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運用

時間:2022-04-09 04:44:41

導語: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的運用

手術室是醫院中的一個特殊科室,不僅是因為治療手段具備特殊性,同時也是因為手術室是醫療風險的高發場所,手術中存在危險因素和安全隱患,并且很多危險是難以預料和難以避免的。為提高手術室的工作質量,降低護理風險,我院提出在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融入風險意識進行管理,通過對風險的鑒定、監控、分析和評估,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將損失和風險降到最低,以實現手術室管理的效益最大化[1]。本研究以200例擇期手術患者為主要對象,旨在評價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擇期手術的200例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過程中分組,分組方法為數字隨機表法,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兩組患者的各項資料如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從28歲~75歲,平均年齡為(51.23±2.56)歲。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的例數分別為53例、47例;年齡區間為27~74歲,平均年齡為(51.34±2.48)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組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2]:所有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意識清晰,且無嚴重內科疾病;患者自愿參與此次研究,且可積極配合完成研究;可準確填寫調查問卷等,具備主訴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無心血管或肝腎功能異常;本研究的分組方法和病例納入均符合醫學研究的倫理要求。1.2研究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手術室護理管理,根據手術室的標準流程對患者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做好護理準備工作。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融入風險意識,具體如下:首先,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意識,不斷提升護理人員對待風險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僅以患者為本,還要以護理人員為本,開展人性化的護理管理工作,根據每位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實施彈性排班制度,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且避免因護理人員自身因素造成風險事件。同時,要對手術室工作中的操作規程進行規范,減少安全醫患。其次,制定手術室應急預案,對手術室的相關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避免停電、突發火災等情況造成的護理風險。同時,要對預警報告程序進行規范,確保發生意外時可第一時間預警,能夠準確無誤的提供意外事件的相關信息,保障風險護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最后,進入手術室后,要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仔細核對,注意觀察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同時,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讓患者用最好、最放松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手術。準備好手術及急救的物品和器械,術中與手術醫師積極配合,在護理流程上要精簡,讓手術過程更流暢,盡量縮短手術時間。若手術過程中需要輸血,則需要對血型、血量、血袋號進行仔細核對,確保信息無誤后再進行輸血。術后,要注意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態,監測患者體征和面色的變化,避免造成二次損傷。1.3評價指標及標準。評估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采用百分制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護理技能、消毒清潔、服務態度,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人員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工作質量越好[3]。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兩組患者對于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患者滿意度主要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的滿意等級是非常滿意,其次是基本滿意,最差為患者不滿意,計算兩組的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度+基本滿意度),并對兩組的患者滿意度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4]。對兩組的護理管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進行統計,計算比較兩組的護理管理風險事件發生率。1.4統計學處理分析處理數據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指標表示為例數/百分率,檢驗方法為卡方;計量指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t。若統計值PP小于0.05,則說明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評分。經比較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評分,觀察組在護理技能、消毒清潔、服務態度方面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2.2比較兩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0%,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2.3兩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分析。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發生護理管理風險,風險事件發生率為1.0%;對照組中有7例患者發生護理管理風險,風險事件發生率為7.0%(P<0.05)。

3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中有特殊且重要的位置,承擔著需要手術患者的治療工作,而每位手術患者需具備個體差異性,包括疾病方面的不同和患者自身情況的差異,多變因素較多,容易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因此,在手術室工作中,要不斷提升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工作質量,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5]。

本次研究比較了手術室護理管理中常規護理管理與融入風險意識的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發現,在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融入風險意識能夠大大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質量,護理人員在護理技能、消毒清潔、服務態度方面的評分更高。并且,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更高,可達到96.0%,從患者的角度上體現了護理管理工作的突出優勢。此外,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加入風險意識可以大大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在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通過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讓護理人員具備風險識別意識和風險管理意識,并注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人性化,體現出了對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尊重。在運用風險意識時,手術室管理工作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可根據暴露出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不斷提高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工作質量,降低風險事件和糾紛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手術室護理流程的規范性,同時也可讓醫院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綜上所述,將風險意識應用到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中可大大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且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同時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可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宋巖.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02):229~231

2樊娜.風險意識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融合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2):131~132

3劉琦,王穎,劉瑩,等.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2):51~52

4黃榮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意識管理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7):101~102

5黃晶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意識管理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7):162~163

作者:羅婉飛 李愛紅 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