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一體化路徑及啟示透析
時間:2022-05-20 11:50:00
導語:鄉村旅游一體化路徑及啟示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基于成都五朵金花鄉村旅游一體化戰略路徑的分析,并根據五朵金花的經驗啟示,提出了大中城市近郊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趨勢。
一、成都五朵金花鄉村旅游發展概況
(一)發展基礎
紅砂村具有悠久的種花歷史,是西南最早發展花卉產業的重要基地,有“八代花王”王家花園、蜀中茉莉花故里“茉莉園”等,但過去由于基礎設施、生產方式的落后以及單家獨戶的生產模式,經濟十分落后,一直是錦江區的貧困村,市民俗稱“成都的西伯利亞”。2003年紅砂村通過放大花卉產業優勢,以省花博會為契機,成功打造了國家AA級風景旅游區,成為全國首批農業旅游示范點。錦江區充分利用三圣鄉花卉種植的傳統優勢和地處城市通風口背靠大城市的地緣優勢,又創造性地打造了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與花鄉農居并稱“五朵金花”。
(二)產出效益
“五朵金花”的成功打造,吸引了眾多企業參與,培植了新的稅源。2002年,“五朵金花”片區的稅收收入僅為40.1萬元,截至2006年底,整個片區的稅收收入達到了532萬元,年增幅達307%;“花鄉農居”、“幸福梅林”被國家建設部評為“2005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2005年“五朵金花”被評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紅砂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幸福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2006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353.7元,紅砂村達7850元。2008年錦江區對五朵金花進行城鄉一體化建設和改造。目前,五朵金花有農家樂300余家,接待海內外游客近千萬人次,經濟收入達2億元。
二、成都五朵金花一體化戰略發展模式分析
第一,因地制宜,錯位發展:“花鄉農居”成為了以發展小盆、鮮切花和旅游產業為主導的觀光農業特色景區;“幸福梅林”圍繞梅花文化和梅花產業鏈,發展鄉村旅游業,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齊、數量最多的梅花基地之一;“江家菜地”以認種的方式,把傳統種植業變為體驗式休閑產業,實現城鄉互動;“東籬菊園”以非洲菊為主打品牌,實現了花卉設施化、產業化生產,形成全國最大的菊花培育基地和展示種苗成長過程的觀光基地;“荷塘月色”通過引進知名畫家、自由畫家,打造“戶戶都是畫意村”,帶動繪畫相關產業的發展。
第二,景觀化打造,城市化建設:一是農房改造景觀化。對城市通風口的農房以就地改造為主,采取“農戶出資、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改造,使農居成了一道道風景線。二是基礎設施城市化。按照整體規劃,以城市道路、污水處理、天然氣等生活設施標準,完善鄉村基礎建設。三是配套設施現代化。實現戶戶通光纖,并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建成200平方米的村衛生服務中心。四是景觀打造生態化。打造濕地,新建綠地,保護原生態植被。五是開發土地集約化。對土地硬化嚴格監管,整合農宅,拆除違建,嚴禁亂搭亂建,減少農房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溝渠、坡坎等土地修建配套經營性用房和會所,盤活土地資源,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
第三,文化潤色,產業支撐:為避免同質化、低水平的競爭,注入文化因子和產業因素于“五朵金花”,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以品質打造品牌。以申報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區和承辦中國首屆“鄉村旅游節”為契機,采取政府制訂統一標準并給予適當補貼,引導景區內的經營者對廚房、廁所等基礎設施進行統一改造,全面系統地規范了景區內的經營場所。同時,還通過開展“部門包村、干部包戶”活動,幫助經營者提升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真正體現“五朵金花”景區的旅游品牌形象。二是以文化提升產業。從景區的錯位互補和協同發展入手,加大對“五朵金花”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的培育力度。通過打造“荷塘月色畫意村”、引進“許燎原設計藝術博物館”等手段,吸引繪畫、攝影、雕塑等藝術家扎根鄉村,使“五朵金花”成為藝術家的聚集區和藝術加工廠、藝術大賣場以及藝術大堂會,帶動農民融入文化產業鏈。
