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模式完善路徑
時間:2022-05-14 04:23:45
導語:科技管理模式完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概述
在我國現有科技管理體制下,無論是科技管理模式還是其實現途徑都具有不足之處,不能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政治經濟體制與政府效率都將不斷進步,因此也要不斷加強科技管理體制、績效等方面的建設。由此可見,我國科技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管理模式的優化、新型科技管理模式實現途徑的探索,都將成為科技管理工作者一定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優化科技管理模式作為一個重要的系統工程,要綜合考慮權衡我國科技管理模式的現狀評價、歷史變遷、績效評估、保障機制等眾多方面的內容。
2我國科技管理模式的歷史變遷及存在的不足
管理的兩重屬性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屬于生產力范疇,而社會屬性屬于生產關系范疇,管理兩重性對于其發展水平受經濟發展水平與制度約束等條件具有決定性作用。眾觀我國科技管理的發展歷程,科技管理依次經歷了計劃型與政府引導型兩種典型的科技管理模式。
2.1我國科技管理模式的歷史變遷
2.1.1計劃型科技管理模式
計劃經濟體制曾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實行,與之相適應的科技管理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計劃型管理模式。該模式下,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制定、分配公共科技資源,高校、科研院所承擔具體科研任務都是由科技主管部門負責。因此在組織結構上呈現出層級性,從上至下依次分為以科技部為代表的最高決策層、以各省市科技廳局為代表的執行協調層、具體實施科研任務的高校與科研院所三個層次,層次之間具有行政隸屬關系。
2.1.2政府引導型科技管理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的探索實踐,我國科技管理模式的變化很大。國家與地方科技部門之間的關系模式產生重要變遷,逐步建立了互動合作關系;計劃經濟下政府主導的科技運行機制逐步轉變為政府計劃指導與市場基礎性作用相結合的方式;不只局限于高校與科研機構承擔科研項目,企業也逐漸參與進來;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更緊密的關系。我國科技管理模式變遷的過程,可以看到政府基于創新科技管理模式,逐步反應對原有科技管理模式中的失效作用,也充分體現出我國經濟轉軌的獨特之處。
2.2我國科技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目前,盡管我國科技工作成績斐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科技管理模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際競爭的客觀需要,還存在科技管理體制不健全、科技資源配置效率較低等實際問題,需要在科技管理模式上實施系統性、全方位地創新。我國科技管理模式的有關制度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科技管理體制中存在部門分割的突出問題。因統籌協調不足導致科技管理工作中產生部門分割現象,使科技資源難以集中形成優勢。因部門之間溝通不足,產生科技基礎設施重復投資、科技支出不夠集中、科技立項分散,對于重點領域的有關項目支持力度不夠。二是配置公共科技資源的效率較低。盡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經費用于科研建設,但由于公共科技資源配置效率不高,難以發揮政府調控作用,使不同區域部門的科研機構之間的科技資源不能實現共享。三是科技管理績效評估體系不夠完善。我國科技部門考核科研經費使用成效的手段不足,尚未將科研項目實施效果列入考核指標,科技績效評估體系不夠完善,這對于促進我國科技長遠發展不利。四是偏離需求的科技產品供給需要進一步改善。科技產品服務的正外部性對于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多數科技產品具有決定作用,目前,科技產品與服務大多由政府部門以政策法規、戰略規劃等形式下達,指令性較強,對于不同區域執行標準基本相同。因此行政命令式的供給決策機制造成科技產品和服務在供給需求上存在一定差距。
3優化科技管理模式的保障機制
3.1構建利于科技資源優化整合的組織保障機制
根據精簡效能原則,對政府部門的科技管理職能進行科學規范,機構設置合理,改變現有科技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部門分割現象,構建國家與地方、地方及部門之間的“多中心治理”體制,進一步明確治理體制中各部門的定位,并開展相應的科技協作,統籌協調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今后更要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解決由于政策原因導致的科技項目分散問題,發揮科研機構、企業的科技優勢,對公共科技資源進行整合,創造科技資源共享環境,構建公共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資源利用率。
3.2探索科技主體多元化培育、產學研結合的有效途徑
將目前存在的將科研與創新只作為科研機構及高校等部門事物的觀念徹底改變,探索多元化創新主體的培育。基于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國家科技競爭力主要取決于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增長幅度。采取科技計劃、財稅、金融等多方面的相關政策措施,對企業予以引導與鼓勵,使其成為科技創新主體。培養引進優秀人才尤其是綜合性人才,建立科研創新團隊,建立高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主動性,提高企業、科研機構及高校的科技創新活力,積極拓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保證科技成果在研究之初就符合市場所需。逐步轉變政府職能,使其在科研領域中的宏觀管理職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3.3構建科學評價制度與績效管理體系
目前的科技管理評價較為重視科技成果與產出,因此評價指標也相應集中于成果、鑒定、論文、獲獎等有關內容,導致科研人員開展的科研項目主要集中于短平快項目,這對于國家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也造成從事基礎研究、研究周期長、風險大、見效慢的科研項目的科技人員具有不利影響。所以,構建公平科學的績效管理體系與評價制度,對于科技管理評價的監督體系的完善,確保科技評價的公正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楊毓工作單位:黑龍江省計算機軟件研究中心
- 上一篇:施工企業科技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 下一篇:企業科技管理創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