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鏡診治手術前后護理策略研析論文

時間:2022-12-10 10:28:00

導語:膝關節鏡診治手術前后護理策略研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膝關節鏡診治手術前后護理策略研析論文

【關鍵詞】關節鏡微創外科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膝關節鏡診治術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上的一種診斷和治療膝關節多種病癥的比較安全和實用的微創技術,具有對關節腔損傷小、切口小、術后反應輕、并發癥少、診斷更加明確、術后恢復快等優點。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成功為98例住院患者實施了膝關節鏡手術,經過我們的精心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一、臨床資料

本組98例中,男41例,女57例,年齡28~68歲,平均41歲。膝半月板損傷行半月板切除術42例,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骨關節炎行關節清理28例,關節內游離體行游離體取出3例,亞急性化膿性關節炎關節清理沖洗7例,膝十字交叉韌帶斷裂行交叉韌帶重建18例(其中前十字韌帶14例,后十字韌帶4例);手術時間最短1h,最長4h,平均1.5h。全部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二、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由于膝關節鏡手術是一項新的治療技術,病人缺乏有關知識、手術情況的了解,對手術產生憂慮、恐懼。護士應向病人及家屬耐心地講解此項手術方法與傳統手術方法的區別,說明該手術的優越性,治療后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等。必要時請手術成功的病人現身說法,使病人消除思想顧慮,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治療。

2.1.2康復教育

術前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功能鍛煉,說明鍛煉的必要性,以防術后因疼痛不練習而造成股四頭肌萎縮,影響關節功能。

2.2術后護理

2.2.1體位

本組患者全部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術后去枕平臥6h,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患肢用軟枕抬高15°~30°,促進靜脈回流,以減輕肢體腫脹。

2.2.2患肢的觀察及護理

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膝關節鏡術后膝關節均使用彈力繃帶回壓包扎傷口,以預防關節內出血和傷口滲血。若滲血較多,應及時報告醫生更換敷料,并注意觀察膝關節腫脹、疼痛、周圍皮膚顏色,是否有關節內積液及感染等跡象;觀察小腿及足的顏色、運動情況、皮膚溫度、腫脹情況及足趾末梢血運;觀察踝關節屈伸及足趾屈伸運動及小腿和足的皮膚感覺,了解麻醉恢復情況及手術是否損傷神經。術后往往會出現關節內出血,一般情況下較少量的關節內出血會在短時間內自行吸收,而不會影響關節功能的恢復;出血較多時則會引起明顯的關節腫脹,這時需要做關節穿刺,抽出積血后加壓包扎,一般經過2~3次穿刺抽血后即可。對于頑固性的出血者,可能需要更多次數的穿刺,而且可以根據情況在穿刺抽血后再向關節內注入適量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關節穿刺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三、功能鍛煉

3.1及早進行功能鍛煉,防止術后關節功能障礙

①手術結束當天待麻醉作用消失后,開始行患肢踝關節背伸、跖屈鍛煉,以減輕足部水腫。鍛煉強度以病人不感到疼痛及疲勞為宜。②術后第3天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在不增加疼痛的情況下,也可進行各種體位的直腿抬高訓練。

3.2膝關節的屈曲鍛煉

對于關節清理術、游離體摘除、滑膜切除、半月板部分切除或修補的病人術后第3天即開始行屈膝功能鍛煉。而對于交叉韌帶損傷和斷裂行交叉韌帶重建的病人則要在術后第4周開始進行膝關節屈膝功能鍛煉。膝關節的屈曲鍛煉可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①膝關節被動鍛煉:術后當天將患肢置于持續被動練習器(CPM)上進行屈伸鍛煉,使注射于關節腔的透明質酸鈉均勻涂布在關節面上,充分發揮其潤滑、鎮痛作用。CPM可促進手術部位血液和關節液的循環,利于腫脹的消退,促進切口早期愈合,消除關節粘連。方法:角度由30°開始,屈伸1次/min,持續20min。自術后第1天起,每日2次,每次30min。角度每日增加10°,速度逐漸加快,以病人能耐受為限。②膝關節主動鍛煉:術后第3~5天,患肢疼痛腫脹基本消失,可協助病人坐在床邊練習小腿主動抬起,膝關節屈伸。鍛煉時要注意保護病人,防止摔傷,以病人不感到疼痛為度,每日2次,每次15min,鍛煉中多給予鼓勵,以激發病人的鍛煉熱情,增加運動能力。

3.3指導病人正確下床及負重

指導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手術病人術后7~10天扶拐下床,患肢不負重,45天后患肢負重。骨關節炎病人術后第7天后可扶拐下床,第15天可負重。患肢負重前用彈力繃帶包扎,起保護及支持作用。

四、出院指導

4.1繼續功能鍛煉

行膝關節趾動屈伸及負重行走練習,注意逐漸增加運動量,避免活動過量造成關節腫脹、積液。若出現上述情況,囑患者及時來院復查。

4.2適當活動

可從事日常家務勞動及輕體力活動、散步等。避免做重體力活及劇烈體育活動。并注意膝關節保暖,夜間抬高患肢。公務員之家

4.3定期復診

出院1個月后來院復查,根據膝關節恢復情況指導下一步功能鍛煉。

關節鏡是一種微創手術,是集診斷、治療于一體的內鏡手術,不僅切口小,皮膚瘢痕小,且術后疼痛輕,可較快地恢復關節功能,較早下地活動,可避免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圍手術期的護理同樣對手術預后起著重要作用。本組病例膝關節手術后經合理的護理、科學的功能鍛煉,全部順利康復,有效地縮短了住院天數,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通伯,戴克戎.骨科手術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7.

[2]孫材江,藤學仁.關節鏡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74.

[3]潘清梅.膝關節鏡術后病人的功能鍛煉[J].河南醫藥信息,2002,10(6):56.

[4]盧世壁.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9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