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研究

時間:2022-08-19 11:36:29

導語: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研究

1石油企業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

從目前來看,石油企業管理改革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中央層面出臺行業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二是企業層面根據三中全會的精神,擬定自家的改革方案。從2014年年底開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均已陸續委托國研中心和國務院研究室等智庫機構研究方案框架,并組建了課題小組,針對石油企業管理模式改革總體方案進行研究,梳理改革的方向和路徑。這些改革設想目前已基本成形,即將上報相關主管部門并在業內征求意見后形成方案,最后上報中央。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議中提出推進石油企業等領域改革,2014年6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國家主席又進一步提出了“抓緊制定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年2月初舉行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再次強調了要推進石油企業體制改革。從目前來看,新一輪改革的思路涉及石油企業上中下游各領域的市場準入和價格放開,包括拆除各種隱性的政策準入壁壘和管制壁壘,允許各種不同性質的資本和企業進入,同時伴隨以主要油企在不同領域里的分拆和重組,轉變企業經營機制等改革。

2石油企業管理模式改革的途徑

2.1勘探市場主體開放

在勘探開發方面,首先要改革的是當前的油氣區塊登記制度,以及建立勘探資料共享機制,以使石油企業勘探市場向多元投資主體開放。根據國土資源部的勘探登記管理條例和開采管理條例,勘探開發石油的企業要有國務院批準的文件,其對企業的注冊資本、專業人員配備等資質有要求,但總體規定很粗,也不完善。中國目前400多萬平方公里有探礦權的區塊目前基本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手中。這其中只有大約5%的區塊已有企業進行了開采,還有大量的區塊虛置。未來上游改革的一個路徑就是要向其他資本釋放這些區塊的探礦權。這需要建立探礦權的退出機制和交易市場。比如對于在約定時間內勘探投入不足的探礦權面積,國土部門有權收回,重新掛牌向全社會的企業和投資主體進行招標,同時建立探礦權和采礦權的交易市場,允許在不同企業主體之間轉讓。原來油田服務隊伍都在“三桶油”手里,外來資本即使想進入,也很難找到專業隊伍和力量。

2.2創新企業服務理念

現在的管網,運輸和銷售捆綁在一起。應將銷售和運輸徹底分離,獨立后的管網只能搞運輸,不能做銷售。分離之后,管網公司除了給自己的母公司提供服務,也要將管網開放,給其他競爭者提供服務,此外,管網需要監管部門在對建設投資、運營成本合理測算及規定合理收益水平的基礎上確定收費價格。建立競爭性的容量市場和容量交易平臺,所有基礎設施的容量都要在這個平臺上進行公示和結算,這樣管網就可以實現只做輸送、存儲和加工的服務,不涉及關聯交易和銷售業務。管網獨立有3種模式:一是財務獨立,即管網還是原來的公司控股,但財務分開,賬目能夠監管和查驗;二是法律獨立,即管網剝離出來成為獨立運作的法人公司,關聯交易要被嚴格監管;三是徹底的產權獨立,即將“三桶油”的管網和基礎設施賣給第三方,在產權獨立的模式下,石油公司不能處于控股地位,管道與母公司剝離,作為公立平臺。石油企業在前幾年已嘗試在管網上引入社保、保險公司等外來資本,不過近來引資進程趨緩,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于改革之后管網的收益率產生疑慮,希望等整體改革框架確定后再做決定。未來針對管網需要建立一整套有關成本、折舊、費用、投資、價格和收益率的監管框架,需要有一整套公開透明的完整方案來規定,以便投資者有穩定預期。

2.3推進價格市場化

建立原油的現貨市場和國際性的期貨市場。目前原油價格已與國際市場接軌,但成品油價格仍由國家制定指導價。相關研究人員建議在全國形成區域性現貨市場,第一步是在資源來源比較多元化、消費發達的地方建立,比如上海、廣東和油氣管網發達自成體系的川渝地區;第二步是在一些油氣管網樞紐地區,如寧夏中衛(西氣東輸的樞紐)建立;第三步是在消費集中的地方,比如武漢建立中南地區的現貨市場。

2.4積極破除行政壟斷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石油企業管理模式的改革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1982年、1983年和1988年分別成立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分別負責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和對外合作、煉油和化工以及全國陸上油氣勘探開發和管道運輸工作,加上1961年成立的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這4家專業化公司構成了海陸分家、內外貿分治管理的模式格局。第二階段是將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的行政職能剝離,即現在的中石油集團和中石化集團,以黃河為界,中石油主要占據北方市場,中石化主要是南方市場。國內外經驗表明,拆分或合并作為一種重構產業結構的手段,如果不配合政策和模式改革,讓市場在油氣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作用,不僅無法解決我國油氣產業因油氣央企壟斷所帶來的問題,而且通過拆分或合并來增強國家石油公司競爭力的目的也難以實現。

作者:李秀菊 單位:中國石油黑龍江哈爾濱銷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