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臨床護理論文5篇
時間:2022-04-13 03:52:03
導語:婦產科臨床護理論文5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米非司酮;婦產科;米索前列醇;應用
1米索前列醇在婦科領域的使用
LeemanL和EspeyE[1](2005)在其所研究的著作中指出,將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共同使用來終止早期妊娠,可以縮短引產時間。WeingertnerAS等[2](2005)指出米非司酮中的藥物成分能夠與人體內部的孕激素競爭受體,胚胎在子宮內部的營養源泉被阻斷,孕激素的能力逐漸降低,蛻膜壞死出血。蛻膜壞死出血會導致體內的黃體被溶解,在體內釋放加速子宮收縮頻率的內源性前列腺素。MelodyYH[3](2016)指出米非司酮可以降解宮頸膠原纖維,抑制體內膠原合成。AlexandraOK[4](2016)指出在兩種藥物的協同作用下,藥效更加明顯,有效地終止孕婦的早期妊娠,縮短流產的時間,同時也減少米索前列醇藥物的使用,降低藥物對身體的傷害和刺激。YayiS等[5](2013)指出,米非司酮與米索前列醇藥物合用,可以軟化宮頸、擴張宮口,降低鉗刮手術中所產生的機械損傷。vonHertzenH等[6](2009)指出在術前幾小時采用此種方式來擴張宮口,避免了感染的現象,避免誘發患者子宮和陰道發炎。KristinaV等[7](2016)認為宮頸口的擴張為手術設備進入子宮內,擴展手術器械的使用空間,拓展主刀醫生的視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TristanM[8](2009)指出,在生產的過程中,口服米非司酮,并在服藥的2h后根據產婦妊娠月份和胎兒的計算體質量,將米索前列醇藥物放置產婦的陰道中,藥物經陰道吸收來提高產婦宮縮的頻率和延長宮縮的時間,進而縮短產程。孫明瑋[9](2015)指出此種聯合用藥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宮頸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裂傷的現象,也可以避免產婦生產時間過長,消耗大量的體力,影響術后休息和身體的快速康復。趙紅霞[10](2016)也避免產婦在產后出現大出血的現象,最大限度地保護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
2米非司酮在緊急避孕方面的應用鞠紅等
[11-12](2016)指出緊急避孕是指婦女在無避孕措施或者是在避孕失敗的情況下,女性為了避免懷孕而通過口服藥物的方式來延遲排卵期或者組織排卵的行為,進而干擾或者阻止精子在體內著床。張鳳琳[13](2016)指出米非司酮中的藥物可以有效地阻止女性卵泡在子宮內發育,抑制女性的排卵,同時米非司酮藥物的服用可以導致卵巢內的顆粒細胞凋亡,阻止胚胎在體內發育。王雙[14](2015)指出,緊急避孕可以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避免意外妊娠給其身體帶來傷害。在72h內口服25mg米非司酮,并在12h后重復服用1次,可以取得較好的避孕效果。張瑞紅等[15](2016)將米非司酮的避孕效果與毓婷的避孕效果進行比較,在選取的260例年齡在22~28歲的研究對象中,觀察組的130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式來緊急避孕,對照組的患者在采用口服毓婷的方式來避孕,其觀察效果顯示服用米非司酮之后,觀察組的患者成功避孕率為100%,對照組的患者避孕成功率為74.61%,有3例患者在服用毓婷之后懷孕。
3子宮肌瘤的治療齊林君等
[16](2015)在文獻中從癥狀體征、藥物治療、飲食保健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子宮肌瘤的成因、治療和保養方式。顧靜等(2012)在文中指出子宮肌瘤是35歲左右的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傳統的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不僅讓患者絕經,并且會產生圍絕經期綜合征,部分手術患者也會產生冠心病、骨質疏松等老年常見病癥。所以,采用藥物的方式保守治療子宮肌瘤引起了醫學單位和醫學研究人員的重視,并在多次醫學實驗之后向患者推廣[17]。周冬香[18](2010)在推廣的過程中,在早期和中期,逐漸取消手術的治療方式,通過保守的藥物治療方式來解決患者的困擾。袁廣宇等[19](2016)指出,子宮肌瘤的病程發展緩慢,早期、中期不明顯,缺乏明顯的癥狀對其進行有效的判斷,只能在中后期,通過經血量、腹痛來判斷,并通過B超檢測將其確診。陳冬云[20](2014)在文獻中指出米非司酮與體內的孕酮體結合,導致患者體內的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降低,患者排卵功能受到影響,在藥物的作用下,患者停止排卵。張長偉等[21](2010)指出在抗雌激素的作用下,患者的子宮肌瘤不斷縮小,瘤體周圍的組織疏松,易于剝離手術的進行,可以在最小的刺激和傷害下將瘤體剝離。夏小蘭[22](2015)其在研究的過程中,選取其所在醫院的30例子宮肌瘤患者,在患者口服3個月米非司酮之后,通過B超對其進行檢測,子宮肌瘤所效率高達52.83%。同時有6例患者其體內直徑小于2cm的瘤體,在服藥后消失。高紅彥等[23](2016)指出,患者在服藥期間定時檢測患者的肝腎功能,患者均正常,無明顯副作用,以及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傷害。
