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煤炭企業職工隊伍的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6-23 09:50:59

導語:影響煤炭企業職工隊伍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煤炭企業職工隊伍的問題與對策

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用人留人環境。企業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思想優勢和聯系職工群眾的優勢,主動了解一線職工思想、工作、生活情況,加強與一線職工的溝通與聯系,把組織優勢重點向生產一線傾斜。要積極鼓勵和推薦優秀采掘骨干凝聚到黨的隊伍中來,把表現突出的采掘工優先發展入黨;把一些綜合素質好、工作業績突出、在職工中有一定影響力的采掘骨干(如班長等)積極推薦到隊長崗位上,讓更多的采掘一線職工看到發展前景和自身能力展示的舞臺,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用人、留人環境。同時,工會組織要維護井下一線職工的同工同酬待遇,關注一線職工的生活要求,解決一線職工的必要困難,協調做好一線職工的勞動關系和社會利益關系,切實保障一線職工能夠享受礦區、發展改革成果,維護社會公平合理,調動廣大職工的建設礦區,安心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積極性;要切實按照“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深入職工、深入生產一線,了解職工的權益執行情況,對執行不到位,維權不到點的,要及時糾正,要與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措施,使維權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責任落實,具體到位。適當放寬選留標準和比例并創造晉升渠道。對年齡在35歲以下干滿半年愿意留下的普通采掘一線職工應給予及時選留,另外采掘骨干人員在選留年齡和入礦時間上也可適當放寬條件,爭取一線農輪工選留人數達到一線職工總數的60%以上。對部分一線選留人員認為住房公積金扣繳數太高的問題,可以采取靈活政策,提供幾種標準由選留人員選擇。要給優秀的一線農輪工、技術工人、工程技術人員等創造晉升渠道,鼓勵各種層次人員有機會競爭到新層次,促進職工具有認同感,為工作服務。加強采掘隊伍技術素質的培訓,提高采掘工效。加大職工“應知應會”培訓和“導師帶徒”力度,切實使每一位井下職工對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都“應知”,對安全生產的技能都“應會”,不斷提高職工安全技術素質和安全生產意識。創新招工辦法,適當放寬招工年齡限制。可組織基層單位勞工人員到采掘一線工人輸出較集中的市、縣進行宣傳,與當地就業培訓機構合作或簽署協議,適當給予一定的報酬,并與招工和人員穩定掛鉤考核。在宣傳方式上可采取多渠道同時進行,如到鄉鎮貼招生招工啟事,到當地電視臺采取滾動消息播放招生招工啟事,春節前后派人到火車站、汽車站發宣傳單等。同時,在招收采掘一線新工人時,除了要嚴格體檢外,應適當放寬新招收工人的年齡限制,如一般工人可放寬到42周歲,熟練工人(帶班)可放寬到45周歲。針對井下輔助工隊伍出現的人員緊缺問題,要重點采取多管齊下的辦法,走自主辦班培訓和委托國家職業大專院校辦班等途徑,變招工為招生。還可以從一線隊伍中調配部分年齡小、有文化、品德優的采掘人員,重點進行學習培訓,經考核合格后,逐步充實到輔助工隊伍中去。

提升管理,確保井下職工收入穩定。要進一步規范班隊管理,加強工資民主分配監督管理,向職工講明工資政策,機關參與分配監督的人員要確實負起責任,確保工資分配公平、公開、公正。一是所有實行計件工資制的采掘機運隊伍,都必須成立由工會會員為主體的工資民主管理小組。每個班組必須至少有1-2人參加,管理小組成員有權參加隊里工資分配方案的制定和監督,職工勞動報酬的計件工資結算、獎金分配及其他隊里活動費用等內容的民主管理。各采掘機運隊對班組工資分配時,必須有工資民主管理小組成員和班長參加。分配方案必須有60%以上的工人簽字,并同工資表一起送勞工,勞工方可給予造發工資。二是隊干要充分理解、用好礦里給予隊里的政策,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各采掘、機運隊長應當認識到材料承包以及給予隊里的工資分配權,是為了讓隊里更好地調動職工積極性。為此,各隊必須在礦勞工部門每月的工資結算總額內進行合理分配,把職工應得利益一分不少地分配到職工身上。嚴禁從職工應得中克扣、截留工資,中飽私囊。三是進一步加強工資民主管理制度,各隊指派2名的機關工作人員、技術員參與工資分配,確保職工利益不受到任何的侵害。充分發揮黨、工、團、婦作用,做好協調、引導、幫助、監督的作用,要讓采掘一線職工增加收入和分配的各種政策、措施,準確落實到位、監督到位。提升礦井機械化水平,降低勞動強度,提升全員工效。現代企業就要走快速發展的路子,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強化職工隊伍的技術技能的培訓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有效手段。在明確企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后,對職工的崗位技能現場培訓就是首當其中,因此,現代企業就要走快速發展的路子,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是決定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強化職工隊伍的技術技能的培訓是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有效手段。在明確企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后,對職工的崗位技能現場培訓就是首當其中,因此,一方面要下大力氣多方面引入適用高效的生產機械設備(如采掘機等),另一方面要抓好現有的培訓工作,通過技術比武、師帶徒等方式,大力培養熟悉新型機械設備性能、維護、使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和一線二線技能型工人隊伍,充分發揮機械化、自動化設備在企業安全生產中的效能,降低工人勞動強度,通過減少用人、提高勞動工效來實現增加工資收入。

本文作者:吳斌亮工作單位:福建煤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