常是具有合作主體資格和合作意愿的地方政府單位或事業單位等,擁有資源且有投資愿望、人才需求,既可作為普通合伙人提供資源與場地,也可以是合作主體主導設計項目內容與提出項目完成的要求;校校合作項目,由高校與職業學校強強聯手開發,基于學校間軟、硬件條件互補基礎上,高校往往具有師資和科研教研優勢,職業學校一般會有較完備的見習設施、設備,校校合作可以充分實現以習促教。另一類是在高校制度支持體系作用下開發的項目。教研科研項目,是教研課題與教學實踐結合、科研成果向實踐轉化的項目,以教科研管理部門、學校及企業等下達、教師申請的教科研項目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開展的產學研結合項目;師生合作項目,是以教師為主導、由學生參與開發的項目,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設定目標、布置任務、提出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課上、課下結合方式具體實施,教師負責導引及糾偏;生生合作項目,是基于能力提升的需求以及個人興趣等學生自行開發的項目,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由學生發起并組織實施,學校配合提供學習資源及設施;大創項目,是由地方政府和高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也可以是創新創業比賽,由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選項、自行組織、自主參與,將學習與比賽結合后其競技性可以更好開發學生的潛能。3.項目化驅動培養。項目化驅動培養,是指通過學習項目作用于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及創新創業知識的培養同時,實現高素養、精技術與優特長的創新創業能力轉化的過程。(1)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積極而敏銳的創新創業思維來源于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欲是思維形成的前提,沒有好奇心就沒有求知探索的欲望。因此,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是培養創新創業思維的必要環節。通過學習項目的組織和實施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融合問題發現、分析及解決所需的各學科知識、思想及方法,通過相互相激發、碰撞、重組、融合等產生靈感、發散思維,突破固有的思維框框,使思維聚合、發散、流暢、靈活和具有獨創性,從而實現思維方式的創新和突破。(2)創新創業意識培養。超前而務實的創新創業意識來源于強烈的興趣與積極的學習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意識是一切活動的起點。積極引導興趣可以使學生朝著培養目標方向付出勤奮與努力,良好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不由自主的受到團隊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激發上進、激發斗志。(3)創新創業知識培養。豐富而扎實的創新創業知識累積動力源于學習過程中的民主平等和學生自發的質疑問難。學習過程中的民主平等有利于學生轉換為學習的主體身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知識的精準掌握可以在相互之間形成對比,且橫向比較有助于培養獨到的見解和激發新思想的產生。學生自發的質疑問難可以不斷引導學生擴充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培養創新創業的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本研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背景下,以工商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構建了以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目標的項目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闡述了項目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現實基礎、基本構成及作用機理,同時對項目驅動的優勢、特點以及項目驅動式人才培養模式下基礎保障體系建設、學習項目開發及項目驅動培養作用過程、目標及結果進行了探索性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慧靜,張翔.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調查研究———基于哈爾濱市7所高校的抽樣調查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8):258-262.

[2]趙云云.交叉學科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1):34-36.

[3]王應解.以項目開發為導向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07(11):91-93.

[4]武天驕,孫超.農業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初探———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調查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7(2):69-72.

[5]宋志敏.“項目驅動化”的政校企合作聯動機制探究———以開封大學實踐探索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16(11):59-61.

[6]張爽.以攻關項目為紐帶: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3(19):9-12.

[7]劉智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J].教育研究,2010(6):3-6.

[8]王瑩,王華,等.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114-117.

[9]劉英,高廣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27-130.

[10]宋淑麗.基于PBL的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創新[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2016(1):55-56.

作者:宋淑麗 張慧琴 溫明明 王麗娟 單位: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