4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女性在絕經前后,其體內的激素變化異常,這主要是由于該階段的女性年齡較大,卵巢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衰退,進而出現無排卵性子宮出血的現象。江娜等[25](2010)也指出45~55歲的年齡為絕經期,婦女的內分泌變化異常,醫護人員在對待此種疾病上,其治療觀點是幫助患者止血,在止血的基礎之上進行治療,進而幫助患者安全、平穩地度過絕經期。楊梅[26](2015)認為米非司酮的運用,并不是為了抵抗孕酮在子宮內部的作用,其對子宮、卵巢內部的其他器官都具有抑制的作用,阻滯子宮內膜的發育。白彩云等[27](2015)從大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米非司酮的運用抑制了患者體內的卵泡發育,卵泡發育的速度同正常的受體相比,明顯降低。吳佩蔚[28](2015)從排卵期來看,排卵期滯后于正常的生理周期。最重要的是此種藥物的使用,抑制了體內FSH.LH的釋放,體內的營養源不斷降低,影響受體的發育。鄭蔓嘉[29](2011)的文獻中指出從彩超檢測中可以看出,米非司酮的運用,降低了患者子宮動脈的血流量,減少對子宮的供血。馮慧珍等[30](2014)指出,對60例圍絕經期功血患者進行實驗。對照組患者口服孕激素,孕激素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止血速度快,使用1個周期后,出血量減少的患者占90%。但服用孕激素的復發率較高,3個月后,有8例患者復發。從出血量來看,觀察組占比為93.33%,不僅止血效果較好,而且經過1個月的治療,有20例患者進入絕經期,并且藥物對患者身體傷害較小。
5與甲氨蝶吟聯合用于治療異位妊娠
閔麗[31](2016)指出異位妊娠是婦科科室內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如果醫護人員沒有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或者處理過程中出現操作不當、消毒不到位的現象,都會導致患者出現生命危險。益敏輝等[32](2016)認為傳統的手術治療方式會切除患者的輸卵管,雖然治愈效果好,能夠徹底治愈患者的異位妊娠,解決疾病對患者的困擾,但傳統的手術方式需要打開腹腔,傷口切開較大,對腹腔、身體機能均具有較重的傷害。雷偉娜[33](2016)通過B超檢測,早期發現孕婦出現異位妊娠的現象,可以通過口服藥物的保守治療方式來治療,成功率較高。張秋紅[34](2016)口服藥物的治療方式與手術相比,避免了手術器械對患者腹腔、子宮的干擾和影響,同時還能夠幫助患者保留輸卵管,易于二次妊娠。許雪梅[35](2013)指出,處于穩定時期的異位妊娠,醫護人員將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合用,在保守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連續5d向患者體內注射甲氨蝶呤,口服500mg米非司酮,連續2d。通過觀察78例患者的治療情況,失敗率僅為6.41%。何靜等[36](2014)指出,甲氨蝶呤是臨床醫學上常用的抗代謝藥物之一,他與二氫葉酸中的還原酶進行有效的結合,對人體的DNA系統干擾較重,影響DNA的合成,同時體內的細胞在藥物干擾的作用下,胚胎在體內停止發育。邵玉婷等[37](2016)認為現階段注射甲氨蝶呤已經成為醫學臨床領域用來治療異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但從現階段的治療效果上來看,其失敗率較高,不盡如人意。為了研究甲氨蝶呤在子宮異位上的治療效果,韓雪華[38](2016)在工作的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其失敗率高達15%~25%。而將米非司酮應用在臨床上,其具有蛻膜絨毛變形的功效,快速溶解體內黃體,導致胚囊不能通過吸收營養而成長,在體內壞死。王衛珍[39](2016)指出將兩種藥物合用,起到了雙重阻斷和保險的作用,不僅提高了異位妊娠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減少了患者腹部疼痛、咳嗽等導致的胚胎在異位處破裂,保證了治愈的安全性和術后患者的康復效果。
6治療子宮內膜異位
[40](2016)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闡述較為詳細,引出了米非司酮使用的必要性。他在文中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在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改變,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外界刺激和垂體分泌的過程中出現了紊亂現象。對于該種現象產生,運用米非司酮恰恰可以針對性解決問題。席玉勤[41](2016)指出從藥理上來看,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具有抗增殖的作用,其使用之后,能夠減少患者子宮內膜血管的生成,血管的降低就會相應的導致子宮內血流下降。缺少血液的滋潤和營養的補給,子宮內膜螺旋動脈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萎縮,內膜逐漸變薄。陳海霞[42](2016)指出中國從1996年將米非司酮引入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領域,雖然起步較晚,但通過醫學研究人員的大量臨床實驗,其治療效果較為明顯,不僅有效地緩解了患者子宮內膜異位的癥狀,同時其在子宮體的面積逐漸降低。在術后,患者的并發癥較低,不良和肝腎損傷小。
作者:李海英 邱建敏 高翔 單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
第二篇: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室的運用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在婦產科手術室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15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7例患者。參照組患者實施圍術期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圍術期人性化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應用圍術期人性化護理,相較應用圍術期常規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服務滿意度,優化患者在圍術期過程中的身體舒適舒適程度和生存質量,提升我國婦科手術治療活動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婦產科;手術室;臨床應用
