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改革的實踐

時間:2022-03-11 05:02:36

導語:旅游管理改革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管理改革的實踐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傳統評價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重理論知識的考核輕知識運用能力的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形式較為單一,多為期末閉卷考試。根據我院現行要求,授課教師須出三套試卷備用,教務處抽選其中一套作為考試用卷。為了應對該種考核方式,部分教師選擇采用題海戰術,給學生印發大量的復習題。基于此,我們對我院旅游管理專業2010級和2011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少部分學生接受該種方式,因為即使平時不學,考前突擊,也可順利通過考試;但大多數同學不喜歡這種方式,因為背完了考完了就全忘了,覺得沒什么用。因此,我們應改革考核的側重點,除了必須的理論知識外,更應強化考察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程度,引導學生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二)重結果評價輕過程考核

按照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每門課程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30%)和期末考試成績(70%)兩部分構成。期末考試成績占據絕對優勢,一般來說,只要期末考試及格,學生就能順利通過該門課程的考核,但對于該門課程所學內容到底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則無法做出具體的評價。盡管平時成績占了30%的比例,但缺乏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考核,結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特點,我們可以采用如項目化教學及考核等方式,將考核貫穿于授課進程之中,學生必須全程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最終才能順利通過考試。

(三)重教師評價輕學生自評及互評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法的主體一般都是任課教師。批閱期末試卷的是任課教師,評定平時成績的也是任課教師,因此,無法避免評價的主觀性和單一性。結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特點,我們可以嘗試考核主體的多元化,讓學生及旅游企業相關人士參與到考核評價中來,為學生創造更具挑戰,更為多元的考核環境。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方法改革的實踐探索

(一)理論評價與實踐考核相結合

我們嘗試改革單一的閉卷考試形式,采用項目化、情景式、案例等教學及考核形式。在理論教學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強化知識點的提煉,對于理論知識的評價,采用專業知識競賽等方式,讓學生把枯燥的理論知識活化,通過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實踐教學方面,我們嘗試將“企業引進課堂,把教室搬到室外”,采用項目化、情景式教學,將企業實際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等引入課堂,帶領學生到景點進行實地導游,使學生感受旅游服務的業務流程、工作壓力及成就感,對于實踐能力的考核,采用情景模擬、實地導游、案例表演等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和演繹如何提供旅游服務,處理旅游服務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等,強化服務規范及技能。

(二)結果評價與過程考核相結合

我們改變傳統的“一卷定終身”的教學評價方法;改變“平時不學,考前臨時抱佛腳”的不良學習現象;將教學評價貫穿于專業課程教學的始終,更加注重過程評價而非單純的結果評價。采用項目化、情景式等教學及評價方法,對學生進行分階段性的考核,學生結束一個項目及情景即可獲得相應的分數,最終積累的分數即為該門課程的最終分數。通過該種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

(三)教師考核與學生評價相結合

我們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學生(含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對我院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方法的意見及建議,探索與企業共同評價學生的綜合表現,改變任課教師為單一評價主體的方式;研究更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讓學生也作為評價的主體之一,積極開展自評及小組互評,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分享,學會合作,逐步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系統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方法改革的實踐研究既必要又重要。之所以必要,是因其能夠變學生被動接受考核,甚至厭倦考試為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評價,并從中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從一定程度上緩解“雙難境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職業教育不僅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和職業技能的訓練,更注重職業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教學評價方法的改革能夠凸顯我們秉承的“重教書更重育人”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先做人,后做事”,結合行業特點和需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具備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具備愛心、耐心、責任心、感恩心、平常心;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及抗壓能力等,為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作者:趙丹代玉巖王曉歡單位:遼寧輕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