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對經濟的實證解析
時間:2022-09-17 03:14:45
導語:科技進步對經濟的實證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劉蒙工作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科技進步以強勁的動力有效地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在科技發達的當今社會,科技進步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諸因素中的主導因素,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其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具體表現為:改變了勞動者的質量,造就了生產、科研、工程技術和管理技術方面的大量人才;提高了勞動工具的效能,使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顯著提高,社會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開發了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擴大了勞動對象的使用范圍等等。如何準確科學地測算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一個引人關注和頗有爭議的問題,也是一項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務。為了滿足河北省制定長期規劃的需要,有必要對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進行定量測算,只有這樣,才能比較科學地反映科技進步的地位和作用。
一、測算方法與步驟
1.Cobb-Douglas生產函數模型經濟理論指出,作為一個生產函數,它必須具備五個特點:¹單有勞動而沒有資本,或單有資本而沒有勞動,都不能獲得產出。º要素的邊際產出應大于零。»固定資本時勞動的邊際產出遞減;固定勞動時資本的邊際產出也遞減。¼函數具有非負性。½要素彼此具有可替代性,其邊際替代率應遞減。目前國內外用于定量分析影響經濟增長各種因素作用最常見的生產函數是C-D生產函數,它完全符合上述五個特點。其一般表達式為:Y=A0erlKALB(1)其中Y為產出,A0為常數,r為技術進步系數,K為資金投入,A為資金彈性,L為勞動力投入,B為勞動力彈性,B=1-A,式(1)的對數式為:lnY=lnA0+rt+AlnK+BlnL(2)以產出Y,資金K和勞動力L的時間序列數據Y=[y(1),y(2),,,,y(n)],K=[k(1),k(2),,,,k(n)],L=[l(1),l(2),,,,(n)],為基礎,用多元最小二乘回歸可以估計出式(2)中參數lnA0,r,A,B。2.Solow余額法計算科技進步速度計算公式為:a=y-Ak-Bl(3)式(3)中,a)科技進步的平均增長速度;y)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k)資金的年平均增長速度;l)勞動者的年平均增長速度;A,B的意義同前。產出、資金和勞動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均按水平法計算,以產出為例,計算公式y=tY1Y0-1@100%(4)式(4)Yt)計算期t年的產出;Y0)基期的產出。3.計算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EA)EA表示經濟增長速度中科技進步因素所占比重,它是反映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大小的一項綜合指標。計算公式為:EA=ay@100%(5)同時,亦可分別計算資金和勞動投入的增加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貢獻。資金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貢獻(Ek)為:Ek=Aky@100%(6)勞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El)為El=Bly@100%(7)因此只要估算出A,B值,就可以計算出EA,Ek,El等值。4.測算指標的確定在測算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時,必須對產出量、資金量和勞動量等經濟指標做統一規定,否則會測算出不同的結果,缺乏可比性。本次測算按以下口徑進行測算,即產出Y為國內生產總值GDP,資金K為全社會資本形成總額,勞動者L為全社會就業人員(年底數)。5.彈性系數A,B值的估算彈性系數A、B值的確定是測算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目前較常用的方法有經驗法和回歸法。經驗法是根據經濟工作者的實際經驗,對參數進行主觀的估計,例如從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學者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前蘇聯、日本、韓國、印度等國不同時期的資金和勞動產出彈性測算的結果可以看出,資金的產出彈性一般在0.2-0.4之間,勞動的產出彈性一般在0.6-0.8之間。回歸法則根據給出的一組Yt,Kt,Lt數據,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以估計A、B值,此法對資本、勞動力和經濟都呈穩定增長的經濟系統較為合適,而對不穩定的經濟系統,有時會估計出負值彈性系數,同時回歸運算還常常碰到多重共線性和異方差性問題。為了避免發生的測算誤差,本次測算采用回歸法結合經驗法二者的加權和,簡稱回歸)經驗加權和法,即根據式(1)用最小二乘法測算出A、B的值,然后根據公式計算EA的值。
二、計算結果與實證分析
根據表1的數據和上面的公式,通過E-views3.1軟件中的多元線性回歸可以估計出原模型中的參數A,B,r和為A=0.6121,B=1.0558,r=0.0397,A0=0.0045因此可以得到C-D函數為:Yt=0.0045e0.0397tK0.6121tL1.0558t由式(3)-(7)可以分別得到1985年-2002年和1995年-2002年的EA,Ek,El,1985年-2002年間:EA=27.49%,Ek=63.52%,El=9%;1995年-2002年間:EA=62.92%,Ek=44.96%,El=7.88%;在1985年至2002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27.49%,資金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63.52%,而勞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僅為9%。可以看出15年間資金的大量投入仍是推動河北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其次為科技進步,最后為勞動力。而1995年以后三方面的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發生了改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躍居首位,增長了近40個百分點,資金投入和勞動力的貢獻分別下降了大約20和2個百分點。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河北省在1995年以后加大了對科技進步的投入,由資金密集型逐步轉為科技進步型,經濟增長對勞動力的依賴也有所減弱,因此河北省的經濟發展已逐步邁上信息化發展的軌道,與全國發展水平接軌。
三、結論
河北省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經濟逐步轉型,隨著全國經濟發展的潮流,逐漸轉為科技化、信息化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步與世界接軌。因此今后河北省經濟仍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鼓勵科教興省,依托靠近京津的優勢大量引進科技人才投入河北經濟建設;同時應加大吸引外資和國內其他省份的資金投入,為河北經濟的增長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繼續提高勞動者素質尤其是農村剩余勞動力水平,使其更好的為全省的經濟發展服務。
- 上一篇:科技成果轉化的弊端與戰略
- 下一篇:林業科技的發展現狀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