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全面預算的風險管理
時間:2022-07-11 03:09:13
導語:淺談企業全面預算的風險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全面預算編制的風險及其管理措施
1.企業全面預算編制環節的基本程序包括:目標確定與下達、預算編制與上報、預算審查與平衡、預算審議批準等。這一環節存在的主要風險有:1.1預算編制以財務部門為主,業務部門參與度較低,可能導致預算編制依據不充分,就會使得財務預算編制不準確,失去預算的指導作用。1.2預算編制方法選擇不當,或強調采用單一的方法,可能導致預算目標缺乏科學性和可行性。1.3預算目標及指標體系設計不合理,可能導致預算管理在實現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促進績效考評等方面的功能難以有效發揮。2.全面預算編制的風險管理主要應側重以下方面。首先,全面性控制。一是明確企業各個部門、單位的預算編制責任;二是將企業經營、投資、財務等各項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納入預算編制范圍,形成先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后財務預算。其次,編制依據和基礎控制。一是制定明確的戰略規劃,并依據戰略規劃制定年度經營目標和計劃,作為制定預算目標的首要依據,確保預算編制真正成為戰略規劃和年度經營計劃的年度具體行動方案。第三,編制程序控制。企業應當按照“分級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綜合平衡”的方式編制年度全面預算。第四,編制方法控制。企業應當充分考慮符合企業自身經濟業務特點,選擇或綜合運用固定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零基預算、概率預算等相結合編制預算。第五,完善預算指標的編制。一要深入貫徹大預算管理,將投資、成本、效益和薪酬等要素全部納入全面預算管理,統籌平衡、整體優化;二是強化業績驅動導向,突出效益優先原則,推行完全成本核算管理理念,真實反映各預算單位經營效益,鼓勵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和資本回報水平;三要修訂完善成本費用標準,細化預算指標分解;四要推行資產有償使用和資金有償占用的政策,增強有效使用資產和合理配置資源的意識。
二、全面預算執行與監控的主要風險及其管理
1.企業預算的執行與監控環節包括預算的執行與控制、預算分析與反饋等,這一環節存在的主要風險有。第一,缺乏嚴格的預算執行授權審批制度。第二,預算審批權限及程序混亂。第三,缺乏健全有效的預算反饋和報告體系。2.全面預算的有效執行是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引導與約束功能有效發揮的關鍵。全面預算執行與監控的風險主要管理措施有。首先,以現金流量指標為核心加強資金預算管理,統籌規劃生產經營與投融資活動,科學制定融資策略,合理確定現金收支預算規模,增強資金保障能力;以償債指標為核心加強債務風險管理,加強債務風險監測與預警,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切實防范債務風險引發的財務危機;以營運類指標為核心加強對資產質量的預算管理。其次,嚴格資金支付業務的審批控制,及時制止不符合預算目標的經濟行為,確保各項業務和活動都在授權的范圍內運行。企業應當就涉及資金支付的預算內事項、超預算事項、預算外事項建立規范的授權批準制度和程序,避免越權審批、違規審批、重復審批現象的出現。對于預算內非常規或金額較大事項,應經過較高的授權批準層(如總經理)審批。對于超預算或預算外事項,應當實行嚴格、特殊的審批程序,一般須報經總經理辦公會或類似權力機構審批。預算執行單位提出超預算或預算外資金支付申請,應當提供有關發生超預算或預算外支付的原因、依據、金額測算等資料。第三,預算管理辦公室負責監控全面預算的執行情況,及時向預算委員會或公司辦公會提供全面預算分析報告,對各級預算單位執行情況進行監控,并由紀檢監察部適時開展審計監督工作。第四,全面預算經批準下達后,各級預算單位必須認真組織實施,與綜合平衡計分卡、EVA等管理創新工具融合,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從橫向和縱向上將預算執行、控制、報告的責任落實到各單位、各環節和各崗位,形成全方位的執行與監控責任體系。第五,各級預算單位要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與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的信息對接,建立預算執行統計臺賬,提高預算執行監控的及時性、有效性。及時預警分析與定期財務報表偏差較大的項目、指標,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預算目標實現。第六,全面預算執行應做到“先算后花,先算后干”,沒有預算就不允許發生,特殊情況必須先按程序申請預算調整,經批準后納入預算外項目發生。第七,公司實行全面預算執行分析報告制度。一是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與監督,對預算執行中的偏差,要認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二是完善預算監督預警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嚴肅預算考核紀律,強化剛性預算指標,及時通報完成情況并兌現;三是強化業績考核和薪酬分配,加大激勵約束力度,探索建立預算執行與公司各層次人員薪酬掛鉤的機制。
三、全面預算調整的主要風險及其管理措施
全面預算調整的主要風險是:預算調整依據不充分、方案不合理、審批程序不嚴格,可能導致預算調整隨意、頻繁,預算失去嚴肅性。全面預算調整的風險管理主要應側重以下方面:第一,明確全面預算調整總體要求。調整事項不能偏離公司發展戰略和年度預算目標。第二,全面預算調整條件。經批準下達的全面預算,一般情況下不予調整。由于內外部條件重大變化導致預算基礎不成立或執行結果有重大偏差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全面預算調整。第三,規范預算調整程序,嚴格審批。
四、全面預算考評的主要風險及其管理措施
全面預算考評的主要風險是:首先,預算考評不嚴格、不合理、不到位,可能導致預算目標難以實現、預算管理流于形式;其次,業績操縱;再次,僅根據預算執行結果對預算單位進行業績評價和激勵,考核不夠全面。全面預算考評的風險管理主要控制措施:第一,建立健全預算執行考評制度。一是建立嚴格的預算執行考評制度。二是定期組織實施預算考評。第二,合理界定預算考評主體和考評對象。界定預算考評主體和考評對象應當主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上級考核下級原則;二是逐級考評原則;三是預算執行與預算考評相互分離原則。第三,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實施預算考評。一是考評程序、標準、結果要公開。二是考評結果要客觀公正。預算考核的結果應當與各執行單位以及員工的薪酬、職位等進行掛鉤,實施預算獎懲。
本文作者:羅俊力工作單位: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淺析企業檔案資料的管理與監控
- 下一篇:圖檔管理員提升業務素質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