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婦女護理

時間:2022-03-12 11:19:00

導語:產褥期婦女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產褥期婦女護理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產后42天在我院保健門診進行檢查的初產婦中隨機選擇211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年齡20~25歲92例、26~30歲79例、31~40歲38例、>40歲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0人,占56.9%;高中及以上91人,占43.1%。

1.2研究方法

參閱有關文獻,結合臨床經驗和實際情況,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孕婦、乳母及新生兒飲食與營養知識、產褥期衛生護理知識及母乳喂養衛生知識、入院前接受健康教育的情況以及了解相關護理知識的態度與行為等。問卷首頁編寫統一的指導語,問卷形式是單項或多項選擇。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按規定內容分別在入院時和產后42天檢查時,采用面對面詢問填寫調查問卷,當場回收。

1.3健康教育方法

在產婦住院期間和產后訪視時進行,包括:①單獨講解,操作示范;②知識講座;③發放宣傳材料如小冊子、折頁、光盤等;④電話咨詢;⑤觀看示范錄像。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1.5軟件包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

2結果

2.1不同文化程度孕婦母嬰護理知識的了解情況

由調查結果可見初產婦在入院前對產褥期飲食與營養知識、乳房護理技巧、嬰兒喂養知識等方面有一定的認識水平,但總體認識水平不高,且多為一知半解。初中以下學歷者,對如產褥期產婦護理、嬰兒生病判斷等方面一些基本知識不夠清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產婦母嬰保健知識相對較全面系統。見表1。表1211名不同文化程度孕婦母嬰護理知識知曉度比較與高中文化程度組比較,*P<0.05表2孕產婦健康教育前后情況對比與宣教前比較,*P<0.05

2.3產褥期母嬰護理知識需求狀況

調查時發現有152名產婦在入院前曾經了解過產褥期母嬰護理知識,占總人數的72.0%,但學習方式主要為看書,其次為報刊雜志,缺乏實際操作的指導。80.1%的產婦對今后的產褥期母嬰護理、喂養新生兒等感到困難,迫切需要指導和幫助,有94.8%的產婦認為非常有必要在分娩的醫院通過系統教育學習母嬰護理保健知識。

2.4孕產婦母嬰護理知識、態度、行為健康教育前后情況對比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經過系統的宣傳教育,初產婦的產褥期護理知識明顯改善,如產后惡露的變化、產后計劃生育方法等多項回答的正確率明顯提高。另外孕產婦面對母嬰護理中所出現問題的態度更加積極,各項護理技能也得到提高。見表2。

3討論

本次調查表明,初產婦普遍缺乏母嬰護理常識,特別是護理動手能力方面較差,如乳房護理技巧、給嬰兒洗澡技能等。在本次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初產婦希望能從可信賴的專業人員處了解健康教育信息,盡管有72.0%的被調查者在接受調查前已獲得了部分有關保健知識,但目前這些信息主要來源于自購的書本,而且缺乏操作的指導。因此大多數產婦對今后的產褥期母嬰護理、喂養新生兒等感到困難,迫切需要指導和幫助,說明在分娩的醫院加強對初產婦的母嬰護理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事實證明,通過系統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產婦自我管理及新生兒護理能力,有利于健康行為的形成,對預防母嬰疾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調查顯示,健康教育前后知識知曉率有顯著差異,教育后在多個方面內容的問題正確率有明顯提高,說明本次采用的多種健康教育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孕產婦母嬰護理知識水平。由于掌握了相關知識,減輕了孕婦對分娩的恐懼感,緩解了產褥期母嬰護理問題的畏難情緒,從而有利于健康行為的形成,也更能采取正確的護理方法以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

根據調查反饋信息,我們認為在臨床工作中還需要不斷完善健康教育內容,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等科技手段,使用更加生動形象且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指導,以便更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提高宣教的效果。另外考慮到我國風俗習慣,產婦的健康行為還需要得到家屬的支持和配合。因此,相關的健康教育的對象還應擴大到與孕產婦相關的其他家庭成員,這樣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