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困境與對策
時間:2022-10-27 04:46:11
導語:蘇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困境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分析了中美經貿摩擦對不同類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影響,調查了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蘇州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現狀,為蘇州高新技術企業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提供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中美經貿摩擦;創新發展;對策建議
2018年以來,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摩擦爭端直指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極大不確定性。中美經貿摩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直接沖擊我國對外貿易結構,阻礙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從而對產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抑制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又可以倒逼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優化進出口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而降低對美貿易依存度[1]。江蘇作為科技強省,2018年在全國各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排名中位列第二,共計13278家;2019年江蘇全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948家。作為全國排名第二的外貿大省,江蘇對美貿易額在中美兩國貿易總額中的占比始終位于全國前列。2019年江蘇累計外貿進出口43379.7億元人民幣,其中對美進出口6252.8億元,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同比下降11.9%,美國降為江蘇第二大貿易伙伴。其中蘇州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在江蘇排名第一,2019年累計高新技術企業7052家,占全省的29.3%。同時,蘇州也是江蘇第一、全國第四的外貿大市,出口市場以歐美為主,占比超過40%;出口產品以機電等科技產品為主,全市占比78.6%;同時蘇州各類科技型企業數量在省內保持前列,其以出口導向為主的高科技企業在市場、產品和關鍵技術上受到中美經貿摩擦的直接沖擊[2]。因此,有必要厘清中美經貿摩擦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影響,調查蘇州高新技術企業受經貿摩擦的發展困境,從而為其應對中美經貿摩擦提供對策建議。
1中美經貿摩擦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影響
美國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主要從三個方面阻礙不同類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1.1頻繁的關稅威脅提高外向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成本。一是美國直接提高關稅壁壘限制中國出口,試圖擠壓出口導向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利潤空間。2018年3月8日,美國針對進口鋼鐵產品和進口鋁產品分別擬定了25%和10%的稅率;7月6日,美國將第一批340億美元產品關稅提高了25%,并決定對第二批160億的產品進行關稅評估。為了應對美國提升關稅的政策,中國強硬反擊,針對美國大豆、汽車等500億美元規模的商品開始征收25%的報復性關稅,由此正式打響了中美貿易戰。7月10日,美國宣布針對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目標產品涉及民生、工業等常見品類。同年9月24日,美國開始對中國約20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征10%的關稅,并從2019年1月1日起提升關稅為25%,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美國政府宣稱如果中國征收報復性關稅,將立即對中國價值2670億美元的商品提高關稅稅率。美國征稅清單涉及領域主要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尖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先進軌道交通、電力、農機、高技術船舶等智能裝備,覆蓋江蘇主導產業、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與江蘇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重疊度高[3]。特別是重點征稅行業機械及其相關制造業和通信設備制造業,同時也是蘇州的出口主導產業,會直接提高企業的出口成本,提高產品的出口價格,降低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阿齊茲和李的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出口價格彈性在1.3~2.0,說明當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提高1%時,會因此導致出口需求減少1.3%~2.0%。因此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會直接降低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進口需求,并進一步導致商品上下游行業需求減少。1.2非關稅壁壘阻礙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美國通過技術壟斷等非關稅壁壘措施壓制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輸出,試圖阻斷科技企業的技術升級。2018年4月4日美國公布了“301調查清單”,該清單主要針對醫療機械、生物醫療、新材料、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中國高新技術行業,進而開始對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實行技術封鎖。同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了“7年禁售令”,5月22日,又對汽車及零配件啟動了“232調查”“232條款”,對進口汽車及零配件等產品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行調查[4]。2019年美國又對華為采取了制裁措施,谷歌、高通、英特爾等公司迫于美國政府壓力,紛紛開始凍結華為在美資產,暫停與華為的商業往來。美國的非關稅壁壘政策一方面限制中國進口高端中間品和核心技術,沖擊技術進口依賴型的成長期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空間和科技創新,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卡脖子”的高新技術企業或面臨生存危機;另一方面,限制出口高端零部件、軟件和技術,會抑制技術主導型高新技術企業的海外并購,影響出口主導的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拓展和轉型升級[5]。