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9-12 03:50:10

導語:病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病例教學法在兒科護理教學的運用

摘要:目的對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通過選取205級4年制的護理本科生50名,作為教學試點,將兒科護理培訓為標準化病人,教學方案為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采用問卷調查以及試卷考試的方式,對教學效果進行憑借。結果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采用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授課,學生的理論成績達到了(89.2±2.67)分,其中98%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更加的生動,96%的學生認為能夠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與理解,90%的學生認為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結論在目前的兒科護理教學中,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的優勢比較明顯,能夠顯著的提升教學質量,為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病例教學法;兒科護理教學

在目前的護理專業當中,兒科護理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但是長期以來,兒科護理教學的手段相對單一,同時教學方式存在許多的不足,使得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具體的教學當中,通過進行仿真訓練,能夠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提升實踐能力,更好地適應護理崗位[]。對于病例教學法來說,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臨床案例作為素材,將學生帶入到一定的場景當中,從而更好的對護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2]。標準化病人又稱為模擬病人,主要是在進行系統化標準化的訓練之后,盡可能的將病人的情況展現出來,從而為學生提供各種模擬場景,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50名學生作為樣本,對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在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從而改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教學效果的改善。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通過選取207級3年制的護理高職生50名,作為教學試點,其中共包括女生44名,男生6名,年齡在9歲-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3±.02)歲,所有學生均為統招生,學制均為3年。

2教學方法

2.1教學內容。在對學生進行兒科護理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護理所需的職業能力要求,合理的選擇教學內容,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采用36學時的方案,在對各類兒科護理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提升知識的連貫性。在進行新的授課計劃過程中,需要采用病例教學結合標準化病人的模式,其中28個學時為理論知識傳授,8個學時為實踐教學。2.2標準化病人的招募與培訓。在進行標準化病人招募的過程中,需要制定相應的招募標準,所招募的臨床護士需要在兒科護理臨床中工作5年以上,具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并且掌握了完備的兒科疾病體系,能夠熟練的表達自身要求,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具有奉獻精神。在對標準化病人進行培訓的時候,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法,包括理論講授、腳本研讀、臨床體驗、病例扮演、錄像反饋以及反復練習等等。在對標準化病人進行培訓之后,需要開展相應的考核,根據標準化病人的考核成績,合理地進行標準化病人的選擇。2.3教學過程。在進行理論教學之前,需要讓學生提前預習相關內容,將學生分為5組,每組0人,整個的教學過程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即病例臨床資料的多媒體展示、標準化病人的現場演示、教師對病人的評估、評估后提出的護理方案、學生對評估程序進行再評估等等。在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后,需要由專門的人員進行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事先進行臨床場景的設計,從而為標準化病人的演示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更好的起到實踐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護理方法。

3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采用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授課,學生的理論成績達到了(89.2±2.67)分,其中98%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更加的生動,96%的學生認為能夠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與理解,90%的學生認為能夠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

4討論

在當前的兒科護理教學當中,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的教學方式,具有著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優勢,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臨床應對能力,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從而改善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幾率。在進行標準化病人招募的過程中,一般來說應該選擇一些非醫務人員,比如說在發達國家當中,有職業的標準化病人,但是由于職業標準化病人的培訓與招募需要提供大量的經費支持,這就使得我國在這一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就使得在推行這一方法的時候,更多的采用一些退休護士作為案例教學法中的標準化病人,教學效果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在具體的教學當中,通過進行仿真訓練,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提升實踐能力,更好的適應護理崗位。對于病例教學法來說,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臨床案例作為素材,將學生帶入到一定的場景當中,從而更好的對護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標準化病人又稱為模擬病人,主要是在進行系統化標準化的訓練之后,盡可能的將病人的情況展現出來,從而為學生提供各種模擬場景,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在采用病例教學法聯合標準化病人之后,能夠顯著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經過多年的兒科護理教學實踐之后,能夠更好的實現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改善學生對于各項課程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臨床環境,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學習興趣與動力的提升。在演示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足,對于教學質量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應該盡可能的多安排一些標準化病人,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風險評估與實際操作當中,對于標準化病人的培訓來說,應該進行更深層次的培訓,從而保證其能夠適應指導者與評價者的角色,提升教學質量。綜上所述,在目前的兒科護理教學中,病例教學法結合標準化病人的優勢比較明顯,能夠顯著的提升教學質量,為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參考文獻

[]梁惠連.案例教學法聯合標準化病人在高職護理(三二分段)成人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7(6):46-48.

[2]張輝,王鵬,宋永勝.案例教學聯合標準化病人在泌尿外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7,9(8):2-3.

作者:高琳 步慧芳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