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護理干預后患兒滿意度分析

時間:2022-09-11 05:03:45

導語:人性化護理干預后患兒滿意度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性化護理干預后患兒滿意度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兒科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后的患兒滿意度情況分析。方法該次方便選取的研究對象為該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兒12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患兒于2018年7—10月收治,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于2018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依從性。結果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相比,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0.00%(48/60)低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5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32,P=0.006);兩組的護理依從性相比,對照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12±0.25)分低于觀察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67±0.3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61,P=0.011);對照組飲食依從性評分(2.02±0.31)分低于觀察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70±0.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78,P=0.012)。結論人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兒科患兒的臨床護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兒護理的依從性,贏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具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兒科;人性化護理干預;滿意度;依從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也發展的更快,相應的人們對醫療護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兒科,因為患兒年齡偏小,抵抗力差,表達能力差,所以對患兒的護理難度更大,稍有不甚也很很容易引發護患矛盾。尤其在兒科病的多發季節,患兒數量多,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大,進一步增加了護理的工作難度。為了更好地保證患兒的治療和護理效果,在兒科對患兒實施全方位的人性化護理勢在必行。人性化護理倡導以患兒為中心,以此為出發點對患兒進行護理的一種模式,充分體現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患兒的關愛[1]。該文方便選取該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兒作為該次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兒科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后的患兒滿意度情況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該次方便選取的研究對象為該院收治的兒科患兒12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患兒于2018年7—10月收治,觀察組患兒于2018年11—2019年2月收治。對照組60例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28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6.2±3.1)歲。觀察組60例患兒中男性患兒和女性患兒各30例,年齡1.5~12歲,平均年齡(6.0±2.9)歲。將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中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對象臨床資料的使用已征得患兒家長的同意,對于該次研究的目的和內容患兒家長均知情,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的開展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1.2方法。1.2.1對照組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兒科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基礎護理、病房巡視、用藥護理、醫囑執行、健康指導等。1.2.2觀察組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首先對病房內外環境進行更新,病房內床單被套均更換成充滿童趣的卡通系列,墻壁粉刷成淡藍色,配備顏色鮮艷的兒童桌椅,供患兒日常使用;病房外公共區域如走廊等處張貼帶有卡通圖案的兒童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畫,配備綠植,飲水機、微波爐等處張貼帶有警示作用的提示語,以杜絕意外事件的發生。通過對病房內外環境及用品的改造更新以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從而吸引患兒注意力,降低患兒對醫院的恐懼感,拉近與患兒間的距離,使其配合治療及護理。②將人性化護理理念貫穿護理過程的始終。患兒不同于成年患者,其耐受性更差,護理難度也更大,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極大的耐心和包容心,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以患兒為中心,以人為本,將人性化的護理理念貫穿整個護理過程的始終。因此,護理人員應轉變以往傳統的服務理念,站在患兒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考慮,充分尊重患兒,不僅要與患兒家長進行溝通,還要與患兒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對于年齡幼小尚不會表達的患兒,可以微笑、輕拍其肩膀等肢體語言與其互動,讓患兒感受到尊重和信賴,降低陌生感和距離感。此外,還要及時關注患兒家屬的心理感受和服務需求,為患兒健康提供指導性的意見。③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及其家屬多交流、多溝通,以及時發現患兒治療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處理[2]。在給患兒進行輸液、皮下注射、抽血等有創操作前應以親和的態度夸獎患兒勇敢,可采取摸頭等肢體語言給予鼓勵,以使患兒對護理人員產生親切感和信賴感,再以小玩具、講故事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從而有效降低其恐懼心理及對治療和護理的排斥心理,提高治療及護理的依從度。當患兒配合上述有創護理操作后,應及時以語言進行表揚,還可以豎大拇指、拉手等動作給予積極肯定,同時獎勵小貼畫、小紅花作為勇敢者獎品。④飲食護理的人性化。根據患兒病情有針對性的制定飲食方案,可主動征求患兒個人意見,在飲食方案范圍內的菜譜,給予其一定的自主選擇權,如對菜譜的口味、烹調方式、食物品種及類型等,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從而對護理人員產生好感,為日常的配合治療及護理打下基礎。⑤健康宣教。