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門診護理對中青年自我管理的影響
時間:2022-08-24 10:19:58
導語:專科門診護理對中青年自我管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對青中年2型糖尿病(T2MD)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青中年T2MD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干預結束后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結果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飲食、運動管理、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及足部護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及治療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青中年T2MD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有助于穩定病情,推薦使用。
關鍵詞: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青中年T2MD;自我管理行為;生活質量
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β細胞損傷及胰島素抵抗,若不正確治療易引發多種長期并發癥。有效控制血糖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對其極為重要[1-2]。青中年糖尿病患者治療效果不佳,主要原因為患者忽視血糖監測及藥物調整等,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對穩定糖尿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3-4]。本文探討了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干預對青中年T2MD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青中年T2MD患者70例。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18~45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并發癥患者;臟器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且意識障礙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傳染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5例。對照組男21例,女性14例;年齡為18~42歲,平均(32.18±5.24)歲;病程為1~11年,平均(6.58±1.12)年。研究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為20~45歲,平均(33.29±5.62)歲;病程為1~12年,平均(6.61±1.28)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住院給予健康指導教育、跟進疾病護理等。研究組實施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干預,方法:選擇高水平護理人員并經考核,最終選拔作為長期護理人員,建立護理小組進行系統標準化專項培訓,使各成員正確了解糖尿病病因、癥狀、預防及健康知識,結合患者病情、基礎資料建立個人檔案。具體內容:(1)每月進行1次健康講座,護理人員不僅要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培訓,同時科室邀請糖尿病專家及營養師開展講座及培訓,通過圖片、視頻、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講座,建立教育小組使不同接受程度的患者有效掌握疾病相關知識。(2)控制飲食,每天遵醫囑并根據患者飲食習慣為其合理制定食譜,確保健康飲食,控制患者血糖水平。(3)開展自我監測血糖護理,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胰島素筆和血糖儀,做好血糖記錄以跟進病情;囑咐患者按時用藥,不可擅自停藥和調整劑量;詳細講解用藥目的、藥物作用、效果及不良反應等情況。(4)結合患者病情為其制定適當運動計劃,告知運動對控制血糖的重要性。(5)開展病友交流會議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每月邀請自我素質好且健康知識掌握多患者成立小組,相互討論病情、評估血糖監測、治療情況以確保提高患者治療信心。(6)糖尿病并發癥為威脅患者病情的一大因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采取并發癥預防護理。(7)對出院患者進行隨訪,每兩周電話隨訪1次,每月家訪1次,家訪時免費測量患者血糖濃度;定期訪問患者糖尿病知識與技能,尤其是觀察其自我管理行為和血糖變化,對掌握度低的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6]。1.3觀察指標采用血糖儀(美國強生公司,型號:B-26313D)分別于干預前后檢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每天檢測3次,取其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干預前后分別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包括飲食、運動、血糖監測、用藥、足部護理,采用7級評分法,分數越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越好。采用糖尿病患者特異性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SQL)于干預前后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包括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及治療,采用5級反向評分法,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比較干預前兩組自我管理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飲食、運動管理、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及足部護理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及治療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患者長期行為及自我管理行為是控制血糖水平的關鍵。目前青中年人群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及生活不規律,其血糖濃度控制效果不佳[7-8]。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確保療效,臨床提出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模式,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有重要意義。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根據患者需求,為其提供優質科學的護理服務,并嚴格遵守護理標準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預防慢性并發癥發生[9-10]。本文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血糖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相對于常規護理可更好降血糖,具有控糖、降糖效果,這與該護理方式的系統與規范性有關[11]。對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研究組飲食、運動管理、血糖監測、藥物治療及足部護理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模式更系統規范,有助于促進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改善[12-13]。對于糖尿病護理工作中,既要注重降糖及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也要關注其生活質量改善。本文干預后研究組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會關系及治療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專科門診護理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相應改善其自我管理行為,對疾病治療有促進作用,盡可能減少糖尿病對患者生活影響,進而提高其生活質量[14-15]。綜上所述,糖尿病專科門診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青中年T2MD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行為及生活質量,有助于穩定病情,推薦使用。
作者:劉亞楠 李晶 閆朝霞 楊俊麗 單位: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 上一篇:穩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
- 下一篇: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自我管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