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工業化制約因素研究
時間:2022-04-10 02:56:30
導語:農機工業化制約因素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推進農機工業發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推進農機工業化是黑龍江省打造農業強省的內在要求。黑龍江省的農機工業發展相對落后,全省的市場80%被外省和國外機械占據,這使得農業機械化方面更多的依賴于外部。農業機械的使用規模和使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省的農業生產競爭力,因而要想加強農業強省地位,必須加快農機工業發展。其次,推進農機工業是建設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機械化水平,而加強農業機械化的核心在于發達的農機工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就是要確保有足夠的農業機械可供選擇,以及保證農業機械的多樣性和技術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建設。再有,推進農機工業可以帶動經濟發展。農機工業是第二產業中的制造業,促進農機工業的發展可以帶動鋼鐵制造、機械制造等產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帶動相關服務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種關聯效應極大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另外,農機工業發達可以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解決“三農”問題,農機工業化水平的提高也可以為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的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有利于城鄉的統籌發展。
二、農機工業發展的理論與因素分析
(一)理論依據分析
1.供給需求原理: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的決定因素,農機工業的發展在于產品的供求能得到平衡,既能滿足潛在的市場需求,同時還要確保產品質量。農機產品的消費者是農民以及國有農場,農機工業能否順利發展關鍵在于企業如何組織生產,根本上取決于市場供求關系,只有以市場為導向,才會促進農機工業的發展。2.規模化經營理論:農機工業的有效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規模經營。一是要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規模的擴大或者產量的增多,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二是水平的提高,還表現為規模的擴大,但卻不是單純的以加大投資、擴大規模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經營方式,而是以提高生產力、管理水平為特征的集約化經營方式。3.市場競爭理論:對于黑龍江省農機市場來說,屬于壟斷競爭市場,在農機市場上,既有本土企業,也有其他省份的企業以及國外的企業,市場呈現多樣化現象,因而要想在如此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農機工業,就要必須關注市場的趨勢,充分利用競爭優勢,振興農機工業。
(二)具體制約因素分析
1.需求因素。農機工業面向的市場對象是農民以及國有農場,但國有農場所占比重較小,因此,制約因素重心在農民。首先,農民的收入成為制約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首要因素,而工業產品的質量也制約著農機工業的發展。其次,傳統的農業生產理念,使農民很少過多的關注農業機械高科技產品,限制了農業機械的銷售,抑制了農機工業的發展。再有,從黑龍江省本身的產業結構來看,重工業發達,第三產業落后,尤其在農村中產業單一,導致剩余勞動力難以有效轉移,農機的推廣存在限制。另外,家庭聯產承包制的生產,難以形成規模化經營,給機械的擴大使用帶來不利條件;雖然黑龍江的耕地面積在全國處于首位,但人均只有十幾畝的耕地,且分布比較分散,難以實現規模,限制了大型機械的應用,影響到農機工業的發展。2.供給因素。一是對于農機市場,價格對于供求的影響尤其明顯。黑龍江省農民的年人均收入(沒有扣除成本)僅有5000元左右,因而對農機產品的價格極其敏感,農業機械無論是大型還是中小型機械,對消費者來說,其價格都很高;同時,農機產品的性質也影響著農機產品,農機是一種能長期使用的產品,即使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快,其銷售量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農機產品的這種特點影響了農機工業的進展。二是從企業本身看,首先在國有企業改組之后,黑龍江省的農機企業開始衰退,市場逐漸被省外、國外的企業所占據;其原因主要在于企業管理機制落后,制度不健全,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其次從外來產品看(外省和外國的產品),占農機市場80%左右,外來產品的競爭優勢遠大于本地企業,減緩了本省農機工業的發展進程。3.政府因素。第一,產業政策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上世紀90年之前,黑龍江省的農機產業尚且排在全國前列,但至此之后,農機工業衰退,目前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是省內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第二,財政投入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黑龍江省對于農機工業的財政投入與農機工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是遠不成比例的,政府投入不足對于農機工業的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4.社會因素。一是外來投資少。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但從黑龍江省的投資環境看,不能吸引足夠外資進入,這一方面與經濟發展有關;另一方面,源于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北部,主要靠近俄羅斯、蒙古、朝鮮等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國家以及吉林、內蒙古等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省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外來投資量有限,影響著農機工業的發展壯大。二是技術制約。首先從黑龍江本省的農機科研機構看,與農業在國民經濟占有的比重相比所占比重極低,而且科研院所的分布極其不均勻,大多集中在哈爾濱市;另一方面技術投入不夠,在企業內部,技術創新投入沒能得到重視,尤其是科研院所,在農機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也遠遠不足,限制著農機技術的進步。這兩方面的作用導致了農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降低。5.自然因素。黑龍江省適合使用機械進行農業生產,但是由于緯度較高,冬季時間要很長,農業機械的使用時間或者說是使用頻率低,按照實際折舊計算,有兩種情況:一方面使用頻率低,則壽命長,那么農業機械使用的時間也區域經濟64會相對更長久;另一方面,如果與使用頻率無關,則會出現得不償失,即所謂的農業機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則消費者會謹慎購買。這兩種情況,無論從哪一方面說,都會造成一種結果,即農業機械的銷售量下降,進而制約農機工業發展。
三、各制約因素影響程度的實證分析及結果
(一)分析方法
綜上,根據上述所分析的制約因素,我們對農機工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對于各種因素對農機工業化的影響程度沒能說明。而且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而結果不明確,說服力較小。以下著重對影響程度分析。主要采用德爾菲法,最后根據相關的結果進行層次分析得出各制約因素的相關比重,層次分析法的因素選取。
(二)結果分析
如表1所示,第一,消費者因素在農機工業化中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產品因素和企業因素,這說明了供給和需求是市場上的決定因素,同時也是一個產業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所在,對于加強黑龍江省的農機工業化水平,必須首先從市場出發,對市場的供需情況進行深入調查,然后才能進行合理的后續手段政策。第二,社會因素、政府因素和自然因素所占比重相對較低,但是對于農機工業化的實現的影響不可忽視。第三,制約農機工業化的因素不僅僅只是上述所列舉的幾個因素,其他相關因素也起到相應的作用,但是農機工業的發展是各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三)結語
從以上制約因素的論述來看,由于農機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很多,但本文僅僅從中找出其中一部分進行分析,還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時,從分析的深度看,由于是對制約因素的總體解析,只能從大面上進行一個總的概況,因而不夠全面也不能夠對某一具體要素進行更深的論述。
作者:張長青工作單位:黑龍江大學
- 上一篇:蘇聯與東北工業發展思考
- 下一篇:臨床醫學教學標準化建設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