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青海旅游品牌發掘文化資源論文
時間:2022-05-06 06:22:00
導語:樹立青海旅游品牌發掘文化資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昆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邏輯關系;以昆侖文化為背景,打造格爾木為中心旅游產業發展極的優勢;以昆侖文化為媒介,打造格爾木為中心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途徑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旅游業正迎來一個“青藏熱”時代、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含義、發展極的概念最初是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在1955年提出來的、昆侖文化和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關系分析、昆侖文化將成為眾多旅游者的出發點和歸宿、昆侖文化是格爾木旅游資源的魅力源泉、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打造將使昆侖文化得以保護和發展、優越的地理位置、廣博的昆侖文化、豐富的旅游資源、政府的重視支持、充分發掘昆侖文化、開發多元特色旅游產品、樹立創新務實觀念、面向市場實現制度創新、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格爾木地區具有打造旅游產業發展極的資源和文化優勢,以昆侖文化為載體,開發多層次性和差異性的旅游產品,建立以格爾木為中心的旅游產業發展極,推動格爾木及其周邊地區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
關鍵詞:昆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極
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的加速和青藏鐵路的開通,旅游業正迎來一個“青藏熱”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揭開青海神秘的面紗,探究中華民族之根——昆侖山,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昆侖文化。而格爾木市背靠昆侖山,身居萬寶匯集的“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自然形成了以格爾木為中心的昆侖文化旅游區。這為昆侖文化的發掘和研究,為打造以格爾木為核心的旅游產業發展極的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發掘昆侖文化,打造格爾木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極,是樹立青海旅游品牌,發掘和推動格爾木豐富的文化資源的重大決策,也是提升青海文化品位和加快旅游業發展的具體措施之一。
一、昆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邏輯關系
1.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含義
發展極的概念最初是法國經濟學家弗朗索瓦·佩魯在1955年提出來的。這一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在經濟增長中,由于某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或行業在某一些地方的聚集,形成資本與技術高度集中且具有一定規模后,使自身迅速增長并對周邊地區產生強大輻射作用,通過發展極地區的優先增長,可以帶動相鄰區域的共同發展。其理論實質是強調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盡可能地把稀缺有限的資源集中投入到發展潛力大、投資效益明顯的少數地區,即發展極地區;然后應用市場機制的傳導,通過其吸引力和輻射力的不斷增強對所在部門和地區發生支配影響,進而帶動區域經濟全面發展。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現有的優勢,著力打造以格爾木為中心的昆侖文化旅游區,促進格爾木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格爾木周邊地區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發揮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重大作用。
2.昆侖文化和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關系分析
格爾木旅游產業和昆侖文化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分別從旅游主體(旅游者)、旅游客體(旅游資源)和旅游媒介(旅游業)來分析這個問題。
(1)昆侖文化將成為眾多旅游者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有了閑暇時間和收入的情況下,個人要成為旅游者還須有旅游動機和旅游需求。旅游者出游目的主要是“樂生”的需要,出于了解異地文化的動機,希望尋求一種新的體驗的需求。而格爾木昆侖文化旅游產業正是基于旅游者的這種動機和需求進行打造的。目前昆侖文化已滲透到青海旅游業的各個方而,它強烈地吸引著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旅游者,同時到格爾木進行昆侖文化旅游不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觀光和探奇,更是學習知識的一種手段,它能使旅游者了解到青藏獨特的文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當然也有利于格爾木地區把昆侖文化推向全國甚至全世界,從而促進各族、各區域優秀文化的共同繁榮;同時也帶動格爾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2)昆侖文化是格爾木旅游資源的魅力源泉。