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PBL教學應用及成效探析論文
時間:2022-11-11 09:57:00
導語:基礎護理PBL教學應用及成效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實驗研究,隨機選擇護理專業兩個班分別設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實施PBL結合傳統教學法,對照組實施傳統教學,通過實驗對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引入pbl教學的效果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PBL;基礎護理學;實驗;綜合能力
健康觀念的更新以及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實施,對護士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護理學是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其中實驗教學約占該課程總學時的2/3。傳統的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以“技術操作為中心”,忽視了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是指在基礎課或臨床課中,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該方法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鞏固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具有傳統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我院在基礎護理學實驗傳統教學中引入了PBL,教學實踐和實驗對比顯示,PBL結合傳統教學法的效果比較顯著。
一、實驗過程
1.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我院2005級護理專業兩個班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4人)采用PBL結合傳統教學法,對照組(62人)采用傳統的教師示教—練習—指導教學法。
2.研究方法
實驗組PBL結合傳統教學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1)編寫病例、提出問題。由帶教老師結合實驗內容編制病例,并提出與實驗操作相關的問題。
再由臨床護理專家和護理教育專家審閱、修改。將病例及問題打印成冊并在學習前1~2周發給學生。
(2)小組自學討論。將實驗組護生分為8組,每小組8人并設組長一名。小組成員針對病例及問題通過網絡圖書館等途徑查閱相關資料得出正確答案并展開討論,將個人認識擴大到小組認識。
小組長匯總大家意見書寫出一套完整規范的答案,參加課堂發言。
(3)實驗課前小組積極準備操作。小組成員結合病例做好實驗課前準備。包括實驗物品準備、患者準備、操作用語、操作步驟、操作要點等。開放實驗室并發給學生操作光盤可在實驗室觀看并練習操作。以上三步在課余時間完成。
(4)課堂傳統講授結合課堂討論。實驗教學前教師先按照傳統講授法講授實驗理論部分基本概念相關知識點,講授過程中穿插提問,之后學生結合病例圍繞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其他同學可補充或提出不同觀點。最后教師簡單講授操作要點,注意事項,復雜操作項目教師不結合病例演示。
(5)學生示教操作。結合教師講授及討論結果學生以所給病例為依據進行操作示教。操作前對病人及病情先進行全面評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獨立準備用物,按照課余時間的實驗準備結合病人具體情況進行操作演示并講解。
(6)教師總結評價護生模擬實踐。課堂討論及學生演示操作后教師進行評述總結,歸納概括知識要點,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和重點難點問題講解總結。問題比較多的操作步驟教師規范演示。護生分組結合病例反復模擬練習。
3.綜合能力評價
參考國內外文獻資料,設計評價問卷,經過有關護理專家修改認可,由實驗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綜合能力進行評價。包括10個項目,每項采取5級評分制,按滿意程度分為5個等級,并賦予分值,即非常滿意5分,滿意4分,介于滿意與不滿意之間3分,不滿意2分,非常不滿意1分。
4.運用SPSS13.0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實驗帶教教師對實驗組護生各項能力評分均比對照組高,經比較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分析
1.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PBL是以問題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問題的解決者。學生要主動學習知識,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學生對教師依賴減小,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教為重點轉移到以學為重點,護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及能力得到激發和鍛煉,逐漸成為獨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學習者。在課堂討論及操作前,學生為了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需要自己確立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主動通過網絡圖書館積極查閱相關資料、綜合應用不同學科知識,歸納、整理出問題的答案,再經過小組共同合作討論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個過程極大地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獲取信息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提高了護生技能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在技能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及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能力,通過發展能力進一步促進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操作者必須理解與操作技能相關的知識、原理、目的、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操作練習才會全面掌握整個操作。傳統的技能操作是教師示教,過分地強調操作步驟和手法;學生練習時拼命地模仿教師動作,機械地重復,缺乏對操作背后理論的思考。PBL教學教師根據不同技能操作項目設計典型臨床病例并提出與操作技能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自學查閱資料、預習教材,課堂討論,掌握了操作的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項。加深了對操作以及相關知識的全面掌握和融會貫通。而且實驗操作由教師示教變學生示教講解,在上實驗課前已摸索出連貫的操作步驟全面掌握操作。操作過程中要結合病例解決問題全面評估病人設計合理操作用語,還要大膽創新,使整個操作更合理更全面更完美。教學實踐證明PBL教學提高了護生技能操作能力,并培養了對傳統操作創新能力。
3.提高了語言表達與溝通交流能力
現代護理要求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技能,才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利于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患者的康復。PBL教學突破了“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傳統授課方式,將講臺更多的交給了學生。要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護生就要課下小組討論、相互溝通交流意見、積極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各小組代表積極發言并回答其他小組成員的提問。而且在實驗操作中還要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使用合理操作用語,以及健康宣教等護“患”有效溝通,在這一系列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交流能力。
4.發展了團隊精神,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
隨著整體護理的開展醫護人員成為平等的合作者,護理人員在臨床上必須與他人合作良好才能適應專業發展的需要。PBL以小組作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小組成員共同承擔學習的任務和分享學習的成果。小組討論前,小組成員分頭去收集資料、整理問題的答案。小組討論時,各自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分享他人的學習經驗。對于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通力合作、相互討論、各自發表對問題的看法,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最后小組成員集中意見推薦一名代表作為課堂討論時小組的中心發言人。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有效地發展了護生的團隊精神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這有利于將來實際工作中同事及醫護之間的協調合作,有效應對各種人際關系問題,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減輕由于人際關系緊張、工作孤立感所產生的應激,利于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
5.培養了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思維與能力培養
護生評判性思維是護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我國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評判性思維也是個體做出臨床決策的重要能力。國外多數學者認為,評判性思維是概念性很強的復雜技能,不可能按照常規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傳授,而需要采用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的教學方法。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PBL教學中學生圍繞問題及臨床病例進行學習探究,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問題的答案,創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深邃的思維空間,使其聯想思維得到啟發,護生的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正是在解決復雜而實際的臨床問題中不斷發展起來的。教師將臨床問題帶入課堂應用臨床思維引導、啟發學生,而且每個護理操作是與每個臨床病例聯系在一起,學生分析解決患者存在的主要護理問題,PBL教學法護生成為護理活動的主要實踐者、知識與技術的探究者,打破了所學不為所用的僵局。有效地培養了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公務員之家
實踐證明,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傳統教學中實施PBL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知識水平、技能操作能力、培養了護生自主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協作能力、護理評估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新型護理人才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對推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周銀玲,宋麗華.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05,(2).
[2]楊耀防.典型的以問題為中心教學過程剖析[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4,(4).
[3]周芳明,王振鉞.PBL在美國藥學教育中的研究現狀[J].藥學教育,2003,(19).
[4]喬敏.“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醫學教育[J].醫學教育探索,2005,(4).
[5]孟清.PBL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中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
[6]李小妹.護理教育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 上一篇:領導干部創先爭優倡議書
- 下一篇:幼兒哮喘防控及護理措施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