第四,離土不離鄉,就地市民化:“五朵金花”不征地、不拆遷,實現了農民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保證了農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權”。一是構建農村保障體系。統一城鄉社會保障,把農民全部納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2%的失地農民、66%的準失地農民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到了“5060”后同城里居民一樣享有養老金,生活困難的農民可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二是構建城鄉教育體系。實行了城鄉一體的教育管理體系,2004-2006年區財政投入558萬元對全區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了“一免兩補”(即免費上學、財政補貼、困難補貼)。
第五,發展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五朵金花”的打造運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機制。錦江區政府投入8300萬元,用于搭建融資平臺,撬動和吸引民間資金2億元。資金來源渠道主要包括三種:一是政府引導。錦江區在財政、稅收、信貸上向農村和農業傾斜,2004-2006年,政府用于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達1.5億元,發展農業產業3772萬元。其中農房改造一項,政府投入2827.1萬元。二是吸引社會資金介入。按照政府合作經營、先行投入再溢價退出的方式,引進了成都維生、上海大地等花卉龍頭企業和北京金港賽道等知名企業入駐。
三、五朵金花鄉村旅游一體化戰略發展路徑分析
(一)五朵金花的一體化發展路徑
一體化戰略是指企業將原來可獨立進行的、相互連續或相似的經濟活動組合起來。相互連續的活動的組合,稱為縱向一體化,相似的活動組合,稱為橫向一體化。五朵金花鄉村旅游一體化戰略的基本路徑,如圖1所示:
以花卉產業基地紅砂村為切入點,通過省花博會成功打造了“花香農居”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繼而通過橫向一體化向花香農居附近的村落拓展,變一朵金花為五朵金花,通過錯位發展和景區集群化與規模化形成品牌效應;又通過縱向一體化使產業化不斷得以拓展,在發展花卉產業的基礎上又激發了鄉村旅游產業,為能增強鄉村旅游產業的持續競爭力,堅持不懈發展文化產業,同時為積攢發展后勁也在嘗試發展現代服務業(如打造成都金港汽車賽道,培育汽車賽事關聯產業和汽車后端市場)。由于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相互促進和不斷延伸,使成都近郊的五朵金花成為國家鄉村旅游的知名品牌,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效益。五朵金花的規模化效應和產業化優勢通過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得以實現,為錦江區實行城鄉一體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城鄉一體化也為五朵金花品質的提升與轉型提供了難得的政策優勢、資金優勢和管理優勢。
(二)一體化戰略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其互動機制研究
1、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主導驅動因素:政府的領導和決策是五朵金花得以成功實現一體化發展模式的主導驅動因素。五朵金花從一開始的一村一品,即紅砂村的花卉產業的起步,到村落橫向一體化和產業縱向一體化的發展,以至現在正在實行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無不體現出政府高屋建瓴式的領導決策與長期規劃。政府在五朵金花發展過程中定位恰當,主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營銷、景觀改造、招商引資等搭建平臺的服務工作。
第二,自我累積優勢:紅砂村悠久的種花歷史成為五朵金花的始發優勢,能夠圍繞這一優勢不斷從規模化與產業化上發展和提升,一方面不斷向周圍村落拓展,使各村落在旅游功能和產業功能有所區別的基礎上實現集群化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產業間的聯動、支撐和拓展,形成相關產業鏈條,放大了各產業的產出效益。因此規模化和產業化是三圣鄉近些年沿著始發優勢不斷累積強化形成的自我優勢。
第三,地理位置優勢:距離成都市區很近,僅7公里,這是五朵金花的地理位置優勢,使城鄉一體化的成本降低,也為形成后發優勢創造了條件。
2、因素間的互動機制研究
五朵金花在上述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共同推動下迅速發展,其中主要影響因素的互動關系,如圖2所示。
第一,產業化和規模化的相互依賴和促進,使五朵金花自我累積優勢不斷得到強化。產業化發展作為支撐體系,為規模化奠定了基礎,規模化發展形成品牌效應,使產業鏈條得以不斷拓展和延伸。花卉產業作為基礎產業,將傳統的耕種農業逐步引導向附加值更高的鄉村旅游業發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的錯位互補和協同發展格局,將文化、藝術、創意等元素融入“五朵金花”,著力培育特色文化創意產業,把“五朵金花”片區逐步打造成繪畫、攝影、雕塑等藝術與創意結合的棲居地,促進其由單一的“觀光+休閑”逐步向“文化+休閑+商務”的多元化產業模式轉變。同時精心打造成都金港汽車賽道,通過培育汽車賽事關聯產業和汽車后端市場,吸引人流、聚集商氣,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使現代服務業逐步壯大。
