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學生管理途徑

時間:2022-03-05 09:59:57

導語:職業學校學生管理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學校學生管理途徑

【摘要】“工匠精神”的核心本質是追求卓越,包括三個基本內涵:第一,敬業。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要對產品的品質一絲不茍,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第二,精益。即精益求精,是生產者在生產時對產品質量追求完美的品質將品質從99%上升到99.99%。第三,專注。專注是對產品細節十分執著的精神,堅持始終如一的品質保證。靜下心來,心無旁騖,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產品上,才能在各自領域成為精英。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學校;管理工作

工匠精神的提出使職業教育將直接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與企業發展、科技進步、社會繁榮、人民幸福密切關聯,重振“工匠精神”離不開職業教育。職業學校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對學生管理過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繼承傳統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生產出一流的產品。這種職業精神需要職業學校通過開設相應的課程進行引導,并在具體的實踐中得以強化訓練,同時也需要企業積極參與。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

(一)敬業。敬業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它屬于道德的范疇,是指工作者對產品質量的認真負責的態度。敬業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中,諸葛亮決定為劉備效力后,便一心一意的為他出謀劃策,諸葛亮注重加強國家力量,安定人民生活;注重選拔人才,為劉備引進了不少人才;征求群眾的意見,公平公正,讓手下都心甘情愿的留在劉備身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說的就是他。(二)精益求精。老子說過“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無論做什么事,必定要追求極致完美。為了這個目標,必須孜孜不倦的改進和提高技術,努力追求完美。就像瑞士生產的手表一樣,對每一個生產工序都精益求精,對每一塊手表精心雕琢和打磨。瑞士手表才得以經久不衰,質量始終如一。(三)專注。馬克•吐溫說: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但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專注已領很難做到,當代社會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利益。因此“工匠精神”在當代社會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日本電影《入殮師》中,主人公不顧外界的流言和世俗的眼光,一心只專注于自己的工作,經過一次次的歷練,他的技術可以把已經去世的人化妝成像睡覺一樣,在行業中取得了較高的地位。

二、在職業學校校弘揚“工匠精神”的原因

(一)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只有增強國家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使全國人民過上小康生活,生活條件得到好的改善,才能夠促使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進步和發展。“工匠精神”貫穿職業院校的管理工作的始終,才能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支持,在學生入職前對其進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和價值觀,為中國制造企業培育專業的“匠人”,從而為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注入新的技術支持,有利于社會的進步。(二)當今社會缺少“工匠精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大,社會上出現了許多追求速度,忽視質量;追求外觀,忽視實用的產品。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故宮,在經歷過風吹日曬后,它的排水系統至今功能完好無損,能夠經得住考驗,就是因為當時的工匠對其進行了精密的設計。而當代社會工匠為了趕工期完成任務而設計的排水系統屢屢失效,這是缺少工匠精神的必然結果。(三)用工匠精神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學生要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適應工作崗位,滿足企業的各種需求,離不開“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貫穿于職業學校管理的始終,用它來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指引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規劃,挖掘學生的潛在技能。技能是工匠的立足之本和生存之道,技術是社會進步的階梯,只有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技術才能進步。

三、職業學校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

(一)把“工匠精神”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職業學校是培養工匠人才的主要場所,學校的學習氛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就業觀念,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所以校園文化是“工匠精神”在學生心中形成的重要載體。學校通過在宣傳欄上畫海報、舉辦講座宣傳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在學校廣播中介紹各行各業的精英工匠的方式,像學生們傳達工匠精神的重要,讓學生以工匠為驕傲。(二)激活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是指將各種優秀的文化文化成果通過一定途徑轉化為人格修養和價值觀的一種教育方式。職業學校重視專業技能,忽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對職業產生一種恐懼心理,無法正確找到自己的方向。(三)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學校應加強對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并且建立教師標準和評價體系來規范和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以便能夠更加專業的指導學生培養工匠精神。專業課教程有許多細節和工序需要教師親身示范,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此看來,教師的職業素養顯得尤為重要。

總而言之,“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職業素養的體現,也是中國當代社會技術精湛與否的體現,弘揚和踐行“工匠精神”,必須從職業學校的教育抓起,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始終。

參考文獻:

[1]趙蜀玉.建筑專業學生管理中輔導員的工匠精神體現——以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工程管理系輔導員工作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5):181-183.

[2]巢居鵬.“工匠精神”在職業院校學生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1):54-56

作者:劉富建 單位: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