1.3單方面打破國際貿易協定限制高新技術企業全球布局。2018年5月19日,中美雙方就經貿問題形成共識,停止相互提高關稅稅率,不進行貿易戰。但是同年5月29日美方率先挑起貿易戰,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高技術產品加征25%的關稅。2019年8月2日美國再次單方面聲稱將對30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加征10%的關稅。美國多次單方面打破國際貿易協定,給中美經貿談判造成嚴重困難和負面影響。此外,美國又陸續與歐盟、日本等國家開展貿易協定談判,并簽訂新版《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協定在國民待遇與市場準入、原產地原則、知識產權、環境標準等多個領域的標準與實施中做出突出“競爭”理念及西方制度特征的規定,更是利用“非市場經濟”地位針對中國制定“毒丸條款”,其根本目的就是企圖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邊緣化”中國[6]。相較于一般外貿企業,經貿摩擦給高新技術企業在高端中間品進口、知識產權輸出、技術迭代升級等方面帶來更多挑戰,限制高新技術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生產和創新資源,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帶來了很大不確定性。
2中美經貿摩擦背景下蘇州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現狀
2.1蘇州高企數量全國排名第六,省內排名第一。蘇州一直高度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把高企培育作為推進區域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據2018年中國大陸城市高企數量排行榜顯示,蘇州市高企總數達5416家,全國排名第6,全省排名第1(如圖1所示)。相較2017年的城市高企數量排名,蘇州全國排名下降1位,2018年的蘇州高企數同比增長21%,相較南京市的增速(69%)較慢。2.2蘇州高企總量逐年穩定提升,增速相對平緩。2018年,蘇州認定2331家、凈增952家高企,分別較2017年增長49%和21%,實現了高位高速增長。2009—2018年蘇州高企認定增速和累計高企增速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近10年蘇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逐年穩定提升,2012年后蘇州高企增速逐年下降,直至2018年出現較大提升,近兩年相繼出臺的高企培育政策效果顯現。但是蘇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提升相對南京等后發力城市不具有速度優勢。2.3高企集中于先進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領域按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的八大技術領域分類,2018年蘇州5416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電子信息、高技術服務等領域(如圖3所示),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大。
3蘇州高新技術企業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的對策建議
(1)中美經貿摩擦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應借此倒逼高新技術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鼓勵龍頭高新技術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提升在全球資源要素市場配置要素資源、布局市場網絡的能力;推動成長期高新技術企業轉型升級,融入區域產業鏈和全球價值鏈,走“專精特新”道路。(2)著力提升外向型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構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形成以外向型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外貿集聚區。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打造大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協同發展的創新網絡,建立由企業牽頭,面向蘇州產業需求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將產學研的結合點前移,推動企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3)引導高新技術企業積極開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合作、促進三方合作和多邊合作,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綜合考慮市場規模、消費結構、產業互補、國別風險等因素開拓新市場。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對行業性、區域性品牌培育,鼓勵企業注冊境外商標專利,加強蘇州標志品牌建設,提升蘇州品牌影響力。(4)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完善外貿綜合服務體系,促進外向型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以數據驅動為核心、以平臺為支撐、以商產融合為主線的智能化發展新模式。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加強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信用體系,通過制度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降低外向型高新技術企業的交易成本、制度成本和政策風險。
參考文獻
[1]黎峰,曹曉蕾,陳思萌.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制造供應鏈的影響及對應[J].經濟學家,2019,(9):104-112.
[2]李偉,周慧.中美貿易摩擦對蘇州經貿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金融[J],2019,(3):32-31.
[3]徐虹.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對江蘇的影響調查[J].現代管理科學,2019,(5):9-11.
[4]李計,羅榮華.基于“中興事件”案例視角的中美經貿未來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7):53-62.
[5]薛熠,金楓,李經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影響與我國企業的對應[J].宏觀質量研究,2020,8(1):1-18.
[6]杜永紅.中美經貿摩擦的本質與中國應對之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9):42-53.
作者:王佳 劉婷 鄭潔妤 單位:1.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2.西交利物浦大學
- 上一篇:煤礦安全通風管理與事故防范措施
- 下一篇: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評估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