第二,政府的決策與規模化和產業化升級形成了良性互動效應。政府的決策推動了規模化和產業化更進一步的同時,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顯著效益又促使政府一體化決策的不斷升級,由橫向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轉向城鄉一體化,因此城鄉一體化是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的效應和結果。反過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為五朵金花的規模化與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
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方面通過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城鄉社會教育和城鄉充分就業,形成城鄉一體化保障體系,實現了農民的可持續增收,擁有了租金、薪金、股金和保障金“四金”,成為了令人羨慕的“新市民”;另一方面通過“一撤、兩分離、三強化”方式進行社區建設,尤其是五朵金花的各村委會的社會管理職能與經濟管理職能的分離,通過對傳統集體經濟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如成都紅砂花鄉生態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幸福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等,這些公司對集體資產進行市場化運作和管理,對清產核資后的集體資產進行股份量化,配股到人頭,按市場運作每年按股分紅。
城鄉一體化穩固了基層農戶,實行社區管理,建立新型的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土地流轉為五朵金花的進一步規模化和產業化釋放了更大的空間,也為未來房地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五朵金花一體化戰略對大中城市近郊鄉村旅游發展趨勢的啟示
中國城市化速度在全球是最快的,尤其以各省省會為主的大中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在不斷加快,使城市不斷向周圍擴展,周邊的農村由近及遠不斷演變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下,大中城市近郊鄉村旅游也在發生著變化。受五朵金花一體化發展路徑的啟示,文章對近郊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分析如下:
第一,鄉村旅游不再扮演傳統意義上的角色即作為農業活動的補充性活動,而是隨著旅游服務業的擴展有可能轉變成為可替代農業的支柱性產業。像五朵金花這樣在國際國內都很知名的鄉村旅游地,通過規模化效應和縱橫網絡化的發展,形成了品牌效應,已經上升為4A級旅游景區,并有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產業的趨勢,已經完全擺脫了鄉村旅游傳統意義上或者說鄉村旅游發展初期的角色和作用——農業補充性角色。
第二,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化和公司化將迅速發展,加之土地流轉和宅基地流轉成為現實,使土地開發越來越趨于集約化,便于土地的統一規劃和充分利用,通過招商利用外來資金不斷開發大型休閑產業項目,建立城市休閑游憩區成為必然。鄉村旅游雖然會沿用“鄉村旅游品牌”的擴散效應和溢價效應來實現其旅游價值的增值,但實質上已經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之一,不是純粹意義上的鄉村旅游。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城市休閑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產物。
第三,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來推進城市近郊農村城鄉一體化發展,將成為一種值得探索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大中城市近郊鄉村旅游的發展為近郊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提供了有利條件,首先,鄉村旅游發展的前期大量投資用于基礎設施,并且距城市很近,因而城鄉一體化在基礎設施,如道路、通信、供排水、天然氣、電纜鋪設等公共設施方面的銜接成本較低,因而城鄉一體化推行起來更具有可行性,更容易實施推行。
參考文獻:
1、鄒統釬,陳序恍.鄉村旅游經營者共生機制研究——以北京市懷柔去北宅村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9).
2、張波.旅游目的地社區參與的三種典型模式比較研究[J].旅游學刊,2006(7).
3、里白.鄉村旅游產業集群化走勢探索——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錢津研究院員[J].經濟師,2007(8).
- 上一篇:競選銀行支行行長講演詞
- 下一篇:議老年人的居住環境設計詮釋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