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與企業效益關系分析
時間:2022-01-29 08:35:20
導語:節能減排與企業效益關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系統承受能力也瀕臨極限,人們的日常經濟活動受到了嚴重影響,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能源的使用者,開展節能減排工作責無旁貸。文章依托經濟學理論,對節能減排與企業效益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指出節能減排對企業效益的不利影響是短期存在的,但長期來看,其影響是趨利的,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效益,還能保障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關鍵詞:經濟學;節能減排;企業效益
近年來我國經濟穩步持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與之對應的是因資源與能源過度的開發和消耗所引起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迫在眉睫。從2009年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承諾到“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從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①”,到報告中指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無一不彰顯出國家對節能減排的重視程度。在國家政策壓力和媒體宣傳的影響下,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其對節能減排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開始的抵觸到理解,最終轉變為支持。但仍有較大比例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對節能減排持曖昧態度,既不完全反對也不完全執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經濟效益方面的影響。
一、節能減排與企業效益
節能減排就是指節約能源、降低能耗、制止浪費、減少污染排放,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還要控制好污染物排放②,防止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對企業而言,節能減排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總量節能,即企業通過加強生產經營管理,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包括加工、儲運、轉換、分配、使用等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效率,降低消耗,減少能源浪費,實現能源消耗總量的節約;二是單耗節能,即通過節能技術創新和改造實現單位產品能耗、單位產值能耗的降低。實質上,不論總量節能還是單耗節能,企業節能減排就是通過對技術的改進和人力的管理代替部分能源的消耗,即資本投入替代能源消耗③。從經濟學角度看,企業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目標就是獲取利潤,利潤越大,經濟效益越好,企業的積極性也就越高。而節能減排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影響了企業經濟效益。因此有人曾提出疑問,節能減排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因為節能就意味著減少能源使用,而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源消耗是確實增加的;減排需要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更新技術和設備,提高了生產成本,影響了企業利潤。短期來看,可能如此,但長遠考慮,節能減排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是多層面的、積極的。
二、節能減排對企業效益的影響
(一)生產經營上的影響。從市場供求角度,節能減排在生產經營方面對企業效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生產的經濟外部性、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公共物品性、客戶的節能消費偏好。1.生產的經濟外部性。生產的經濟外部性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上其他人或組織產生了非市場化的影響,使其成本(或收益)與社會成本(或收益)不一致,它可分為負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企業生產的負外部性表現在企業的高能耗、高排放生產行為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破壞,影響了社會上其他人的生產和生活,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但企業卻沒有給予他人補償,如化工、造紙等行業的廢水、廢氣偷排;企業節能生產的正外部性表現在企業的節能減排生產行為使得社會上其他人受益,但卻不能從中獲得報酬,如企業通過節能技術改進減少污染排放、廠區綠化等。可以看出,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增加了生產成本,但造福了社會大眾和自然環境,獲得了社會效益。2.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公共物品性。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不同于實體產品有著清晰可辨的外觀和排他特征,其具有很強的非排他性,任何企業都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經營情況對其他企業已有的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進行模仿或改動從而適用于自己。這種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常常會導致“搭便車”現象出現,因此,企業不愿犧牲自身利益,提高生產經營成本去主動改進和研發新的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無償提供給他人使用,而是更愿意“守株待兔”,等待借鑒和模仿現成的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這無形中增加了有意開展節能管理制度(程序)和技術研發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阻力,這時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通常的市場機制和政府指導對企業進行要求和約束,應該由政府出面提供有效的激勵機制減少企業成本負擔和經濟損失。3.客戶的節能消費偏好。客戶的節能消費偏好是節能減排對企業效益影響的三個因素之一,對企業生產經營策略的制定、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變化都起著重要的決定作用。當前的生態環境現狀使社會公眾節能環保意識逐漸提升,人們在考慮消費品價格的同時也對其節能環保屬性越來越重視,企業只有契合客戶的節能消耗偏好,才能獲得客戶認可,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占領消費市場,擴大經濟效益。但任何產品附加屬性的獲得都需要相應成本的付出,節能環保屬性也不例外,企業在生產節能環保類產品的同時,也需要在設備技術提升、生產環境改善、有機綠色原料采購等方面加大成本付出,而要保持市場競爭力、減少利潤損失,就需要在其他方面進行補充,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加強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浪費是有效途徑之一。以上三個方面短期內雖然影響企業增加了生產經營成本,但長期來看,幫助企業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都收獲頗豐,社會效益上可獲得大眾的認可,擴大品牌認知度,提升企業形象,經濟效益上可以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增加市場占有份額。(二)人力管理上的影響。節能減排與企業效益在人力管理上的關系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競爭戰略制定的匹配上,包括創新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創新戰略就是企業通過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和產品創新不斷更新產品在市場上投放,滿足大眾不同需求,提升消費新鮮感。成本領先戰略是指在質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向客戶提供產品的企業戰略。不論哪種企業戰略,其最終目標還是企業效益的體現。而產品生產周期的縮短和不斷創新需要企業在研發階段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建立獎勵機制,激發員工創新精神,提高全員參與度和滿意度,整合各項技能,這增加了企業的前期資本投入,加大了可變成本,也與成本領先戰略相悖,要保證創新戰略和成本領先戰略的順利實施,確保企業效益、保持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對員工進行節能操作培訓,建立節能獎懲制度,對生產設備和技術進行節能改進和提升,減少能源消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彌補前期投入。
三、結語
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必將在短期內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費用支出,影響短期經濟效益,但它就如同一柄雙刃劍,也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是長期的,一是進行節能減排的企業可以規避政府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產能的風險;二是可以享受政府對節能減排先進企業的獎勵政策,回籠資金,降低成本,獲得成本領先優勢,擴大市場占有份額,為企業贏得更好的長期經濟效益。
作者:王松 單位:秦皇島市節能監察監測中心
- 上一篇:建筑給排水節能減排論文
- 下一篇:溶菌酶藥物技術創新現狀及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