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24 11:27:24

導語: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研究

摘要:利用Webofscience、CNKI、萬方等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對我國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分析、總結。目前,我國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信息化手段與醫療行業高度融合,但存在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缺乏主觀性指標、護理質量信息數據庫尚未形成規模化,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不夠、護理質量信息系統開發的橫向合作不足等問題。今后我國應在兩個方面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一是加強護理質量信息系統的開發,促進大數據技術與其深度融合;二是加強橫向和縱向的數據整合,在全國范圍內更好地實現護理質量監控。

關鍵詞:互聯網+護理;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護理質量;

護理服務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是保證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同時,護理是醫院服務中的重要環節,護理服務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國護理質量管理標準主要依據1989年原衛生部頒發的《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試行草案)》,草案中對護理組織管理體系、護理工作制度、護理管理標準、護理技術水平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確規定。在縱向護理質量監控方面,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護理中心在全國范圍應用護理質量敏感指標上報系統,全國二級以上的醫院加入申請上報,約2000家醫院加入國家質量數據庫的上報,通過整合數據和系統平臺分析,讓參加醫院以及全國的質量指標結果有了一個對比。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1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各級醫院要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加強護理質量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優質護理服務。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無論是基礎性的醫療信息記錄查詢,還是遠程會診、遠程治療服務,都已受惠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可以說,“互聯網+醫療”已經成為當前醫療服務行業的發展方向,醫療護理行業應主動觸網,從而提升護理水平。“互聯網+護理”模式的興起將傳統的護理服務模式打造成更加符合當今時代需要的現代服務模式,從而能夠肩負起更重的擔子[1]。2019年2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互聯網+護理”模式就是依托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為主。這種模式可為不同需求的被護理人群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護理服務,還可以統籌發展中國護理機構,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滿足中國被護理人群多層次的迫切需求。醫療護理資源,例如機構、社區、居家等不同類型的護理服務會通過統籌規劃,在供給端增加醫療護理服務[2]。醫院應當提供充分的醫療護理服務,同時兼顧醫療資源的有限性,對現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因此,分析建設中的“互聯網+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現狀,可以提高醫院的護理效率,整合護理資源,有利于促進護理信息系統的完善和發展,為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效率提供參考。

1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現狀

醫院移動護理信息管理主要依托于醫院的信息化系統,作為一個子系統存在,大多數醫院運用的HRP(HospitalResourcePlanning)系統實現“人財物”“醫教研”“護藥技”的綜合管理。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構成主要包含臨床護理的信息化、護理管理的信息化兩個方面,醫院對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建立知識庫、實時信息跟蹤和服務平臺方面,缺乏圍繞護理質量提升的細化評價體系[3,4]。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各級醫院都十分重視護理質量的提高,醫院護理管理逐漸走上信息化管理,建立了相應的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平臺。無論是政府、醫療機構還是學術界都展開了對護理質量指標體系建立和完善的探索,將過程質量指標、環節質量指標與終末質量指標相結合的指標制定方式更加能夠滿足質量評價的要求[5]。目前,大部分醫院的護理工作管理都依托于大數據技術,將護理質量數據錄入收集建立數據庫,并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進而構建起一個可供實時共享、查詢的數據庫對于獲得數據以評價護理質量至關重要。醫院將護理質量的數據錄入到護理質量數據庫中,既方便醫院對于護理過程的監控,又便于醫院管理人員檢查護理質量,可為改善護理質量,制定科學的護理人員激勵機制提供更好的參考,從而促進護理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有實證研究表明,護理質量信息系統的建立對提升護理水平、患者和護士滿意度等具有顯著的作用[6-8]。護理質量數據庫可將護理質量的相關信息采集系統載入手持的移動終端,用于收集醫院各科室的護理質量信息,將檢查結果的數據上傳到計算機云存儲平臺,系統將根據管理者的需要進行自主統計分析,對醫院和各科室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并提供科學的信息反饋,幫助醫院提升護理質量,改進效果跟蹤、監測,使護理質量評價更加科學化[9,10]。因此,實現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質量的評價有賴于科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以保證患者享受更加安全和舒適的護理服務。2012年,面臨醫院眾多護理管理相關系統分割化和碎片化問題,有醫院建立了“平戰時移動護士工作站”,實現與其它信息系統軟件的連接,達到數據實時快速獲取、共享患者數據的高效管理[11]。近幾年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O2O”理念也逐步被引入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構架中支撐相關終端的研發[12-14]。但目前的醫療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距離理想狀態尚有差距,其發展還不足以使護理行業產生根本性、顛覆性的改變,國內學界對其研究也主要停留在較為具體的關系研究層面,較少文獻對目前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因此,未來還需要在實踐和學術層面進行更多的創造性探索,持續推動護理信息學的發展。