患兒入院后即對患兒家長進行首次健康宣教,包括患兒疾病相關知識、用藥知識、安全知識、注意事項等。病房內配備疾病知識宣傳畫冊,以方便患兒家長學習[3]。同時,還可以用多媒體宣教的方式定期組織患兒及家長進行兒童常見疾病知識及護理操作知識的講解,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讓患兒及其家長留下深刻印象,掌握相關知識,從而提高患兒家長的護理能力。患兒出院前再次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包括患兒出院后的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指導以及患兒健康狀況的跟蹤隨訪等[4]。跟蹤隨訪可以微信、QQ、面談、電話溝通等多種方式進行,重點患兒應定期復查,普通患兒可進行常規隨訪。1.3觀察指標。觀察評價兩組患兒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采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評價,評價內容包括護理態度、護理過程、護理結果3個方面,總分為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5]。90~100分表示患兒對護理效果非常滿意;70~89分表示患兒對護理效果比較滿意;低于70分表示患兒對護理效果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6]。觀察評價兩組患兒的護理依從性,采用該院自制的患兒護理依從性量表進行護理操作依從性和飲食依從性的評價,每項有3個選擇,完全依從分值3分、部分依從分值為2分、不依從分值為1分,得分越高表示依從度越高[7]。1.4統計方法。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護理滿意度80.00%(48/60);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護理滿意度93.33%(56/60),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依從性。對照組患兒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12±0.25)分、飲食依從性評分(2.02±0.31)分;觀察組患兒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67±0.33)分,飲食依從性評分(2.70±0.30)分,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兒科是醫院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科室,主要是為大眾診治0~14歲的兒童群體,其工作壓力和工作難度較其他科室更大,若處理不當,發生護患矛盾的幾率也較大。因為兒科患者是醫院住院群體中特殊的護理對象,特別是還不會用語言來表達的患兒除了以哭鬧來表示不適外,不會用其他方式來準確表達自己的病痛,加之處于陌生的環境中并在治療過程中接受有創性的護理操作,更易產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因此,較成年患者而言,兒科患兒的護理難度進一步加大[8]。因此,對于這些特殊的護理對象,護理人員更應在護理的過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以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以使患兒更易于接受,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和護理滿意度[9]。人性化護理最早由美國人Watson提出,其主旨是以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文化需求和社會需求為中心,將其融入到護理工作中。人性化護理的提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因為在兒科護理中,護理人員不僅要面對認知較差的患兒本身,還需要面對患兒家屬,必須加強與家屬的溝通交流才能更好的確保護理效果,從而在工作中爭取到更多來自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與對照組患兒采取兒科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相比,對照組護理滿意度80.00%(48/60)低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33%(56/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32,P=0.006);兩組的護理依從性相比,對照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12±0.25)分低于觀察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67±0.3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61,P=0.011);對照組飲食依從性評分(2.02±0.31)分低于觀察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70±0.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878,P=0.012)。在黃玉嬌等[7]英的研究中,選取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2017年7—9月80例患兒實施常規護理,2017年10—12月80例患兒實施人性化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75±0.44)分、飲食依從性評分(2.75±0.46)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操作依從性評分(2.23±0.48)分、飲食依從性評分(2.13±0.51)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2.5%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8.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該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綜上所述,針對兒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麗,胡倩.預見性護理干預在小兒靜脈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25(3中旬刊):65-68.

[2]張美紅,許倩倩.兒科護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應用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9(1):47-49.

[3]陳虹.對兒科臨床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應用與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2):222-223.

[4]邢霞.人性化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2):88-90.

[5]劉勤.優質兒科護理改善護患關系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89-90.

[6]劉微微.人性化護理對提升兒科依從率和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66-67.

[7]黃玉嬌,金菊英.多元創新人性化護理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9,17(2):192-193.

[8]高翠蘭.優質護理干預降低兒科院內感染發生率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2):224-225.

[9]王爽.人性化護理在小兒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2):135-136.

作者:王英軍 王英 單位:聊城市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