價值婦科疾病是成年育齡女性患者群體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能夠給我國成年女性的生存質量造成不良影響。手術治療方法是臨床中針對婦科疾病患者開展治療處置的重要手段,做好針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的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針對收治的部分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了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現報告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15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將其等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7例患者。研究組,患者年齡23~59歲,平均年齡為(36.3±3.0)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61歲,平均年齡為(37.7±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圍術期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其具體涉及的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之前,護士要針對患者展開全面系統的心理護理支持,要結合婦科疾病手術患者在等候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焦慮,以及緊張等負性情緒,針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心理情緒干預,護士要逐步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活動實施力度,及時解答患者圍繞手術治療過程的各類疑問,紓解患者各類負性情緒。護士要通過與患者家屬展開系統有效的交流溝通,及時掌握患者基本信息,為患者制定實施系統化且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處置方案。護士要做好住院病房內部的環境氛圍建設工作,保障患者獲得良好的飲食和睡眠;(2)術中護理:在患者具體接受手術治療過程中,護士要結合患者可能出現的緊張,以及恐懼等負性情緒,通過與患者展開輕松和緩的話題式交流溝通過程,分散患者的主觀注意力,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在患者接受手術麻醉之前,護士要全面準備好麻醉環節過程中需要應用的各類藥物和器械設備,協助患者擺好手術體位,并為患者詳細講解術中注意事項。
1.3臨床評價指標
本次研究中,觀察比例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4.6±2.1)分,高于對照組患者(84.1±2.5)分,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8.220,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92.21%(71/77),高于對照組患者80.52%(62/77),組間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疾病,具備種類多樣且臨床癥狀表現復雜等特點,通常會給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不良影響[1-3]。手術治療方法是臨床中治療婦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對于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受疾病臨床癥狀發展變化特征的影響,患者通常會在圍術期過程中產生多種多樣的負性情緒,給患者實際獲取的臨床治療效果造成顯著的不良影響[4-6]。近年來,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婦科患者臨床手術治療過程中的引入運用,為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處置效果作出了重要貢獻[7-9]。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針對收治的部分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了圍術期人性化護理,本次研究過程中,研究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服務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圍術期人性化護理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服務滿意度,應當引起廣泛關注。
綜上所述,針對接受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應用圍術期人性化護理,相較應用圍術期常規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和護理服務滿意度,優化患者在圍術期過程中的身體舒適舒適程度和生存質量,提升我國婦科手術治療活動的臨床效果。
作者:周靜琳 單位:吉林省延邊婦幼保健院手術室
參考文獻
[1]彭紅,鄧玉蘭,雷麗敏.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中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7):288-289.
[2]許春鴻.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應用效果探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7):247-248.
[3]王銳.人性化護理模式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10):148,150.
