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企業商品管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7 04:31:00
導語:制企業商品管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在很多企業都通過銷售制銷售自己的產品,企業先發出商品到商,等商銷售以后企業再開票,企業最終實現銷售,這樣就會導致賬面庫存商品數量和倉庫實際數量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制下客戶眾多,如得不到有效管理,日積月累難免出錯,現在就來說說如何操作減少出錯。
一、設立必要的會計科目
為解決賬面數量和倉庫數量不一致的問題,可建議財務設置“發出商品”科目,每月把財務賬面數量和倉庫數量的累計差異作為發出商品處理,應注意到的一個問題是發出商品相關風險還未轉移,仍是企業的資產,所以以加權平均法計算倉庫產品的成本時,必須將發出商品數量統計在內,結轉銷售成本時也必須以加權平均后的成本結轉,同時每月發出商品數量不一樣,單位成本也不一樣,為方便入帳處理,每月做帳時可將上月發出商品科目余額全部沖回,再以當月統計的數量和當月每種產品單位成本之積計入發出商品。
二、設置一定的表格
好記憶比不過爛筆頭,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制定一定的表格也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在實際操作中設置三張表格即可解決問題。
第一張表格:當月銷售和倉庫數量對帳表。該表由財務部銷售會計和存貨(或成本)會計分別獨立填寫,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在表格上行項應設置“銷售會計填寫內容和存貨(或成本)會計填寫內容及兩者差異三大欄,列項為企業產品目錄。銷售會計填寫內容包括月初賬面數量、本期收進數量,月初發出商品數量、當月根據銷售部門臺帳登記發出數量,開票數量,月末發出商品數量、月末賬面數量和發出商品數量。存貨(或成本)會計填寫內容包括月初倉庫數量,本期收進數量當月根據倉庫發貨記錄合計的發貨數量及月末在庫數量。我們得出結論是銷售會計得出的月末賬面數量和倉庫月末在庫數量應相同,如有差異則需查找原因直到無差異為止,做到這樣可保證銷售、財務、倉庫三者數量相符。公務員之家
第二張表:發出商品分月數量金額統計表。數量來自第一張表中月末發出商品數量,單位成本來自包括發出商品在內的當月產品單位成本。以產品目錄為列項,按12個月分月統計為行項,可計算出分月發出商品數量和金額,作為財務入帳時使用。
第三張表:分單位分產品發出商品明細表。即為第一張表中月末發出商品的分產品、分客戶明細表,其詳細記錄每一種發出商品在每一個客戶處的數量,也可以計算出在每一個客戶處的發出商品的金額。
三、進行必要的溝通
現代財務的作用不僅僅限于核算,但核算仍是財務之根本,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有其他各種原因會對發出商品有影響,如銷售部門對商的缺貨補償等,銷售部門并不一定告訴財務,這樣就會導致財務賬面發出商品和實際情況對不上,所以平時多和銷售、倉庫溝通是非常必要的,有條件的單位也可在年終時對每一個商發肯定式函證進行對帳。
- 上一篇:中國憲政完善策略探討論文
- 下一篇:農村物流特殊性分析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