2我國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國內的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①微觀層面。我國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依然停留在客觀指標層面,缺乏對護理質量評價的主觀指標;②中觀層面。護理質量信息數據庫尚未形成規模且與大數據技術結合不足,缺乏智能化,并且還未實現護理質量數據一體化的可視模式,為醫院決策者提供可參考的數據指標;③宏觀層面。縱向監控和橫向合作還不足,對于護理質量的監控還依賴傳統的人工評價,并未將患者與護理人員雙向評價的全方位體系納入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中。

2.1護理質量評價標準缺乏主觀性指標

我國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多依靠傳統醫院可度量性較高的數據指標,但是對護理質量評價中的人文關懷等缺乏主觀性的評價指標。如某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平臺中將護理質量分為了病房護理管理質量評價表、基礎護理質量評價表、急救物品質量評價表、專科質量檢查評價表等,可以看出客觀評價較為豐富,但缺乏患者層面的主觀評價。醫療服務的供給包括了醫療服務產品的提供,以及醫療服務本身的提供,而護理涉及到更多的是為患者提供需要的服務,因此“顧客”評價應當成為護理質量評價的重要環節。對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評價標準,既要立足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又要與患者的需求相適應,逐步建立起患者與護理人員雙向評價反饋的標準體系,不僅有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還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2護理質量信息數據庫尚未形成規模化和系統化

我國國內雖然各種醫療機構都在如火如荼地加強信息化建設,但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護理質量的數據收集與整合相對落后,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護理質量數據平臺,系統間處于分割的狀態,無法實現數據的整合和進一步利用。總體上護理質量數據庫建設水平較低,大部分醫院在數據整理方式上還比較傳統,沒有在大數據集合和分析上形成數據庫,這種情況與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并不配套。相對而言,許多發達國家十分重視護理服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如美國構建的國家護理質量指標數據庫(STM)是唯一一個提供季度和年度結構、過程和結果指標報告的國家護理數據庫,用于在單位級別評估護理。目前,美國有超過1100家機構參與了這個數據庫,該數據庫現在可用于顯示不同級別護士的經濟影響[13-15]。國內對于護理信息系統方面的建設底部支持還相對不足,護理信息數據庫還未形成一定的規模,無法為宏觀層面的監控和大數據分析提供足夠的基礎。特別是目前的護理信息數據庫主要納入主體為醫院,相關的養老護理機構以及社區醫院的參與較少,缺乏整體性,不利于護理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2.3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不夠

世界各國已經開始對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建設應用于發展,護理服務數據呈現突飛猛進式的增長,但國內各醫院對于數據的利用度不夠,數據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雖然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相比過去有了一些提高,但對護理數據的處理與利用仍停留于表層,沒有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相應的整合,不能為護理管理者提供決策輔助。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通過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數據處理、人工智能等大數據技術輔助實現護理質量的專業化管理成為趨勢,醫院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不能止步不前,必須加強相關方面的創新[16-18]。信息化建設提高護理質量不僅可以減少管理成本,提升數據收集的及時性和精確性,還可以將質量評價標準歸入信息化平臺,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質量監控模式,使得護理質量管理流程更加科學化,并且建立完善護理質量監測、檢查、追蹤、持續提升機制。目前,大數據技術與護理質量的信息庫建設尚未很好地結合起來,在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水平上,還比較落后且沒有開發出一套更適應當前醫療管理體系下的護理質量管理系統,沒有將相關的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中。

2.4護理質量信息系統開發的橫向合作不足

我國國內各大醫院對于護理質量指標的差距較明顯,國內護理服務信息化建設雖發展迅速,但尚沒有統一全國的護理服務質量指標信息系統。例如對不良事件上報系統大多都僅限于醫院內部的使用,國內沒有成立統一的不良事件上報系統,信息的碎片化導致無法實現區域的整合。目前,護理質量信息系統的開發主要是各大醫療機構和互聯網公司依據自身的需求而進行,系統的設計無統一要求,開發的重點也不相同,其功能和應用的范圍較為局限,并存在許多地方的醫院重復開發的現象,導致人力、財力、資源的浪費,且無法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鑒于此類情況,應該嘗試建立與應用區域協同信息化護理質量信息上報、公示和預防模塊,實現區域內護理質量信息資源共享與協同合作[19]。