[4]滿亞男.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室中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5):221-222.
[5]李衛萍.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手術室中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3):404-405.
[6]朱立萍.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手術患者護理中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23):38,40.
[7]宋潔.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120例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6):75,98.
[8]徐立新.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516-517.
[9]斯琴.淺析婦產科常見的護理問題及風險防控[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102-103.
第三篇: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療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胰島素聯合物理治療對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總計80例作為實驗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實驗組采用胰島素和物理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住院時間和傷口愈合時間。結果:實驗組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再次縫合數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胰島素聯合物理治療效果顯著,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以及傷口愈合時間,可以降低再次縫合的發生率等。
【關鍵詞】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胰島素
在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女性,尤其孕期女性肥胖日益嚴重,在控制體重不足情況下,造成了巨大兒發生率明顯增加,另外各種社會性因素影響下剖宮產率明顯提高,在高頻電刀廣泛應用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問題日益嚴峻[1]。切口脂肪液化是脂肪細胞壞死,細胞內脂肪溢出,造成皮下液化,內部含有脂肪,并且伴有大量的巨細胞反應等,本質是無菌性炎癥[2]。脂肪液化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確,總體來說醫源性原因以及患者本身因素兩方面都存在關系。通常情況下在術后4~7d,患者在沒有自覺癥狀下有淡黃色滲液,擠壓后滲液增多,并且能夠發現漂浮的脂肪滴。我院采用胰島素聯合物理治療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顯著,希望通過分析報道有利于婦產科切口脂肪液化問題的有效解決。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80例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為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住院治療的。患者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歲。其中產科20例,婦科60例。包括單側附件切除術2例,4例子宮全切除聯合盆腔淋巴結清掃,6例子宮次全廣泛性切除手術,48例子宮全切除。其中有貧血12例,肥胖10例,合并糖尿病12例。婦科手術中均應用電刀等。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年齡、疾病分屬、合并癥等一般臨床資料等進行對比,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主要是進行常規處理,根據對術后的病情進行監控,出現脂肪液化的患者進行傷口擠壓,并采用生理鹽水等處理傷口分泌物,保證傷口輔料清潔。在滲液情況較好的情況下,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可以采用延遲拆線,進行部分拆除。如果滲液較多,可以運用高滲鹽水沖洗切口,在切口內放置高滲鹽水紗布,并且做好縫合。另外結合病情發展,在考慮需要拆線時,根據肉芽組織重新生長后的情況進行再次縫合[3]。實驗組在進行常規處理的基礎上,加入藥物和物理治療。物理治療主要是借助微波照射患者傷口,每天進行兩次處理,每次30min。在藥物治療方面,在拆線后,用加入3u胰島素后的50%葡萄糖液體沖洗傷口,直至傷口液化情況愈合為止[4]。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且記錄兩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具體的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以及再次進行縫合處理的幾率等。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需要在術后再次縫合發生情況以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對住院時間、傷口愈合時間指標等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所有脂肪液化患者治療后都可以正常進行工作和生活,并且沒有發生并發癥。組間進行再次縫合對比,從對比數據結果進行分析,在實驗組并沒有發生再次縫合情況,而對照組中12例出現了再次縫合情況,再次縫合率30%,對兩組的再次縫合幾率進行統計學分析χ2=14.1176,P=0.0001,組間的差異符合統計學標準。組間住院時間,傷口復合時間對比,以及對兩組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實驗組在傷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都短于對照組(t分別為3.948、3.939,P<0.05),兩組指標差異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脂肪液化的原因如下:手術過程縫合過密造成血運不暢,在組織層次方面對合不佳,過松形成了死腔;手術時間過長造成了傷口暴露時間比較長,在切口保護方面不完善,粗暴地進行操作,過度的牽拉等造成了脂肪組織氧化分解反應;止血方面不徹底,造成滲血和血腫等。有效的預防措施能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如科學有效地選擇應用電刀,最大限度減少電刀和脂肪組織接觸時間,并且防止反復切割;活動性出血點應該運用鉗壓止血,防止電刀反復切割造成組織壞死等。術中拉鉤動作不能過于粗暴,需要輕盈,更不能隨意移動拉鉤,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組織的壓迫;縫合腹膜后應該通過皮下組織進行全層縫合,并且在縫合的過程中間隔適當,縫線松動容易造成皮下積液;密切觀察,早期換藥,適當擠壓傷口,注意傷口滲液,對肥胖患者需要及時換藥,擠壓傷口,注意傷口滲液情況,對肥胖患者可以早期應用大黃芒硝等。從本次實驗研究的內容看,一組患者進行藥物及物理治療可以加快切口愈合,避免拆線對患者造成再次傷害等。另外,積極沖洗傷口部位可以清除周圍的壞死組織,降低脂肪液化的發生率,并且可以起到止血功效。在物理治療方面選擇微波照射,可以促進周圍的細胞處于高滲狀態,降低創面的滲出,加速患者的恢復,還可以利用照射起到殺菌和消炎以及促進組織愈合等作用。運用藥物聯合物理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療,采用藥物聯合物理療法效果顯著,不僅僅能夠促進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提升,還可以直接縮短患者住院以及傷口愈合時間,降低再次縫合的幾率,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作者:頓斯迪 李 娜 曲 默 秦立波 單位:大慶油田總醫院婦產科 大慶油田總醫院腔鏡診療科
參考文獻
[1]陳元.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婦產手術中的臨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1):9-10.
