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上消化道穿孔圍手術心理護理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3:23:00
導語:高齡上消化道穿孔圍手術心理護理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問題并針對其護理,為術后加快康復提供依據。方法回顧分析2005年到2007年我科收治高齡上消化道穿孔60例臨床資料。結果絕大多數病人表現緊張恐懼并焦慮憂郁,少數心態穩定。臨床治愈58例,2例死亡,發生并發癥10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5例肺部感染,1例修補處漏,1例盆腔膿腫。結論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病情重,并發病多,易發生并發癥,圍手術期應加強護理,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高齡;心理問題;上消化道穿孔;護理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成為常見急腹癥之一,我們總結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收治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臨床資料,探討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疾病和心理特點,制定合理的護理對策,使之更好的配合醫生治療,加快患者康復。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5年5月至2007月7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65例,70歲及以上高齡患者72例,其中12例非手術治療或放棄手術不在研究之列,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70~90歲,平均年齡73.2±2.5歲。十二指腸球部穿孔38例,胃潰瘍穿孔20例,胃癌穿孔2例。并彌漫性腹膜炎42例,局限性腹膜炎1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23例,高血壓病10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9例。
1.2.臨床診斷:依據病史、體格檢查、X線、腹部CT、超聲及剖腹探查獲得診斷。
1.3.治療方法:單純穿孔修補48例,1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術,2例行胃癌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術,術后抗炎、對癥、營養支持治療,同時治療合并疾病。加強圍手術期護理。
1.4.心理狀態了解方法:按邱麗萍[1]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病人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將測評表分發給患者,由患者本人填寫,不受其他人干擾。不
能自填的患者,護士如實讀出內容,由患者選擇填寫。患者填表時間為手術前或
術后3~4d。
2、結果
患者心理狀態見表1,從表中看出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緊張恐懼(占86.7%)并焦慮憂郁(73.3%),甚至部分患者表現為敵對偏執(30.0%),只有少數心態穩定(10.0%),經過手術治療及圍手術期加強護理近期臨床治愈58例,治愈率96.7%,2例死亡,死亡率3.3%,發生并發癥10例,發生率16.7%,其中切口感染3例,5例肺部感染,1例修補處漏,1例盆腔膿腫。
表1病人心理狀態(n=60)
測驗因子例數百分比(%)
緊張恐懼5286.7
焦慮憂郁4473.3
悲觀失望3253.3
敵對偏執1830.0
心理穩定610.0
3、討論
高齡患者由于生理功能降低,其疾病具有如下特點:多病性、不典型、發病快、病程短、易發生全身衰竭、易引起水電解質紊亂、易發生并發癥[2]。心理特點也與其他患者不同,具有:自尊依賴心理、失落感、恐懼心理、畏老疑病心理、憶往事講當年[3]。這一特點給老年患者臨床診療及圍手術期護理帶來一定的困難。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機體應激反應差,對疼痛感覺遲鈍,當急性穿孔并引起腹膜炎時可無明顯的突發性劇痛或“板狀腹”體征,由于并存病多和癥狀的不典型,不能及時正確診斷,從而延緩治療,有時出現中毒休克才獲得診斷[4],就診時病情重,面臨生命威脅,患者焦慮恐懼、緊張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時治療,有些患者因家庭經濟困難,擔心給子女帶來負擔,不配合治療,甚至拒絕治療,心理活動復雜多樣,本組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緊張恐懼(占86.7%)并焦慮憂郁(73.3%),甚至部分患者表現為敵對偏執、不配合治療(30.0%),只有少數心態穩定(10.0%),因此圍手術期護理極為重要。
4、護理
4.1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全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幫助患者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身心狀態[5],而心理護理的中心任務是增強患者的安全感,這時醫護人員應做到緊張而又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難時遇到了救命親人,醫護人員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是贏得時間使患者轉危為安的保證,同時對患者來說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從而獲得安全感,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緩解心理從突,減輕精神痛苦,無論預后如何,原則上應給予肯定性的保證、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暗示,使患者能夠身心放松,感到安全。另外術前向患者及家屬提供相關資料,協助醫生介紹手術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效果,請相關病友講解體會,增強手術治療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②胃腸減壓是普外科常見的護理操作,也是上消化道穿孔治療的重要方法,因為胃管的置入過程對鼻咽、食管、胃是一個很強的刺激過程,患者對胃管的插入大都有緊張、恐懼、焦慮,這些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造成惡心、嘔吐、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如插入失敗更加重上述癥狀,使胃管不能順利置入,患者得不到及時減壓。