格爾木旅游資源是一種永久和無限的知識資源,它和昆侖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首先,從自然旅游資源和歷史旅游資源來看,大多具有永久價值。如昆侖山中萬壑縱橫、雪峰連綿、冰川漫漫、異獸出沒,蘊藏著無盡的壯美、神秘和富饒,也孕育了豐富的昆侖文化。其次,從格爾木人文旅游資源來看,許多文化產物都是人文旅游資源,稍加開發便可以成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就會有眾多的游客來欣賞它、感悟它。昆侖旅游不僅僅停留在游山玩水、感官愉悅的觀光旅游層次上的審美需要,更是一種滿足高層次的增長知識的求知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開發具有文化品位、能夠滿足旅游者文化需求的旅游產品。
(3)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打造將使昆侖文化得以保護和發展?!袄鑫幕睂τ蛲饴糜握哂兄鴱姶蟮奈幕蜎_擊力,而“昆侖文化”也必須在發展中得到保護,通過格爾木旅游產業發展極的打造不僅使“昆侖文化”得以張揚和外顯,更為“昆侖文化”保護和發展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在與其他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中也將獲得新的發展生機。同時格爾木旅游產業借助昆侖文化也得到品味提升,兩者相互作用,促使昆侖文化保持連續性與個性化。
二、以昆侖文化為背景,打造格爾木為中心旅游產業發展極的優勢
1.優越的地理位置
格爾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地緣優勢十分突出,具有特殊的交通樞紐和獨特的戰略地位。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連接西藏、新疆、甘肅的戰略要塞和我國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爾木)三條公路干線在此交匯;格爾木已經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鐵路、民航和管道運輸等多種形式的十字立體交通網絡。格爾木更是西南邊防的戰略支撐點,是內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門戶和大型“旱碼頭”,每年90%以上的進出西藏的物資需要從這里中轉。這使格爾木地區擁有了打造昆侖文化旅游區的地緣優勢。
2.廣博的昆侖文化
昆侖文化有豐富的載體和深厚的底蘊,它們從不同的層面揭示昆侖文化,也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旅游者的需求。昆侖文化是以昆侖山為主脈的青海地域文化,順應自然力,可以把自然山水人格化。因為昆侖文化具有天上人間,人間天上,天人合一,包容時空的真髓要義。具有地理意義上的昆侖、神話意義上的昆侖和文化人格意義上的三位一體。可以實現神話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的巧妙連結。是一種神奇、神秘、神圣的文化。既有的和潛在的豐富的昆侖文化為打造格爾木為中心旅游產業發展極提供了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3.豐富的旅游資源
格爾木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侖文化”為軸心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長江源頭、萬丈鹽橋、雪山冰川、昆侖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是觀賞青藏高原風光、野生動物活動和進行科學考察、登山探險的理想之地。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相繼開辟了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汽車探險、昆侖山道教尋祖、察爾汗鹽湖觀光、胡楊林自然風景、蒙古族草原風情、玉珠峰登山探險等十余條具有青藏高原和濃郁民族特色的昆侖文化旅游線路,相繼建成了昆侖山口、玉虛峰、西王母瑤池、昆侖神泉、萬丈鹽橋、胡楊林、昆侖文化碑林等景點。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深入實施和青藏鐵路格拉段的通車,旅游業的發展將會錦上添花。
4.政府的重視支持
格爾木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區位優勢,同樣也決定了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注格爾木的發展,關注發展以昆侖文化為載體的旅游產業發展極的優勢。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更為格爾木帶來了發展良機,首批十大標志性工程僅在格爾木安排了三項,政府一直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地位,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初步完善了城市交通、通訊、環保、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同時,以提高文化內涵和品位為著力點,不斷塑造格爾木的優美形象和特色,增強聚集和輻射功能,為格爾木這顆青藏高原上的明珠發掘昆侖文化,打造旅游產業發展極提供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以昆侖文化為媒介,打造格爾木為中心旅游產業發展極的途徑
1.充分發掘昆侖文化
