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時間:2022-03-14 09:17:58
導語:淺談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逐漸興起了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技術創新關系的討論。本文將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氛圍直接刺激作用和間接推廣作用兩個方面,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討論了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的直接影響,并探討了不同社會背景下對技術創新的推廣作用,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技術創新;利益相關者
盡管企業社會責任和技術創新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概念,但發明在社會中早有出現。然而,比起諸如蒸汽機等在歷史中閃耀如明星的發明,還有許多工具與技術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可想而知,因為當時社會對提高效率的需求,蒸汽機應運而生并極快地推廣開來。可見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社會責任會對其實創新帶來怎樣的影響呢?1889年AndrewCarnegie就曾提出過一個期望,他認為企業和個體是財富的看守者和管理者,應托管社會整體的利益;企業可以幫助社會的一個顯而易見的方法就是進行慈善活動。并在1953年,由HowardR.Bowen首次正式提出“企業社會責任”這一術語,他將此定義為“商人追求政策、作出決策,或根據我們社會的目標和價值觀遵行的期望行動”。經過學者的研究與發展,Carroll于1979年提出了最為人們所認知與接受的定義:社會責任包括經濟、法律、倫理和任意責任。歐盟給出的社會責任的官方定義是“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將對社會和環境的關注融入到其商業運作以及企業與其利益相關方的相互關系中”。可見企業需要對社會上各個利益相關者負責。在我國特有經濟社會環境中,企業社會責任與技術創新都為社會各界所重視,尤其對于有特殊背景與規模的大型國企,應該說,技術創新就是它們應盡的企業社會責任。同時,對于我國日漸壯大的民營企業,厲以寧(2007)也提出,民營經濟應把自主創新與履行社會責任齊頭并進。因此,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應將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中,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的產生有直接的刺激作用
(一)管理層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盡管盈利仍然是其第一要務,但履行社會責任也越來越不可為企業所忽視的任務。從企業內部的角度來說,企業的持續與壯大是企業的股東、債權人與員工都極為樂意見到的局面。從生產工藝的角度來說,資源與環境要求企業更有效率的生產,消費者偏好價格低廉的優質產品,成本的降低也擴大了企業的利潤區間。若企業從戰略高度開始將企業社會責任加入其中,對其包括環境、社區、客戶在內的利益相關者負責,企業應不斷改進其生產工藝,以生產優質、低價、安全、環保的產品為目標,將生產工藝的創新視為必要,提高企業在生產階段的創新水平。相較于職業經理人,企業的股東對技術創新行為表現出了更積極的態度,他們支持企業專注地對某項技術進行長期性的研究,并愿意為此投入長時間的連續性資金。顯然,企業對其內部責任的承擔對其技術創新有益。盡管Kesidou,Demirel的研究認為消費者需求并不會直接影響企業技術創新,但會影響企業管理層的決策。近來社會對“環保”等意識的宣傳也對企業的管理層產生了影響,Bade,Harwood,Woodward的調查發現,許多經理人和股東愿意因個人原因選擇有環境效益或社會效益傾向的企業決策。
(二)員工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企業是由人組成的,員工對企業的影響不言而喻。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范圍來說,對員工負責也是企業須履行的社會責任之一。吳家喜提出,企業主動擔負社會責任,能夠營造較好的創新氛圍,促進組織的學習意識,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楊帆的研究證明了這一觀點,相較經濟導向型組織而言,社會導向型組織的創新氛圍更為濃厚,創新行為亦更多。同時,對于企業希望吸引到的在未來能夠為企業發揮較大效益的人才而言,一個履行社會責任、在社會上聲望更高的企業總是比一個聲望較低、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有吸引力的,Turban&Greening(1997)在他們的研究中提出了這一觀點。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僅僅是經濟利益的引導已逐漸難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在技術創新中加入社會責任的要求,體現技術創新對社會的價值,可以引發員工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上層的自我實現需求。
(三)市場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在市場中,推出讓消費者滿意的新產品,能讓企業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或開辟一個新的市場,創新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前文所說,市場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管理層的決策,而企業管理層的決策則直接關系企業的技術創新,因此,市場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不可小覷。在很大程度上,社會責任與社會需求同鄉。舉例而言,在節能環保理念日益盛行的今天,有時勿須為消費者帶來切實的經濟利益或效用,僅僅打出節能環保的商標就有可能吸引大批消費者的爭相購買。并且,大部分節能環保產品都能在保持消費者同等效用的同時,為消費者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這無疑對中低等收入的消費者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顯然,在產品與服務的研發上,消費者對更節能的、需要更少后續消費的產品帶有更多的偏好,能夠率先解讀消費者的需求,研發出該類產品的企業將成為一個新行業的霸主。
(四)債權人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一個企業的長久發展對其債權人亦尤為重要,這是對其權益最大的保障。在企業技術創新上,盡管一些研究認為債權人可能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持保守態度,因為技術創新決策的風險將有可能侵犯他們的利益Ber-rone的研究認為,當銀行等金融機構成為企業的主導者,則會在企業技術創新上持保守態度。但是,一些能夠提高企業經營效率,擴大企業利潤空間的技術創新行為并不會為債權人所拒絕。
(五)政府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和協調者,政府無疑是最關心社會責任的社會參與者,比起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政府更看重的是企業能夠帶來的社會效益。從歷史上看,技術創新在很多時候可能成為引發社會變革的導火索,同時,政府也無須負擔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風險。顯然,政府對企業技術創新是持支持態度的。政策法規對企業的平穩發展有著不小的影響力,對企業而言,在技術創新的初期便將這些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為政策環境變化而帶來的風險。并且,政府可能出于各種理由,給予某幾個企業技術創新一定經濟或資源方面的支持,而與政府關系良好的企業將更有可能獲取政府的支持。在一些發達國家進行的研究表明,嚴厲程度不同的環境政策帶來的生態創新水平也有所變化(Klaassenetal,2005;Popp,2006)。
