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APP在兒科護理學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3-24 10:13:02

導語:微信APP在兒科護理學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信APP在兒科護理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2016級6個班級336名護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法按班級分為對照組165名與實驗組171名。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課程結束對兩組護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兩組護生教學滿意度和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評估。結果實驗組護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考核成績、教學滿意度、批判性思維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而且有助于護生綜合能力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值得在其他臨床課程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適應模式;微信App;翻轉課堂;兒科護理學

適應模式將人作為一個整體,通過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增強個體的適應能力[1]。翻轉課堂教學方便護生課余自己學習知識,使課堂成為答疑解惑、師生互動、知識靈活應用的場所。隨著網絡的普及,翻轉課堂教學以網絡為依托,課前教師提供微視頻及相關知識鏈接,護生課下自行學習,課堂師生互動完成知識的學習及應用[2]。微信App作為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網絡平臺,安裝、使用率非常高,操作方便快捷,推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信息準確[3],因此,微信App成為翻轉課堂教學較好的知識傳播媒介。目前,兒科護理學教學方式仍以“填鴨式”為主,限制了護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本研究以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不僅增強了護生的學習適應性,而且顯著提高了護生學習成績、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整群抽樣法抽取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護理系2016級普通???個班護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單純隨機抽樣法抽取其中3個班171名護生為實驗組,另3個班165名護生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均為普通高考正規錄取生,性別、年齡、高考成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2研究方法。兩組護生同一時間開課,由同一組(3位)教師授課,每位教師隨機選取一個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班級進行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以講授法為主,穿插案例討論、視頻演示等。實驗組采用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的翻轉課堂教學。該教學模式分為教學設計、自主學習、課堂總結、教學評價4個部分。1.2.1教學設計。按照適應模式3個步驟實施教學[4]:(1)尋找問題。3位教師針對學情,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深入開展自查和他查,找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2)解決問題。在以上問題基礎上因材施教,制訂相應的解決方案。(3)教學設計。根據解決方案,課題組教師共同設計教學流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1.2.2自主學習。(1)創建自主學習平臺。課題組教師為實驗組護生以班為單位創建“兒科護理學”微信群,邀請每位護生入群。(2)組織、督促護生自主學習。課前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并推送相關知識鏈接、微課及教學課件。在微信群中,護生可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同學交流討論。教師可以為護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指導,組織、督促護生課前自主學習以及課后習題測試。1.2.3課堂總結。按照護生座次對護生分組,采取小組制教學,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小組護生討論、情景模擬等,教師根據護生的表現進行打分,以此作為該護生的平時分。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護生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在教師的指引下解決問題,完成探究任務,實現教學目標。1.2.4教學評價課后鼓勵護生對本次學習進行評價,并結合護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進行調整。以“生長發育”為例,具體教學實施如下:(1)教學設計。課。題組對以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針對問題制訂教學方案。(2)自主學習。課前教師在微信App上推送生長發育案例并提出要求:①根據案例評價該小兒的生長發育狀況;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案例情景演示;③總結小兒神經心理發育規律;④小兒心理發展過程常出現哪些行為問題、如何干預?隨后在微信App上推送生長發育相關知識鏈接、微課和小兒心理發育教學視頻。教師在微信群里組織護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3)課堂總結。護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前提出的要求,教師進行教學指導和教學總結。(4)教學評價。課后教師鼓勵護生對本次學習提出要求,并在微信App上推送生長發育課后習題,督促護生按時完成。教師根據護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習效果及時補充知識點,調整教學方案。1.3評價指標。1.3.1綜合能力考核評價。課程結束對兩組護生進行理論和實踐考核,并對兩組護生考核結果進行比較。1.3.2教學滿意度評價。設計教學效果評價量表,量表包括學習時間安排、教學方法設計、教師教授水平、教學內容制訂、課程評價方法5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從“不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計1~5分,總分為5~25分,總分越高,說明護生滿意度越高。1.3.3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價。采用彭美慈等[5]研制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內容包括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認知成熟度7個維度,共7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6級評分法,從“非常不贊同”到“非常贊同”分別計1~6分,總分為70~420分,總分越高,表明護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越強。

2結果

2.1兩組綜合能力考核成績比較。實驗組護生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護生,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教學滿意度評價比較。實驗組護生教學滿意度總分及各項目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生,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價比較。實驗組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生,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3.1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學相長。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護生處于“填鴨式”被動接受狀態[6],護生完全依賴教師,缺乏質疑能力,最終阻礙了護生的發散性思維,限制了護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而在適應模式引導下,利用微信App進行翻轉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找出教學問題,根據學情制訂最佳教學計劃。教師同時利用微信App,采用任務引領式教學,讓護生通過網上在線學習、微信群內討論交流,使護生“學在前”,課后通過微信App對護生進行測試,了解護生知識掌握情況。教師通過微信向護生征集意見,便于及時查漏補缺,完善教學。每次課后的評價使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擴大知識容量,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道路上不斷成長。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護生,使護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護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散思維,找到了學習樂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本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護生綜合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均高于對照組護生(P<0.05)。3.2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師生交流,延長教學時間。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護生聽,課后零交流,甚至出現學期結束“師生相見不相識”的現象。而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微信增加了師生互動和溝通交流的機會,通過情景演示、課堂討論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感情。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使護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實現了移動性教學,擺脫了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7]。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4結語

適應模式聯合微信App翻轉課堂教學得到了護生的認同,對提高護生綜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值得在其他臨床課程教學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玉林.適應模式的研究現狀[J].醫學信息,2015(27):372-373.

[2]陳穎超.高校護理教學當中的翻轉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7(35):206-207.

[3]李希琳,王惠珍.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7):29-31.

[4]張云涵,賈松偉,劉宇.認知適應過程理論在兒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5):647-649.

[5]彭美慈,汪國成,陳基樂,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43-646.

[6]王瓊瓊,韓飛琴.PBL聯合以案例為基礎教學法在手術室實習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1):2587-2590.

[7]蔡健.試析“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76-177.

作者:賈松偉 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