[2]黃嬌彬.探討剖宮產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預防[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1):82-83.
[3]王海翠.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探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23):88-89.
[4]李蓉.37例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02):396-397
第四篇:補腎健脾法治療婦產科WBC減少癥的應用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補腎健脾法治療WBC減少癥在婦產科的臨床應用。方法:對我院門診2014年3月~2015年12月分別在備孕期、懷孕期以及婦產科惡性腫瘤放、化療后WBC減少癥,采用補腎健脾法中藥療效觀察回顧性總結分析。結果:采用補腎健脾法治療婦產科中WBC減少癥,與西藥相比,中藥治療作用平穩、價格便宜、毒副作用小、不易復發、致畸率低。結論:補腎健脾法可能提升WBC數目,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補腎健脾;WBC減少癥;臨床體會
白細胞(whitebloodcellWBC)減少癥是由不同病因所致的外周血液中WBC計數持續低于4×109/L為主,并伴有其他自覺癥狀的綜合征。臨床并不少見,尤其是多年來基層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各種惡性腫瘤患者放、化療治療的普遍開展,病毒感染,以及居住生活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導致本病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應用西醫治療WBC減少癥遠期療效不佳。近年來在產科領域WBC減少癥被重視,婦科惡性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下降致使患者不能堅持治療是困擾婦科醫生的難題,臨床上處理頗為棘手。另外,孕期WBC減少癥病例屢見不鮮,孕婦及其家屬更傾向于中醫藥治療。筆者以補腎健脾為主,治療婦產科臨床上WBC減少癥收到較好的療效。中醫學無WBC減少癥這一明確的概念,認為其并非獨立的疾病,除WBC減少外,常見有頭暈、乏力、心悸、四肢酸軟、食欲減退、失眠多夢、易外感發熱等一組癥候群。根據本征的臨床表現及WBC減少這一客觀指標,可將其歸于中醫學中的虛勞、虛損及諸虛不足的范疇。在治療上根據《內經》“虛則補之”“勞者溫之”“損者益之”的原則,本癥治療以補為主,中醫學認為WBC減少的發生與脾、腎、心、肝有關,與脾、腎關系更為密切。本人體會:“脾為先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賴以滋養。“腎為后天之本”,主骨生髓,通過溫腎壯陽添精益髓。“精血同源”,故論治宜脾腎雙補。氣血充盛、精髓飽滿,往往能夠刺激骨髓造血細胞的增生和分化。可使WBC的生成增加,益氣健脾類藥物能調節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御病邪的能力,并可減少免疫性的WBC減少。
筆者自擬提升WBC的基礎方為:淫羊藿12g、雞血藤15g、女貞子15g、黃精15g、菟絲子12g、補骨脂12g、當歸12g、炙黃芪30g、熟地12g、紫河車12g、虎杖15g、阿膠12g,水煎服。本方特點為脾腎雙補,互助并茂。根據中醫“久病必淤”的認識,適量佐以去瘀生新之中藥。徐某,女,24歲,2014年3月5日初診,平素體質虛弱,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節尤甚,主要癥狀為咽喉腫痛、鼻塞、鼻流清涕、低燒。幾乎每次服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連續三年冬季預防性肌注丙種球蛋白。現備孕,在行孕前檢查時化驗血象白細胞低于正常,持續服用利血生、維生素B4、肌苷治療2個月,自訴近一個月來感疲倦乏力、頭暈氣短、失眠多夢、食欲減退、月經量少色淡。外院復查化驗WBC無明顯升高來診。詢問病史,兩月前兩次因外感發燒服用過解熱鎮痛藥、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具體藥物名稱、劑量不詳)。查體:面色萎黃,口干,少氣懶言,爪甲脆薄,舌質淡紅,舌體稍胖,有輕度齒痕,苔薄白,脈虛大無力,血象WBC3.1×109/L,HB142g/L,BPC210×109/L。中醫辨證為氣血兩虛,治擬益氣健脾養心安神。處方:炙黃芪30g、太子參20g、黃精15g、當歸15g、雞血藤15g、茯苓15g、神曲15g、酸棗仁15g、阿膠(烊化)15g、遠志12g。7劑,水煎服。
