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煤市場化對煤炭產業的影響與策略

時間:2022-06-23 10:09:24

導語:電煤市場化對煤炭產業的影響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煤市場化對煤炭產業的影響與策略

電煤市場化改革對陜西煤炭產業的主要影響

1.政府干預減少,煤炭供需完全市場化。市場經濟要求商品交易必須遵循市場供求規律。商品供過于求時,銷售價格就會下滑;商品短缺時,銷售價格就會上揚。電煤價格雙軌制是一條軌在市場,一條軌在“計劃”,計劃合同煤長期比市場煤價格低,造成市場主體的不公平競爭。電煤價格并軌后,政府不再直接干預,電煤價格將完全隨行就市,煤炭交易的市場化程度將會大幅提高,促使煤、電企業擺脫對政府的過多依賴,更加主動地去適應市場,按照市場規律組織生產,促進效率和效益的提升,將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市場經濟秩序的和諧。2.煤炭企業自主性提高,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煤炭價格完全由政府決定,煤、電企業只需生產,無需也無權過問價格;在價格雙軌制的市場格局下,“計劃煤”價格政府定,“市場煤”價格由市場說了算,煤、電企業對煤炭市場交易價格關心的程度往往比較低;煤炭價格雙軌制終結后,煤炭價格的高低由市場價格決定,“以質計價、同質同價、優質優價”將成為交易原則,企業必須依照市場情況,依照自身的能力,依照需求的旺季淡季來安排生產。煤、電企業將作為完整的市場主體,根據煤炭交易價格組織運營。電煤市場化后,煤炭企業的經營格局特別是銷售格局將完全改變,越是在煤炭價格下行時期,越能顯現優質客戶,越能謀求建立長期合作關系。3.煤炭產業整合將會加快。“十一五”末,陜西省年產120萬噸以下的礦井產量占全省煤炭產量的50%左右,煤炭產業集中度較低。煤炭行業的“分散競爭”與電力行業的“集中壟斷”的局面不相稱,必須通過兼并重組、資源整合才能得以扭轉。從長期看,煤炭產業必須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機械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在成本上升、煤價回歸、稅費不減的情況下,競爭力低下的煤炭企業將被淘汰,處于劣勢的中小煤企必然會被大型煤企兼并,形成新一輪煤炭產業整合。4.煤炭企業競爭更加激烈,效益可能下滑。據測算,未來幾年內,全國煤炭新增產能約20億噸,其中,僅在“十二五”期間就要新增15億噸,產能過剩問題將愈加凸顯,從而增大了煤炭企業的市場風險。加之,經濟增速減緩對煤炭需求降低,煤炭進口量又持續增加,產能將趨于過剩。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煤炭價格雙軌制終結后,更加嚴峻的市場競爭將逐步到來,煤炭價格將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繼續下滑,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將不斷下降,煤炭行業的經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要警惕煤炭企業出現較大面積經營困難的長期化。

對策建議

1.政府應該停止新建礦井的審批,嚴格限制煤炭新增產能的增長,切實提高煤炭產業發展質量。煤炭企業應該順勢而為,制定適應完全市場競爭的企業發展戰略,以煤為主,多元發展。選擇務實的階段性發展指標及路徑,不再一味擴大規模,盲目上新項目,把企業發展的重點從規模擴張轉到效益提升上來,要把經營重點由生產向運銷轉變,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做好完全自主參與市場競爭的準備。2.加快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在完全市場化的條件下,應對五大電力企業集團壟斷優勢的最好策略就是,將全省煤炭企業的“單兵作戰”轉變為“集團軍作戰”。進一步做好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小煤礦工作,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以市、縣為單位,以大型企業集團和地方國有大礦為主體,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重點產煤市、產煤縣組建大型煤炭集團公司。同時,鼓勵大型企業集團之間聯合重組,不斷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增強市場的競爭力。3.進一步完善交易市場建設,強化煤炭企業的市場營銷。政府要著力推進陜西省煤炭交易中心建設,積極推進煤炭電子商務和煤炭期貨產品的研發和交易,逐步構建完善的煤炭、運力交易體系。煤炭企業應當樹立以銷定產的營銷觀念、用戶第一的服務思想和品牌意識,摒棄片面追求產量和產值的舊觀念,使企業生產以市場為導向、以銷售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一方面,要依靠長期形成的信譽和感情紐帶,穩定老用戶,保證穩定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要在認真分析煤炭行業形勢的基礎上,細化營銷市場,主動對企業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拓展銷售渠道和新用戶群體。4.加強運輸協調和煤運通道建設。煤炭運力緊張是陜西多年未解決的問題。在煤炭價格完全市場化后,制約煤炭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就是運輸瓶頸。據研究發現,電煤在從坑口運送到電廠的過程中價格增長幅度少則50%,多則近3倍。從某種意義上說,煤炭企業的競爭力如何,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運輸能力強弱,取決于流通環節多少和成本高低。要確保公路煤運的暢通,據統計,公路運輸量占全部煤炭運輸量50%以上。同時,要加大與鐵路部門的協調力度,做好運輸計劃和銷售計劃的協調配合。加大推進神朔鐵路擴能改造、寧西鐵路復線和內蒙至江西煤運專線等大通道建設,實現陜西煤炭“通江達海”,直達華東、華中、華南等煤炭消費區。5.加強煤炭深加工能力建設。一方面,加大調整產品結構力度,擴大煤炭洗選比重,增加煤炭熱值,提質保價;另一方面,主動參股參建一批電廠,實現煤電聯營。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煤化工產業發展效率,提高煤炭自我消化能力。

本文作者:薛健工作單位:陜西省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