3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對策

“互聯網+護理”等新技術和新業態不斷發展,國家出臺各種相關政策和規劃,鼓勵各醫院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工作,綜合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護理質量。為了加強護理信息化系統中質量體系的建設,必須從信息系統設計層面、數據整合層面以及區域協作層面進行突破。3.1建設護理質量控制系統,提高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加強推進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是國家對于提高護理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對護理需求的重要保障。當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5G網絡技術等迅速發展,為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提供了發展路徑。對護理質量的監控,可引入護理質量控制系統,加強對護理質量的監督和管理。護理質量控制信息系統通常包括質量指標設置模塊、數據收集模塊及整合分析模塊,通過醫院的護理信息系統,將質量控制信息系統植入。首先要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設置終端選項;其次通過現場采集與信息數據庫結合的方式收集數據;最后通過護理信息系統實現大數據歸類,按照既定的數據分析程序運作實現數據分析和決策。護理質量控制系統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嵌入醫院HIS系統。在醫院不同病區配備一臺移動終端設備,使得醫護人員能夠登錄并查看病區的護理質量檢查記錄、患者呼叫和評價反饋記錄。護理質量監控人員不僅可以查看監控的任務,還可以設置相關任務。分配任務后,系統自動將信息發給質量監控人員,提醒各人員按時完成監控任務。然后監控護理人員手持移動終端設備到病房進行檢查,按照考核的標準,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輸入、保存和上傳,護理質量監控人員可以隨時查看工作的進度。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護理信息的閉環管理,是以特定輸出信號為基準,每一環節的輸出都與其匹配,檢查各項操作正確與否,從而能夠實現執行的過程精細化與精確性的提高[20-22]。建立風險預估及提示、信息上報與改正分析、遺漏篩查的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的閉環管理系統,進而提高護理質量,記錄各種護理不良事件,防止繼發性風險事件的發生,并為下次應對類似事件提供在線案例。護理質量控制系統的嵌入,不僅使護理質量數據變得更完整和系統化,還為相關決策提供支持,并且降低了護理質量監控的成本和人工復核的成本。

3.2加強對護理過程數據的深度挖掘,提高移動護

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數據挖掘是互聯網高速發展下相對比較成熟的大數據技術。在建設了基礎的護理質量信息系統后,對數據進行深入挖掘以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在收集了護理質量數據并存入數據庫后,要將所有的數據進行整合,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通過對海量、豐富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到有效的信息。目前,對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的主要路徑有:第一,對既有的風險進行梳理,建立護理質量風險預警和報警機制,實現對護理質量風險管控的實時監督,對以后的護理工作起到借鑒作用。第二,為實現患者的個體化護理和精確護理提供數據分類支持。護理人員對患者實行個性化和精準護理,護理人員對病人進行精準的病情分析,并且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準確的護理活動,對疾病進行預測,防止風險的發生。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的衡量,對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相應癥狀及時給予規范準確的護理措施,并做好治療前的準備以及治療后的護理康復實踐,可以大大地提高治療的效果和護理工作的質量[23-25]。以護理的信息數據為主要依據,發現護理中問題的規律,規避護理風險因素,采取個性化和精確的護理方式,從而對減少護理問題、加強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第三,預測患者的狀況、節省醫療成本。通過對數據進行處理,可以對群體性的疾病發生、發展趨勢進行判斷和預測。護理人員通過將大量的臨床護理信息數據化、標準化,對其進行深入挖掘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轉化為知識用于指導臨床護理活動,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保證護理的質量。醫院還可以借助平臺的數據量進行護理方面的相關研究,促進護理質量建設[26]。

3.3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橫向協作,提高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

未來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必然是多層次、全區域的數據整合,必然要加強護理信息質量信息化建設的橫向合作,建立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網絡。面對區域之間、不同機構之間的信息系統碎片化問題,應該加強地區間的協作,加強護理質量信息的數據上傳,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建立地區間合作的數據整合、統一的數據庫,既可以減少成本又可以增加患者和護理人員的基數,實現對患者和護理行為的監控。此外,應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護理數據資源管理與利用一體化平臺,保障護理數據的多元化采集、知識化處理、主題化匯聚、集約化管理,提高醫院護理管理數據資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實現醫院護理管理現代化、智慧化[27,28]。在建立起地區間共同的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應該逐步建立統一的護理質量指標評價體系,實現護理質量數據的共享,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良性競爭,提升整個護理服務市場的供應水平。

3.4加強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網絡安全,提高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水平

雖然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5G網絡技術等迅速發展,但是網絡安全問題也給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提出了挑戰。在護理數據信息建設方面,還特別需要加強網絡安全問題的防范[29]。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但在利用信息化方便服務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網絡數據存在一定的風險與不安全因素,因此,為保證患者個人信息的安全,就要加強患者信息的網絡安全,采取專門防范患者信息泄露的網絡安全措施,強化醫院的護理信息系統的安全,加強對信息的保護,尤其是個人隱私。在技術層面上,患者端和護士端通過人臉識別以及其他的生物識別手段輔助實現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在系統端口通過數據標記的模糊化達到保護患者隱私的目的。

4總結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護理質量的提升也需要與時俱進,建設順應時代需要的新型護理質量信息系統,提升整體的護理服務供給水平,促進醫院的發展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權。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不僅可以很好地進行動態監測,而且能更好地實現資源的配置,降低成本,提升護理質量。然而,護理質量評價系統以數據作為依據能夠實現護理質量指標的量化管理,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智能化、信息數據傳輸的快速性、安全性,使護理質量的管理變得更加深入、高效、科學。因此,構建護理質量控制信息化數據庫,對于提高護理質量和護理管理水平,實現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我國移動護理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最優路徑,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護理質量信息系統的開發,促進大數據技術與其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斷加強橫向和縱向的數據整合,在全國范圍內更好地實現護理質量監控,為我國未來的護理事業發展提供扎實的信息基礎。

作者:歐陽琳 單位:北京積水潭醫院冠心病監護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