二診,服藥后自覺體力增強,睡眠好轉,食欲增加,偶有腰困腰酸。處方:炙黃芪30g、女貞子15g、黃精15g、當歸15g、補骨脂12g、虎杖15g、紫河車12g、阿膠(烊化)12g。再服7劑后復查WBC4.0×109/L.分類正常,自覺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囑服用歸脾丸及十全大補丸兩周停藥。半年內復查兩次血常規正常。于2015年5月23日足月順產一女嬰,孕期多次產前檢查血象正常,孕期順利,無感冒。案析:此例初診辨證為氣血兩虛,經益氣健脾,養心安神,繼以調補脾腎治療后癥狀改善,使先后天互為滋生,精力充盈,預邪能力增強則病治愈。程某,女,62歲,絕經10年,初診于2014年11月21日,因患宮頸癌Ⅲ期行術前聯合放、化療,28d前行第一程化療,在化療過程中,WBC降低至2.2×109/L.予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00mg肌注,2次/d,共2dWBC升至4.1×109/L,勉強維持至化療結束。現按原方案擬行第二程化療,入院查WBC計數2.9×109/L,再次肌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2d,復查兩次WBC3.0×109/L左右,被迫取消化療方案。來診時自訴周身怕冷、腰膝酸痛、耳鳴、四肢乏力、不思飲食、大便稀溏、下肢水腫、惡心干嘔。望面色皓白,精神不振,牙齒松動,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中醫辨證為脾腎陽虛,治以溫補脾腎、養血活血,處方:淫羊藿15g、菟絲子15g、茯苓18g、生地20g、熟地20g、炙黃芪25g、補骨脂12g、女貞子15g、枸杞子15g、雞血藤15g、丹參15g、當歸12g、虎杖15g。囑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等寒涼損陽、生冷傷脾食品,推薦食用蜂王漿、大棗、香菇、牛羊肉、紅皮花生等。服藥7劑后復診,自述怕冷、乏力及腰痛等癥狀均有所減輕,食欲增加,前方改炙甘草30g、加紫河車15g再服7劑,第二次復診:上述癥狀明顯改善,訴食后腹脹、噯氣。查WBC升至3.8×109/L,分類中性粒細胞0.76,淋巴細胞0.24。首方取生地加焦山楂10g、焦麥芽10g、焦神曲10g。繼守此方7劑,WBC計數恢復正常,繼續行第二療程化療,筆者追蹤,后續行手術治療。案析:此例患者年愈花甲,腎之精氣漸衰,復被放、化療所傷,而致原陽虛損,腎虛則脾土失于溫煦,化源不足,終成脾腎兩虛之癥。故治療重在以溫補腎陽,益腎健脾,腎氣充,精血旺,脾陽振,化源足,氣血充,則WBC上升。張某,女,25歲,初診于2015年12月12日,已孕5個月,早孕反應明顯,孕12wk時產前檢查血常規,WBC3.1×109/L,予以維生素K4、利血生等西藥治療一月余,今日復查WBC無明顯升高,HB130g/L,BPC130×109/L,自感頭暈目眩、疲乏無力、懶言、大便不實、努掙才下。查體:血壓正常,面色萎黃,舌淡不華,苔薄,脈細軟弦。中醫辨證氣虛血弱型,治擬益氣養血。處方:當歸補血湯加補中益氣湯加減。當歸10g、人參10g、白術10g、甘草6g、陳皮6g、升麻6g、柴胡6g、炙黃芪15g。水煎服7劑,再診:服藥后頭暈癥狀消失,乏力減輕,納谷不香,手足心熱,夜間尤甚,復查:WBC4.0×109/L,處方:黨參15g、黃芪15g、當歸15g、白術10g、茯苓15g、陳皮6g、甘草6g、焦山楂9g、焦神曲9g、生地10g、龜板10g,7劑,水煎服,1劑/d,7d復查血象WBC4.5×109/L,自覺癥狀基本消失。孕期未復發。案析:此例初診辨證:孕后氣血兩虛,經補益氣血、健脾胃,補后天以資生血之源。囑其孕期飲食清淡多樣,富于營養,勿貪食肥甘厚膩及生冷,孕期順利,多次查血常規正常,足月自然分娩。
作者:張玉紅 單位:甘肅省秦安縣魏店中心衛生院
參考文獻
[1]艾麥花,虞輝,徐永前,等.補腎培元湯治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癥[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3,9(1):18-19.