在持續減壓過程中,由于疾病本身痛苦加上長時間留置胃管的刺激,使患者不能忍受而自行拔管,因此對患者及家屬的教育應貫穿于減壓期間的全過程,詳細評估患者及家屬對胃腸減壓的知識需求,說明其重要性,教給患者配合的方法與技巧,插的過程中不斷鼓勵患者,樹立信心。要交代清楚不能將胃管擅自拔除,一旦拔除再次插管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造成經濟負擔,盡量告訴留置胃管時間,使他們有思想準備,說明拔管時機,一般情況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補術或胃大部分切除術后3~5天,腸鳴音恢復,肛門排便或排氣可停止胃腸減壓。另外妥善固定胃管及吸引器,一般胃管用膠布固定在鼻尖鼻翼部,每天更換膠布,效果會更好,口鼻分泌物較多的患者可用線在鼻翼處打一個外科結,用1cm×1cm膠布固定線于鼻梁中段,一根2cm×2cm膠布固定[6]。③一般護理給予吸氧以改善呼吸困難,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積極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及酸中毒,補充血容量。監測生命體征積極做好術前準備,本組患者均于入院后2~6h內施行急診手術。
4.2術中護理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士要親切熱情接待,冬季手術室還要注意保溫,同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可靠性及需要患者的配合。術中器械操作要輕,盡量不出聲響,污染或帶血的敷料要擺放有序,盡量不讓患者看見,無影燈不要直射患者面部,醫護人員的言行要嚴謹,術中術后不談與手術無關且易引起患者猜忌的話題。配合麻醉師觀察麻醉效果和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4.3術后護理①保持呼吸道通暢:肺部感染是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嚴重時可威脅病人生命,因為老年人呼吸功能減退,大多存在體弱,較多患者術前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在48h內容易發生墜積性肺炎,有時伴有肺不張,預防措施主要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麻醉清醒前,要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肩部墊高,使呼吸道呈水平位,密切觀察呼吸的頻率、節律,呼吸音及口唇、甲床、皮膚顏色,根據患者呼吸音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如發生呼吸道阻塞,及時查找阻塞原因,必要時氣管切開。麻醉清醒后6h改為半臥位,按時協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勵病人咳嗽和深呼吸,及時排出氣管分泌物,如痰多不易咳出,可用超聲霧化吸入,必要時給氧氣吸入。本組伴慢性阻塞性肺病23例,發生肺部感染5例,發生率8.3%。②引流液的觀察:一般情況下手術后放腹腔引流管,應嚴密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記錄其色和引流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如發現膽汁樣引流液,要懷疑修補處或吻合口漏,本組1例在手術后5d發現修補處漏,經加強營養支持和通暢引流,治愈出院。③營養支持的護理:老年人全身情況差,組織愈合不良,術后常伴有持續性咳嗽、呃逆、嘔吐、腹脹、出現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癥,這些都影響傷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因此手術后營養支持非常重要,本組病例均采取外周靜脈途徑輸注,首選彈性好粗直的外周靜脈,嚴格無菌操作進行穿刺,穿刺點每日進行消毒并更換輸液貼,外周靜脈留置針的保留時間以3-5d為宜[7],若局部出現紅腫、硬結等靜脈炎癥狀,則立即拔管。全營養液24h均速輸入,為有效控制滴速,宜用輸液泵,防止因過快出現不適或過慢達不到每日需要量,全營養混合液在本院靜脈營養室的層流潔凈間有專人配制,配好后在4~8℃的冰箱中可保存48h,已開始使用則不超過24h。另外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應考慮導管感染或液體污染的可能,應立即拔管并作導管尖端、剩余液細菌培養和患者的血培養。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做好血糖及生化監測,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④并存病的護理:高齡患者常合并冠心病(本組14例)、高血壓病(10例),糖尿病(9例)等,同時高齡患者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麻醉手術耐受能力下降,手術死亡率、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高血壓病人因疼痛、緊張、氣管插管刺激易引起血壓進一步升高,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特別是手術后高血壓是發生心肌梗死的促發因素,因此要嚴密觀察,保持血壓穩定。⑤飲食護理: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后,飲食應從小量流質開始,逐漸改為半流質,盡量少食產氣食品,完全恢復正常后,可進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飲食,宜少食多餐。
總之,對高齡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要制定合理護理對策,更好的配合醫生治療,加快康復。
參考文獻
1.邱麗萍,任彥,張建新,等.惡性腫瘤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江蘇醫藥,2007,33(9):972
2.俞林沖,盛燁華,陳衛榮,等.老年上消化道潰瘍穿孔58例臨床分析.右江醫學,2004,32(2):183
3.毛鐵英,王立玲,於翠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分析與護理對策.中國傷殘醫學,2007,15(4):110
4.陳獻盛.消化道穿孔26例臨床分析.臨床醫學,2004,24(9):22-23
5.劉曉虹.護理心理學[M].上海:上海科技技術出版社,2005:277
6.孫芳梅,揚俊卿,張愛珍.胃腸減壓的影響因素及對策.中華醫學研究與實踐,2005,3(1):87-89
7.張其健,蔣冬梅.直腸癌前切除術后并發吻合口瘺的護理.當代護士,2007,3:13-14
- 上一篇:糧食直補及綜合直補政策落到會講話
- 下一篇:局長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