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切開患者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4 04:17:00

導語:氣管切開患者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氣管切開患者護理分析論文

1氣管切開的并發癥

1.1出血若術中止血徹底,一般出血不多,如氣管切口過長過底或患者有其他出血性疾患,可有嚴重出血。

1.2氣管切開后的呼吸驟停由于氣管切開后,突然氧氣吸入增多,相對二氧化碳驟減,缺乏足夠量的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樞,而導致中樞性呼吸驟停。

1.3皮下氣腫由于術中切口過大,氣管切口大而套管細,或皮膚縫合過緊,大量氣體逸出擠入皮下。

1.4縱膈氣腫或氣胸為氣管切開的嚴重并發癥,可同時發生。

1.5創口感染可引起大出血以及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1.6氣管切開后呼吸仍不通暢。

1.7脫管為嚴重并發癥,可造成窒息死亡。

2氣管切開的意外情況及其護理對策

2.1一般護理對策

2.1.1專人護理氣管切開后,套管通暢與否為治療的關鍵。成人一旦切開氣管后,因表達能力差不能及時反應病情。小兒若無人照顧,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將套管堵住,仍有窒息的危險。所以要觀察病情變化,床旁備好吸引器、血管鉗、氧氣、拉鉤、光源等急救用品,如有意外應積極處理及搶救,故應有專人護理。

2.1.2體位術后取平臥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半坐位。頸下不要墊枕,使頸部舒展,以利于呼吸和咳嗽。手術當日不宜過多變換體位,以防套管脫出。

2.1.3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室溫保持在22℃左右,相對濕度在80%~90%[1]。氣候干燥時室內應多灑水,冬季濕度不足時,室內可使用霧化器,以增加濕度。注意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在氣管套管口處,可用兩層無菌濕紗布覆蓋,增加吸入空氣的濕度保持氣管內濕潤。對于呼吸道分泌物較多及切口污染相當嚴重的患者,長期用紗布覆蓋易造成無氧環境,從而利于厭氧菌的生長繁殖。因此,應對切口采取氧氣療法,使切口環境改變,從而抑制厭氧菌的生長[2]。

2.1.4氣管切開術后由于空氣未經鼻腔黏膜濕化過濾而直接與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結痂不易吸出而影響通氣效果,加之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自身濕化作用明顯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內分泌物粘結阻塞管腔,影響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時還容易導致細菌侵入增加下呼吸道感染機會,可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3]。因此病室應加強通風,氣管內滴入適宜的抗生素溶液及濕化液,防止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常采用下列方法濕化:氣道濕化和溫化。氣管切開患者每天從呼吸道排水量約1000ml,人工氣道的建立使氣體失去鼻部過濾、濕化、調溫作用,吸入未經濕化的氧氣,使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方法:①直接灌洗方法:用注射器吸5ml生理鹽水,在患者呼氣末快速注入氣道,以達到沖洗的目的;②氣道滴入濕化液:每1~2h1次,每次滴入量3~5ml,應在呼氣末轉吸氣時沿氣管內壁緩慢勻速滴入,避免在患者咳嗽時滴藥,以免藥液的浪費,滴入藥液量、間隔時間藥根據痰液黏稠度而定[4];③霧化:常規每4h一次,用藥可用α.糜蛋白酶、慶大霉素、地塞米松、氨茶堿等。氣道濕化溫度應達到32~35℃,且<40℃,以免造成燙傷。

2.2防止氣管套管脫出氣管套管可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帶過松而脫出導致呼吸困難,如不及時處理會窒息死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2.1套管的長度、彎曲度要選擇適當,術前可根據患者的年齡、胖瘦選擇適當型號的套管。

2.2.2注意調整套管系帶的松緊,松緊度以帶子與頸部間可放入一手指為宜。太松時套管可于咳嗽時脫出切口,太緊患者不舒適。對于術后皮下出現氣腫的患者,于氣腫消退后帶子要及時加緊。固定帶應系死結并系緊,每天要檢查固定帶的松緊度。手術后第2天,調節系帶松緊,不可過松,以防止脫管發生意外。

2.2.3在取出內套管時,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

2.2.4一旦發生脫管,應沉著冷靜,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安放氣管套管。1周內可用彎止血鉗將切口撐開,然后插入合適的氣管套管。超過1周者可直接沿竇道插入合適的氣管套管。

2.3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痰是術后護理的關鍵,尤其對分泌物阻塞的患者,吸除分泌物是一項主要治療措施。吸痰注意事項:①吸痰動作要輕柔迅速,以減少對氣管壁的損傷;②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導管嚴格消毒,一根導管只用1次,吸痰時堅持由內向外的原則,先吸氣管內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內分泌物;③吸痰前應給予高濃度吸氧,使用呼吸機者,需過度通氣2~3min,以提高肺泡內氧分壓,然后快速、準確、輕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將痰管上下提吸。1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較長時間的負壓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難而窒息。如分泌物過多,1次吸不凈,應再次行過度換氣或深呼吸再吸引;④吸痰管一定要達到氣管深度才能啟動吸引器,或者啟動吸引器時,用手將吸痰管與玻璃接頭處反折,使之不漏氣,將吸痰管伸入氣管達一定深度再放開吸痰;⑤吸引負壓以6.7kPa(50mmHg)為宜;⑥在吸痰過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2.4清潔內管氣管切開后應每3~4h清潔內套管1次,以免分泌物附著并干涸在套管內管壁,使內管阻塞。但要注意內管脫離外管時間不得過長,以防止痰痂干涸附著外管引起呼吸困難。一般從拔出內管到重新插入外管內,每次時間不超過30min。戴內管時,將痰吸凈,內管戴好后將活門關好,以免內管脫出。若內管取出過久,外管內壁亦將有分泌物附著、干涸、妨礙呼吸,以后亦不易插入內管,遇此情況應更換外管,不可勉強用力推入[5]。注意患者頸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正中位,以防因位置不正導致套管末端壓迫氣道壁,造成氣道損傷出血。

2.5預防感染的方法①病室的臺面、地面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1~2次;②操作前后徹底清洗雙手,嚴格無菌操作,吸痰時戴無菌手套,每次吸痰用1根一次性吸痰管,先吸進氣道內的痰液,再吸出口腔、鼻腔內的痰液及分泌物;③保持喉墊局部清潔,每天更換1~2次,分泌物多時應隨時更換。同時觀察切口局部皮膚有無紅腫、滲液及滲血等;④定期行空氣培養及管道的細菌培養。

2.6行氣管切開術的患者,病情好轉后應及早拔管,防止因長期戴管發生潰瘍、肉芽、甚至疤痕。拔管前須試行堵管,可采用間斷堵管和部分堵管的方法。每次堵1/3或1/2,觀察24~48h后,若無呼吸困難再堵1/3或1/2,以至全堵管48h后無呼吸困難才可拔除套管,準備同號套管于急救包內,以防急用。

總之,護理人員不僅要掌握氣管切開后的常規護理,而且要了解掌握氣管切開患者的意外情況及處理,以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張洪輝,李歌妹,楊建軍,等.3例氣管切開術后局部大出血的教訓.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41.

2黃梅生.氧療對氣管切開術后長期套管留置的療效觀察.實用護理雜志,2000,16(8):42.

3嚴麗英,李玲,嚴寒榮.從套管口處直接噴霧濕化液濕化氣道的臨床應用.護士進修雜志,2000,15(9):716.

4沈小芳,周玲,張亞萍,等.喉癌術后套管內滴藥的量、時間與并發癥關系的臨床研究.護士進修雜志,2000,15(8):573.

5吳學愚.喉科學.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