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研究
時間:2022-04-26 03:55:10
導語:科研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FMEA介紹
FMEA的英文全稱為FailureModesandEffectsAnalysis,也就是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屬于一種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最初被應用于美國的航天公司,在不斷發展下,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航空、機械制造、電力等很多行業中。而將FMEA運用到科研實驗室危化品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的安全性,能夠取得良好效果[1]。
2.1分析失效模式和影響因素。2.1.1梳理流程,明確改善環節從危險化學品管理實際情況看,在進出實驗室時,主要經過了幾個流程:首先是科室根據所需進行申請,藥劑科列出采購清單,并進行相應的采購,對采購的化學品進行驗收、入庫,并做好儲存。科室根據申請單需求的化學品進行領取,此時危險化學品需要轉運,放到實驗室儲存,最后實驗相關人員使用后,進行廢棄物處置。通過以上這些環節、流程,可以總結為“危化品轉運、實驗室儲存、實驗者使用、廢棄物處置”環節[2]。2.1.2潛在失效模式及危害分析(1)在研究潛在失效模式前,FMEA小組成員充分參照了有關汽車工業行動小組制定的FMEA表單,根據該醫院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FMEA工作表,有效利用頭腦風暴法將危險化學品潛在的風險因素分析出來,最終確定了具體的潛在失效模式。(2)根據分析后,確定嚴重度(Severity)、發生度(Occurrence)、可偵測度(Detection)判斷標準,主要指的就是①失效發生后帶來后果的嚴重程度。②已經有相應的控制預防措施,但依然會出現失效,這種潛在原因的發生程度。③具備一定的控制探測,依然存在失效,這種可能性的難易程度。(3)FMEA小組成員一起合作,評價相應的失效模式[3]。2.1.3明確需著重調整的失效模式對于需要改進的項目,通常情況下,主要就是利用風險系數值的大小,也就是RPN(RiskPriorityNumber)值的大小,而后根據其排序進行選擇。將上文提高的嚴重度、發生度、可偵測度進行相乘后得到的數值就是RPN值,其分值范圍在1~1000,當得到較高的分值時,就說明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此種失效模式則應當進行優先改進。首先,FMEA小組根據相關資料,通過綜合分析后,初步制定了相應的判定標準,并提出了具體需要改進的環節,如危險化學品的出庫、交接、發放錯誤,錯誤主要包含了規格、品種、劑量等,再有就是科室在轉運危險化學品時出現丟失,管理員在發放危險化學品時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對危險化學品的入庫沒有做好分類或者分類錯誤,使用者并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環境進行操作等情況進行改進。其次,再對科室轉運危險化學品時出現破損,危險化學品廢棄物沒有進行分類、存在自行處理錯誤、暫存處理錯誤等進行改進[4]。2.2制定并落實改進措施。結合相關的危險化學品管理判定標準,具體分析風險評價表評分后,不難發現,對于需要改善的項目管理,其中的內容有些缺失,主要表現為:危險化學品管理在制度以及手段方面不夠完善,如廢棄物未分類、廢棄物自行處理錯誤等,危險化學品管理者缺乏相應的管理知識,如科室轉運物品丟失、使用者未在規定環境中操作等,危險化學品管理以及應急處置方面,缺乏完善的設施設備,如管理員入庫未分類、廢棄物暫存處理錯誤等,對于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5]。2.2.1建立健全制度,改進危險化學品領取與轉運流程。根據現有的科研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和修改,從具體實際情況出發,對危險化學品的廢棄物處置進行明確,同時應當制定好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方法,防止出現危險情況后,無從下手。此外,需要對危險化學品管理人員以及危險化學品轉運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和規定,建議各實驗室實行職責任制,將安全責任劃分到個人,以此來提高相關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嚴格要求人員在危險化學品不同環節中應當按制度執行,并通過實驗室管理考核標準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同時將考核結果納入最終的考評中,通過此種方法來避免危險化學品核對、多人使用以及轉運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讓操作流程不在復雜,有效地整合了工作職能。