(六)其他利益相關者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壯大,社會日益復雜,使得社會中出現了更多的角色。而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同樣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社會中各種NGO的出現對社會成員意識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對政府也能施加一定的壓力。而對NGO負責將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形象,從而為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獲取社會資源。從開放式創新的角度來說,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與社會有了更多的交流,企業形象的提升也提高了社會對企業的信任,這有助于企業得到社會中其他成員的創新與技術支持,有助于企業開展開放式創新。
二、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有推廣作用
在人類長久的社會發展史中,我們注目的往往是技術的創新對推動社會變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然而,我們是否想過,社會責任亦可能對技術創新的推廣與選擇有所作用呢?眾所周知,在進入工業革命以前,人類所使用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由勞動人民在長年的勞作中,總結經驗,就地取材制造出來的。當一項項新的工具與發明出現的時候,社會需求對其未來發展都能起到特殊的作用。例如,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社會,因此,求穩定、求發展成為我國社會思想中的主流觀念,四大發明中火藥與思南在我國社會中更多地被應用于辟邪祈福與看風水則可說是這種思想的一個體現。而西方社會重擴張與冒險,因此,當火藥與指南針傳入西方后,則被用于武器與航海探險之中。當我們把目光擴展到技術創新之外的制度創新中時,政府部門一些標準的建立看似為了統治的需要,但更是為了社會發展與穩定的需要。事實上,從相機行業的例子我們也很容易看到,相比容易消耗且不能直接進行數字化處理的膠片式攝影方式,消費者顯然更青睞于低耗且數字化程度高的數碼攝影,但柯達公司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將本可以為其搶占市場的數碼相機技術束之高閣,最終失去他們本應擁有的優勢,在市場中節節敗退,滿盤皆輸。同樣的例子我們也可以在mp3和唱片行業中看到。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要創造者,關注社會需求是必然的。如果企業能夠成功掌握社會發展的脈搏,了解公眾需求,那么它的技術創新才更有可能為大眾所接受并傳播,這對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初衷,擴大企業盈利空間,提高企業影響力都有裨益。由于技術創新是一個復雜而耗時的過程,不僅包括一項技術的開發與成果的展現,其后市場化的過程更是檢驗一項技術創新是否成果的重要考驗。盡管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但由于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明文化、生活習俗不同,因此對每一項技術創新的接受程度與使用方式也可能有所差別,抓住這種不同來進行技術創新,或推出不同的創新服務,則可能會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擴大企業在各個細分市場的市場份額。
三、小結
在過去的十年中,企業社會責任與技術創新的關系正逐漸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企業社會責任在很大程度上正變成全球企業大討論中關于更高的價值與競爭力研究的一部分。相應地,隱蔽式的創新正趨向于變成競爭力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企業應不斷地快速創造新的產品與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作為一種道德性的框架,當企業社會責任得到正確與策略性地使用時,有可能性的企業能夠創造出一種新的方式去創造價值與新的操作方法,能夠優化資源配置,更有效地利用企業內外的各項資源,使企業能夠長期從中獲得收益,成為企業能保持領先于競爭對手的關鍵。企業對其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的股東、債權人、員工、供銷商與客戶等都負有責任,而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們都對企業的技術創新有正面的傾向。技術創新行為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生存與發展,從企業內部的角度來說,企業的持續與壯大是企業的股東、債權人與員工都極為樂意見到的局面。相較于職業經理人,企業的股東對技術創新行為表現出了更積極的態度,他們支持企業專注地對某項技術進行長期性的研究,并愿意為此投入長時間的連續性資金。顯然,企業對其內部責任的承擔對其技術創新有益。而企業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們則可能為企業帶來外部創新的技術與資金資源,讓企業更易于展開開放性創新,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更大的支持。而社會需求對技術創新的推廣作用同樣不可忽視,對于企業來說,準確把握社會脈搏,推出社會所需的產品和技術,是推廣其創新產品與服務的重要條件之一。一項技術與發明能否在一個國家或民族之中推廣開來,研究該民族的文化與需求也能給企業帶來啟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無論是對技術創新的直接刺激作用還是間接推廣作用,企業社會責任都對技術創新有著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厲以寧.民營經濟的自主創新和社會責任[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8(1):26-29.
[2]呂乃基.創新是企業的社會責任[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1,(3):22-23.
[3]付強,劉益.基于技術創新的企業社會責任對績效影響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3(3):463-468.
[5]夏冰.企業技術創新行為的社會責任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4):34-39.
[6]黃蘇萍.企業社會責任、創新和財務績效[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2):63-67.
[7]彭正龍,王海花.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對開放式創新績效的影響[J].經濟管理,2010(1):134-139.
[8]王海花,彭正龍.企業社會責任表現與開放式創新的互動關系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0,28(1):18-21.
[10]周璐王前鋒.企業社會責任對技術創新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3(1):91-94.
[11]吳家喜.企業社會責任與技術創新績效關系研究:基于組織學習的視角[J].工業技術經濟,2008,28(12):99-102.
[12]劉磊,楊帆,吳治國.以社會責任為導向的組織創新氣氛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8(11):6-12.
作者:管仕平 梁琦 單位:廣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 上一篇:西方哲學的人文精神三題
- 下一篇:李澤厚歷史哲學的矛盾與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