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共生推動組織演進論文

時間:2022-06-10 03:43:00

導語:聯盟共生推動組織演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聯盟共生推動組織演進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點互惠共生階段;間歇性互惠共生階段;連續性非對稱互惠共生;連續性對稱互惠共生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共生定義為不同種屬生活在一起、出共生不僅是一種生物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單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結合的形式、不會有企業愿意長期為另一企業提供對自己沒有回報的服務、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是不會持續做這種“利人不利己”的交易、點共生反映的是企業之間聯系的隨機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參與者之間偶爾發生業務聯系,伙伴的選擇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基于點共生階段的相互了解,聯盟參與者對合作方的信心有了一定提高、連續性非對稱互惠共生已經到了比較高級的共生模式階段、最有效率、凝聚力最強且最穩定的一種狀態等,具體請詳見。

生物學上的“共生”概念最早是由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AntondeBary)在1979年提出的。他將共生定義為不同種屬生活在一起。

袁純清在他的《共生理論》一書中指出共生不僅是一種生物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共生不僅是一種自然狀態,也是一種可塑形態;共生不僅是一種生物識別機制,也是一種社會科學方法。因此,本文基于這樣的目標,從共生理論出發,來研究企業聯盟的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單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結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單元之間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強度。從行為方式上說,共生模式可以分為寄生關系、偏離共生關系和互惠共生關系,從組織程度上說有點共生、間歇共生、連續共生和一體化共生等多種情形。任何完整的共生關系都是行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體結合,也可以說是反映共生單元某種程度共生的具體結合。

根據經濟學的“理性”假設,不會有企業愿意長期為另一企業提供對自己沒有回報的服務,因此,寄生方式在現實中很少存在。至于偏利共生模式,盡管會使共生系統產生新能量,但能量的分配只惠及共生單元的一方,對另一方來說,既無所得,也無所失。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是不會持續做這種“利人不利己”的交易的。點共生反映的是企業之間聯系的隨機性、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共生過程具有短期性和不穩定性的特征。因此,這種共生模式對企業共生組織演進推動力十分有限,所產生的能量也十分有限。因此,我們把聯盟共生模式分為點互惠共生、間歇性互惠共生以及連續性非對稱共生和連續性對稱互惠共生四個階段。

一、點互惠共生階段

在這一階段,參與者之間偶爾發生業務聯系,伙伴的選擇具有很強的隨機性,他們往往是采取合同的形式建立合作關系。就是說參與者對對方的信任不是很強,它們不會投入很多的資源。它們的關系受到環境因素很大的影響,環境的不利變化會使得它們很容易選擇退出聯盟。它們的接觸空間是狹窄的,但是這是合作必須跨出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如果處理得當,那么以后參與者對聯盟信心上漲,以后合作的進程將變得很順利。當然對于很多的聯盟者來說,它們根本不需要經過這一階段,因為它們在聯盟之前就已經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了,因此它們可以馬上進入聯盟共生模式的高級階段,如連續非對稱性互惠共生。

二、間歇性互惠共生階段

基于點共生階段的相互了解,聯盟參與者對合作方的信心有了一定提高,它們愿意修改聯盟的合作條例,建立周期性的聯系。在間歇性互惠共生階段,合作雙方的人員可以定期互訪和交流,增加彼此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由于合作信心的提高,它們更愿意觸及某些關鍵部位的合作,選擇的共生模式也開始趨于多樣化。這一階段的關系的發展為下一階段雙方進行涉及更核心能力的合作奠定了基礎。同樣的,對于許多的合作者來說,它們也根本不需要經過這一階段。

三、連續性非對稱互惠共生

相比于前面兩種模式,連續性非對稱互惠共生已經到了比較高級的共生模式階段,參與聯盟的各方已經在利益層面上連為一體,也就是說,它們參與聯盟合作的期望收益要遠大于不合作時自己單打獨斗的收益,因此,它們愿意選取合適的共生模式,來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這一階段合作雙方會基于彼此相互的信任投入自己的核心資源,例如資本金,核心技術等等。由于聯盟各方的溝通、交流方式等途徑增多,各種控制機制也可以順利的實施,因此,聯盟各方更依賴于聯盟中的合作者的反應。但是由于其分配的非對稱性,即分配的不平衡性,雙方的投入產出不對等,使得聯盟的穩定性受到一定的威脅。可以說,這種模式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聯盟共生模式,影響也是最廣泛的。一方面,他可以使得合作雙方通過共生所能帶來的利益增大,另一方面,它的不對稱性導致了聯盟共生的不穩定性,使得它不是聯盟的最佳模式。

四、連續性對稱互惠共生

這是最有效率、凝聚力最強且最穩定的一種狀態,是聯盟共生模式的發展目標。其聯盟合作關系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性,任何企業的簡單變動不會影響聯盟的性質和功能。它區別于上一種模式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益分配的對稱性,這使得合作的雙方能夠更加信任彼此,減少機會主義行為,使得聯盟更加穩定,合作雙方原意投入自己的核心資源為彼此創造更多的價值。因此,企業可以從聯盟中獲得想要的好處,提高彼此的生存和競爭發展能力。

可以說,大多數的聯盟企業都處在連續性非對稱互惠共生階段,聯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導致聯盟存在著高失敗率。因此,我們需要使聯盟的模式從連續性非對稱互惠共生轉化到連續性對稱互惠共生,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是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