使用科室經過提前申報后,藥劑科人員在固定時間直接將使用科室所需危險化學品的品規、用量配送至實驗室。2.2.2制定危險化學品安全說明書。綜合參照我國相關化學安全技術有關內容,對科研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進行數據說明,包含危險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如閃點、pH值、反應活性易燃度等方面進行說明,危險化學品的儲存環境、急救措施、實驗室防護以及廢棄物處置等進行明確規定,同時通過院內官網,進行時時更新,從而更好地為工作人員查詢應用提供便利,經過全面的調研和實地檢測,從醫院實際出發,明確可直接稀釋排放的危化品,如次氯酸、乙醇、甲醇的排放標準。2.2.3制定實驗室入室標準,增強培訓力度。從實驗室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研實驗室研究人員入室標準和流程,在實際培訓中加入安全相關內容和題庫。研究人員經過系統培訓后,符合標準達到相應的資格后,才能向實驗室提出入室申請,經過系統的考試合格后正式進室。此外,應當定期開展實驗技術及相關安全培訓,以此來滿足研究人員的研究需求,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提高巡視和監管,督導研究人員危險化學品操作規范化,從而有效降低安全風險[6]。2.2.4適宜整改,使儲存環境達標。為了更好地預防危險化學品發生事故,應當嚴格審查藥劑科以及各科研實驗室危化品儲存環境是否合乎標準。對有問題的場地進行合理改造,依據國家二級生物實驗室建設標準,對需要進行改造的科研實驗室場地進行科學規劃,而后有計劃的實施開工、裝修等,建立危化品倉庫,確保儲存環境達標。2.2.5規范危險化學品使用工具,更新設施設備。對于危險化學品的儲存,需要嚴格按照國家對危化品儲存柜的顏色要求,即黃色柜放置易燃液體,藍色柜需要放置弱腐蝕性液體,白色柜應當放置強酸強堿,紅色柜則應當放置可燃液體,應當確保能夠從外看到危險化學品,分辨出類別。以便于發生爆炸、燃燒等險情時,消防員可以清晰地根據燃燒柜顏色判斷危化品性質,進而及時采取合理的救援措施。此外,為了提高危險化學品的轉運安全性,需要定制危化品轉運工具箱,并在其中設有個人防護用品,明確危險標識及廢液處置流程等,多方面提高和保護工作人員的安全。2.2.6提高對廢液處理的監管,達到環保監測目標。對于危險化學品廢液的處理,則應當按照《危化品廢棄物處置辦法》對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廢棄物進行明確規定,并按照一定的分類排放和標準回收,同時與有資質的廢液回收公司建立聯系,通過監管協議的監提高危險化學品廢液的處理管理,需要定期檢測醫院排污池,確保排放物符合環保標準要求,以此有效提高危險化學品廢液的處理規范性和安全性。2.2.7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溯源監管雙重目標。結合危險化學品的申領流程,建立信息化錄入系統,將危化品相關信息錄入系統,引入條形碼技術,申領人員需經審核方能領取,從源頭管控危化品去向,減少各環節出錯率。
3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醫學科學實驗的重要場所,科研實驗室需要進行規范管理,提高管理力度,進而為員工安全提供保障。相比于國外,我國實驗室管理體系雖然存在問題,但是在不斷實踐中,尤其是將FMEA應用于科研實驗室危化品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進一步促進了醫院其他方面的精細化管理。
參考文獻
[1]胡華林,孫超,彭小玉.FMEA在實驗室化學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大眾科技,2018,20(10):103-105.
[2]趙紅,喬英杰.FMEA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領域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4(10):458-460.
[3]蓋軻,馬東平,齊慧麗.高等院校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研究[J].山東化工,2019,345(10):187-189.
[4]曾孟祥.加強高校科研實驗室中易制毒化學品安全管理探索[J].科技資訊,2019,123(10):197-198.
作者:閆萍 高超 宋運賢 劉樹龍 單位:1 淮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淮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 上一篇:實驗室計量管理體系的運用
- 下一篇: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