[2]郭良耀.健脾益腎沖劑治療白細胞減少癥200例臨床觀察[J].福建中醫藥,1991,22(5):21.
[3]丁京生,楊金生.“扶正消癥膠囊”治療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116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0,6(6):11-13.
[4]李馳榮,朱羞陽.白細胞減少癥的中醫治療歸納[J].中國療養醫學,2008,17(10):636-638.
[5]吳萸.淺談白細胞減少癥的中醫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3):139-140.
第五篇:羅哌卡因在婦產科麻醉的臨床效果觀察
【摘要】目的探析羅哌卡因在婦產科麻醉應用的作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婦產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8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00例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重比重羅哌卡因麻醉處理,為對照組;435例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等比重羅哌卡因麻醉處理,為觀察組。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實施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麻醉實施有效率等,以進行療效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麻醉實施有效率為98.6%,對照組患者麻醉實施有效率為98.0%,兩組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此外,觀察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1%,對照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0%,且觀察組患者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等比重羅哌卡因在婦產科麻醉應用中具有較好的作用效果,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而且能夠有效延長患者麻醉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羅哌卡因;婦產科麻醉;臨床效果
婦產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科室,臨床接收治療的患者情況相對特殊,近年來,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患者對醫療服務要求的不斷增加,提高婦產科患者臨床治療與醫療服務滿意度,不僅有利于緩解醫患矛盾,而且有利于醫院醫療服務形象的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和意義。麻醉作為手術治療的重要環節,對手術治療效果有著絕對影響,羅哌卡因作為臨床中應用較多的一種局部麻醉藥物,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1]。本文將以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5例婦產科疾病患者為例,對其臨床治療中所應用的麻醉方式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以供參考。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在19歲至5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8.7)歲。按照患者臨床治療所采用的麻醉處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個組別,其中,觀察組435例,患者年齡在19歲至5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4±8.6)歲,體重在42至75kg之間,平均為(59.8±12.9)kg,實施子宮全切手術治療患者109例,附件切除手術患者89例,剖宮產手術患者237例;對照組患者400例,患者年齡在19歲至54歲之間,平均為(34.3±8.2)歲,體重在43至75kg之間,平均為(60.2±12.4)kg,實施子宮全切手術治療患者101例,附件切除手術患者73例,剖宮產手術患者226例。兩組患者在年齡、體重以及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別,P>0.05,具有比較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處理方式,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重比重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處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等比重羅哌卡因進行麻醉處理。麻醉實施前,首先對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同時進行麻醉靜脈通路建立,采用18號留置針對患者進行持續的乳酸鈉林格液藥物注射治療。手術實施前,患者以左側臥位配合,并以患者的L2-L3間隙作為穿刺點,實施蛛網膜下腔穿刺,以做好麻醉處理的準備工作。對照組患者以2ml濃度為1.0%的羅哌卡因與1ml的10%濃度葡萄糖溶液混合液作為麻醉注射藥物,沿著患者的麻醉穿刺點,對患者實施蛛網膜下腔穿刺麻醉處理。患者麻醉處理過程中,藥物注射速度控制在0.1ml/s左右,控制麻醉藥物注射量在2.5ml。觀察組患者采用等比重羅哌卡因麻醉處理,麻醉實施前,首先以2ml的1.0%羅哌卡因與1ml的0.9%濃度氯化鈉溶液混合液作為麻醉藥物,通過所建立的麻醉實施通道,對患者進行蛛網膜下腔給藥,麻醉過程中保持藥物注射速度在0.1ml/s左右,控制麻醉藥物的注射劑量為2.5ml。然后,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處理,讓患者以平臥姿勢做好準備后,通過針尖進行麻醉平面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在患者麻醉平面不足T6的情況下,進行6ml的1%濃度羅哌卡因注射,以確保患者麻醉平面達到測試所要求的T6。
