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教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31 05:20:00

導語:兒科護理教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科護理教學分析論文

1多媒體課件在兒科護理學課堂中的優勢

1.1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多媒體技術能綜合、及時地處理多種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及授課要求,事先將授課過程設計編排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將板書、掛圖、錄像等集中到課件里,使內容豐富而詳實,節省了板書、幻燈、掛圖的時間,緩解了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識傳遞速度,加大了課堂信息量。同時多媒體課件在以教學大綱為基礎的同時,隨時更新,穿插本學科新技術、新知識,從而增加學生學習興趣[1]。

1.2圖文聲像并茂,通過多感官刺激提高學習效果。人的學習過程是通過自身的眼、耳、手、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傳遞到大腦,再經過分析、綜合,從而獲得知識與經驗的過程。有研究表明,人們一般能記住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70%[2]。使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使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學生得到視覺、聽覺的聯合刺激,使一些難點知識變得容易理解。這樣的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人們喜歡看電視畫面而不寧愿聽電臺廣播就是這個道理。如法洛四聯癥患兒出現的青紫、生長發育明顯落后于同齡兒,杵狀指(趾),喜蹲踞等臨床表現,經下載相關圖片插在課件上,學生就很輕松地理解和掌握,而且印象深刻。這與傳統教學中把相關教學電影在課后集中放映比較,多媒體課件展示得更及時更有效。

1.3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若沒有感性認識為基礎,學生只能紙上談兵。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臨床的實際標本圖片、患者的典型癥狀、體征直觀地展現在同學面前,提供了大量具體的臨床信息;對教學中機制復雜、難度大、實驗成本高、罕見和難以實體操作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教學課件中逼真的實物圖像、三維動畫模擬演示等,使學生很快地將理論聯系實際,獲得感性經驗[3]。如在小兒靜脈輸液的教學中,將小兒靜脈輸液的操作錄像導入計算機,分解動作講解,使課堂上難以表達的重點內容真實、直觀地再現出來。

1.4轉變了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自己控制學習進度,按需所取,靈活選擇,同時可以加強教學中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輔導。如在講授“藍光療法”的操作時,教師先進行集體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對藍光療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對藍光療法中的重點、難點部分進行反復播放,強化記憶,直至掌握,學生不再為跟不上教學進度而擔心,也不用死記硬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為臨床見習、實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5提高了教學滿意度。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受到了學生的一致歡迎。我們曾用不署名問卷調查向學生搜集反饋信息,結果表明,學生對應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滿意度達98%。

2使用多媒體課件應注意的問題

2.1重視課件,輕視教法。許多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再注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導致課堂應變能力差,一旦電腦異常,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教師過分依賴課件授課,完全放棄了直觀的形態教學模具、板書,使得課堂教學缺少新意,接觸久了,學生新鮮感少了,收效就減弱了;少數教師把以前做好的課件拿來使用,課前不再注重教學內容的演練,導致課堂上出現教學錯誤;有的教師為了把課件做得漂亮,在課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時間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對教學模式的選擇,本末倒置,以至于取得的效果并不與其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正比,失去了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2.2師生交流減少。課堂上的師生交流是教師掌握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基礎,是教師把握課堂授課節奏、臨場授課效果的基礎。使用計算機后需要教師操縱演示進度,教師被局限于電腦前控制鼠標,過多地注視顯示器,與學生眼神交流相對減少。這樣,一方面不易及時了解學生的反應,另一方面學生的注意力因缺少與教師的交流,降低了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是事先做好的,在課堂上容易把學生的思路往課件的模式中拽,讓課件“統治”課堂,限制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表現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因材施教。教師應銘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不應只注視顯示器,而應根據課堂情況適時離開電腦,適當采用教鞭提示,穿插提問,調節課堂氣氛,充分發揮教師這一主導作用,防止忽視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這樣才能保證師生之間的交流,不致于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

2.3學生易產生視疲勞。多媒體課件教學,大多數時間里學生得注視著電腦顯示器或大屏蔽,易產生視疲勞。為了減輕疲勞,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除了插入必要的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文件外,文字內容應少而精,簡明扼要,待上課時教師離開電腦展開講解,并用形體語言吸引學生視線,穿插提問等讓學生的視線得以調節。另外,課件的文字與背景色對比應鮮明。

2.4課件容量過大,學生難以接受。使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節奏加快,知識容量增多,過多的知識點以及多媒體圖片播放較板書速度快,使學生應接不暇,學生難以深入思考。這樣,學生無法把教學內容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課堂教學更不能由傳遞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也造成課堂教學主次不明,學生學習不知該掌握什么,從而降低學習興趣。為避免這種情況,在制作課件應根據課時定量,在講課時應把握好節奏,多作講解,適當板書,留給學生記錄的時間和思維的空間,多做一些交流和討論。

2.5課件制作質量有待提高。一個高質量的課件包含文字、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等內容,這需要制作者掌握足夠的計算機知識技能方可完成。有些教師制作課件的資料來源局限,把從網上下載的相關資料或課件進行簡單的修改,造成課件重復混亂,不倫不類。在課件中加入一些不必要的聲音等,一味追求新穎、花哨、動感,卻忽視其內在的知識性,教學內容被淡化,致使課件質量偏低、制作水平不高。所以教師都應該參加培訓,掌握制作技術后方能制作出自己滿意的課件。而高質量的課件,并非因參加了培訓就能在短時間內制作出來,而是要在常年的工作學習中不斷總結和收集素材,加以分析和選擇,才能使課件越做越好。

3結論。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起到了傳統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深受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正確的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才能真正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的做到了計算機多媒體與兒科護理學教學的整合,才有可能讓計算機多媒體設備服務于教學,給學生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薛桂蛾.多媒體在社區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5,7(20):89.

[2]蘭芳芩,胡雙九.現代教育技術與醫學教育改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9,1:17-18.

[3]謝虹,徐淑秀,孫雪芹.探討護理多媒體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上海護理,2005,3(21):65-66.

摘要:目的:更好地發揮多媒體課件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作用。方法:對多媒體輔助教學實踐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總結出多媒體課件在兒科護理學教學應用中的優勢與不足,優勢: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圖文聲像并茂,通過多感官刺激提高學習效果;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轉變了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滿意度。不足:重視課件,輕視教法;師生交流減少;學生易產生視疲勞;課件容量過大,學生難以接受;課件制作質量有待提高。結論:正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能提高教學效果,切實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兒科護理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