“巍巍昆侖,神州脊梁。百仙會聚,諸寶珍藏。青藏高原,氣象萬千。江河源頭,民族發祥”。簡短的幾句話生動、形象的勾勒出了昆侖文化的龐大系統及有形載體和無形底蘊。這就要求我們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全民辦旅游并舉的辦法,采取多樣化、現代化的手段去充分發掘昆侖文化。逐步拓展重點投入,培育新的增長點、新的賣點,集中力量推出昆侖文化的藝術精品,把各個增長點的旅游精品連在一起,組成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線,形成旅游網絡和特色文化帶、旅游產業帶,從而為格爾木昆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極的打造建立基礎。
2.開發多元特色旅游產品
格爾木地區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悠久的神話文化、奇特的民族風情、多彩的自然風光。為格爾木地區旅游業發展多元特色旅游產品創造了優越的前提條件。昆侖文化多元特色旅游產品要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具有差異性和多層次性的產品。它將有效的改變觀光旅游和“門票經濟”的低水平重復格局,實現由初級向高級轉變,優化產品結構,延長產品鏈條。
要改變目前旅游開發的一元化就要實現格爾木旅游資源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有機整合。從廣度看,要改變資源組合廣度狹窄的局面,切實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機組合起來。從深度看,要切實改善資源組合,增強旅游項目的內涵,增強各個旅游產品的刺激性、娛樂性、教育性和參與性。實現旅游精品戰略,大眾旅游與高價旅游并舉,突出絕品高價旅游。著力打造知名度大、特色性強、進入性好、逗留期長、回頭率高的旅游產品,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多項旅游內容的特色旅游熱線。做到以精品、絕品帶動普品。最終形成觀光度假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相結合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以增強吸引力,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高游客消費水平。
3.樹立創新務實觀念
目前,以昆侖文化為依托的旅游產業的開發已經初見成效。但是,目前應當反對兩種錯誤的觀念:一是由于格爾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計劃經濟思想影響大。因此,存在著依賴政府的思想。二是對市場失靈問題認識不清,存在著盲目市場化思想。為此,應當堅持走市場化道路的同時,探索以昆侖文化為依托的旅游產業市場化發展特殊路徑,綜合運用政府職能及市場機制,解決旅游市場的市場失靈問題,促進其快速發展。由于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思想的影響,格爾木地區極易在“旅游扶貧”的名義下放任竭澤而漁的開發行為,進而造成地區經濟“資源空心化”現象。因此,在開發中,應樹立創新務實的新觀念。特別強調對開發對象的選擇,開發程度的控制及開發過程的監督,以防止旅游開發中出現對象錯位和程度失控現象。
4.面向市場實現制度創新
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提高格爾木旅游企業的科學管理水平。建立現代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以解決格爾木旅游企業及旅游企業集團中依然存在的“領導一言堂”、國有資產流失、國有資產增值緩慢等傳統弊病。進一步打破政企不分,條塊分割的舊體制,建立高效的旅游行業管理體制。格爾木昆侖文化旅游業要實現高效持續的協調發展必須依賴于高效的管理部門運用市場化手段對其進行整體規劃、規范、指導和控制。這就要求管理部門承擔相應的職責,改變管理職能扭曲的現實狀況。
在資源配置方面,要提高可持續性、均衡性和集中度,實現旅游資源的區位優勢互補和產業間優化配置。就要政府退出資源配置者的主導地位,而運用市場手段進行資源配置;在產業管理方面,格爾木各級旅游主管部門應通過制定旅游產業政策,提供信息引導,編制行政法規,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協調針對旅游產業的各種行政、法律和經濟管理手段的實施,來保證旅游經濟活動非政府主管部門的“過多干預”,而是政府部門應當行使自身應有的產業管理職能。從這個意義上講,格爾木地區旅游產業管理體制的創新是實現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前提條件。
5.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格爾木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拓寬基礎設施的投資渠道是當務之急。為此,可以考慮以下一些方式:一是政府可以進一步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一方面可以包括旅游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動內需,加速格爾木經濟增長。二是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給方式,在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向社會全面開放,吸引社會資金進入。三是向外資進入格爾木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優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務,吸引外資進入。為此,格爾木地區資本市場的建設、金融工具的創新(如發行旅游建設債券、旅游企業債券、旅游建設投資基金等)和融資方式的改進等是首先應采取的舉措。
參考文獻:
[1]視覺青海
[2]王偉章:走進昆侖文化[J].雪蓮,2005年,1(30):91-96.
[3]賀繼宏:昆侖文化之研究[J].新疆地方志,2004,1(1):7-11.
- 上一篇:精細化服務旅游經營活動研討論文
- 下一篇:立足有限資源建立高效環保型農業旅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