1.3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麻醉實施有效率,同時對兩組患者用藥后麻醉起效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以及麻醉實施后患者不良反應等情況進行統計對比,以進行效果評價[2]。其中,患者麻醉實施有效率以患者對麻醉鎮痛的滿意度以及患者麻醉部位肌松效果能否滿足手術要求為標準,患者對麻醉鎮痛效果滿意且麻醉效果滿足手術要求即表示麻醉有效。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統計顯示,觀察組患者麻醉實施有效率為98.6%,對照組患者麻醉實施有效率為98.0%,兩組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如下表1所示,為兩組患者麻醉實施有效率對比。此外,觀察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1%,對照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0%,且觀察組患者麻醉后用藥起效時間以及運動阻滯恢復時間指標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和表3所示,為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麻醉起效時間對比結果。3討論臨床中,羅哌卡因作為一種新型麻醉藥物,其化學結構以及藥物特性與麻醉藥物布比卡因比較相似,有臨床研究顯示,羅哌卡因在臨床麻醉應用中所產生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副作用影響明顯比布比卡因小[3],并且羅哌卡因臨床麻醉起效時間要比同為臨床常用麻醉藥物的利多卡因時間長很多。臨床中,對手術患者進行麻醉處理過程中,患者的肌松效果能否滿足手術治療的要求[4],是患者臨床麻醉效果的直接表現之一。通常情況下,患者肌松效果不佳,不能夠滿足手術治療的需求,多是與麻醉藥物的濃度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這種情況,多通過麻醉藥物追加來確保患者手術麻醉效果。一般情況,采用濃度為1.0%的羅哌卡因進行患者麻醉實施中,以間隔追加相同濃度的麻醉藥物方式,控制追加藥物量在首次給藥的1/3或者是1/2之間,能夠產生較好的肌松效果[5]。此外,臨床在對羅哌卡因的藥理特性與麻醉效果研究中顯示,羅哌卡因具有相對較小的脂溶性[6],在進行粗大并且具有神經鞘的A型纖維阻滯麻醉應用中,作用效果較小[7]。因此,臨床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時,羅哌卡因具有較為突出的患者麻醉阻滯感覺與運動分離情況,對于這種情況通常需要通過使用阿片類藥物進行輔助應用,達到相應的麻醉效果[8]。上文中,在對我院婦產科收治的835例患者手術麻醉方式及效果對比研究顯示,采用重比重羅哌卡因與采用等比重羅哌卡因進行婦產科手術患者麻醉處理的有效率基本相同,不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而采用等比重羅哌卡因麻醉患者麻醉起效時間以及麻醉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要明顯好于重比重羅哌卡因麻醉患者,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也證實了等比重羅哌卡因麻醉效果在臨床應用的作用效果更為突出。
總之,羅哌卡因在婦產科麻醉應用的作用效果較為突出,不僅麻醉起效作用時間長且患者麻醉后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作者:洪月余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
[1]林艷艷,徐永清.羅哌卡因與咪唑安定復合芬太尼用于婦產科麻醉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業,2014,22(11):31-32.
[2]劉建.婦產科麻醉應用羅哌卡因與米咗安定復合芬太尼的有效性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7):5451-5454.
[3]馬聰,胡利榮.羅哌卡因等比重液與重比重液用于產婦剖宮產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5):139-143.
[4]章良,肖素華,何根華等.氯普魯卡因聯合羅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鎮痛中的有效性及其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4):556-558.
[5]彭洪,常俞,盛輝,任秋生等.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對剖腹產孕婦血流動力學及麻醉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20):2014-2016.
[6]閆飛,王曉霞.羅哌卡因與布比卡因在剖宮產手術腰-硬聯合麻醉中效果比較[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28):38-41.
[7]孫莉君,蔣平.相同劑量和濃度的布比卡因和羅哌卡因在剖宮產手術中麻醉效果的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109-110.
[8]夏小萍,朱蓓蓓,梁櫻,馬正良等.右美托咪定靜脈輸注聯合羅哌卡因局部浸潤在腹腔鏡婦科手術鎮痛的效果[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10):973-976.
- 上一篇:村級集體經濟在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 下一篇:垂體窩與交叉前溝的解剖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