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課堂教與學方式的思考

時間:2022-04-14 10:21:22

導語:初中化學課堂教與學方式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課堂教與學方式的思考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對獲得化學知識的需求在發生改變。通過對學生喜歡化學的原因、演示實驗對教學的影響、提高學習效率的方式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針對分析結果對教學提出建議:要充分發揮演示實驗在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適當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以促進教學互補,適當考慮個體差異設計教學環節,學校要結合校情頂層設計教師業務素質培訓方案。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與學方式;教學改革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教學形式及策略與時俱進,教師的教學手段,師生、生生的互動形式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因所處年齡階段的一致性決定的心理、生理特點,歷屆學生所呈現的學習動機、獲取知識的途徑、合作對象等方面不會有明顯的差異。而授課群體的教師因年齡、教齡、性別等因素的不同,導致教學思維、手段存在有較大的差異,不同學科也因其學科思維、教學內容的不同存在有一定的差異。[1]基于此,為客觀了解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利于有效指導教師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對本區域全體九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節點設在畢業前夕,以便能真實體現學生對化學學科及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

一、基本情況

為使調查數據更具有說服力,本次調查涵蓋區域內所有九年級的共38個教學班,被調查的班級均采用平行形式分班,生源均為自然狀態下形成,涵蓋社會各個階層家庭孩子,包括一定比例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庭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在學生獨立完成問卷的情況下,對1034份有效問卷進行了分析,其中男生521份,女生513份。問卷涉及授課教師24位,其中女教師19位,男教師5位;教齡小于5年的3位,介于5-10年的5位,介于10-20年的7位,教齡大于20年的9位。

二、問卷分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我們在編寫問卷時盡可能體現其學科特點,以利于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問卷將預設的問題和分析角度相互穿插、糅合在一起,供學生選擇,這樣便于反映學生的真實想法,對教學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學生喜歡化學的原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學生喜歡化學課的興趣點是什么?問卷分析顯示,學生喜歡上化學課的主要原因是化學實驗,該比例為34.2%,其中女生在該方面的比例高出男生11.0個百分點;其次是“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冶的選項,占26.3%;選擇“喜歡科學類學科冶的學生比例為20.0%,其中男生在該方面的比例高出女生9.3個百分點。因“老師人格魅力/講課精彩冶的原因而喜歡化學的只占16.4%。可見,學生喜歡化學的興趣點在凸顯化學實驗的前提下,注重化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無處不在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健康,調動了學生立足生活實例探究化學問題的熱情(見圖1)。圖1學生喜歡化學的原因從教齡角度分析,“化學實驗冶對學生的誘惑力與教師教齡成反比,教師的魅力/講課精彩對學生的吸引力與教齡成正比。由此可見,年輕教師的熱情、細致及對做實驗的熱衷是調動學生喜歡化學的主因,老教師嫻熟的教學手段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喜歡科學類學科冶比例隨著教齡的增長而增長(教齡小于5年的教師除外),說明隨著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嫻熟的教學策略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科思想,影響著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情;教齡小于5年的教師出現異常現象,反映出新入職教師在教學中會更多地拓展教材以外的科學知識(這一點在聽取不同教齡教師隨堂課的過程中得到了驗證),加之新教師更樂于與學生密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二)演示實驗完成率情況分析

化學與實驗的關系密不可分,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是化學知識的“發源地冶。在化學教學中,充分運用化學演示實驗,就能夠提升課堂效率[2];演示實驗還可以生動地闡明化學原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理解物質變化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教會學生使用儀器,培養技能,進而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興趣。[3]雖然學生喜歡化學的原因各異,但問卷顯示,演示實驗才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主動力,這表明作為立足實驗研究問題的學科,化學實驗在教學中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問卷中,有95.0%的同學認為演示實驗會提高自己的聽課興趣。而對于“課本上的演示實驗老師如何對待冶這一問題,學生回答差異較大,選擇“幾乎都做演示冶、“做大多數演示實驗冶的同學占62.5%。隨機抽取5位教師統計數據分析(見圖2),發現即便是同一教師任課班級的學生所選答案也各異,如A、B教師所任班級,有超過五成同學認為老師“做大多數實驗冶,但還有約25.0%的同學認為老師只做少部分演示實驗;E教師的統計數據更是感覺自相矛盾。說明有限的演示實驗難以滿足學生對實驗演示的期望,學生不僅希望演示所有的實驗,甚至希望教師額外增加演示實驗或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偶有未演示的實驗就感到失望。由此可見,實驗在化學教師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學生學習化學的途徑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方式分析

學習效率存在有個體差異[4],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和解決問題的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結合教學實際,問卷主要對課上獲取知識的形式和課后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行了調查。1.課上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佳形式分析學生學習最終的目的是掌握知識,課堂是教師完成其教學行為的主渠道。問卷數據顯示,30.0%的同學認為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是教師講、板書演示,其中女生在該方面的比例比男生高出8.0個百分點;36.0%的同學認為利用實物投影、PPT等電教手段獲取知識的效果優于其他手段,其中男生在該方面比女生高出6.5個百分點。可見,對于新知識“言傳身教冶、“視覺沖擊冶等觸及感官的教學手段令學習者印象深刻。同時也看出性別差異對傳授知識的形式要求有差異,獲取新知識途徑上有所不同。僅有13.0%的同學認為課堂上小組合作、相互討論獲取知識的效果好。可見,在常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與教學行為占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即便是依托電教手段完成教學任務,也是通過課前教師預設行為傳授知識的,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可動。教師可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生合作的環節,以利于從學生思維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多角度落實教學任務。問卷中通過試卷講評獲取知識的比例不足10.0%,可見,對于接受新知,簡單的自我預習、自我思考遠不及通過教師的預設與系統的教學行為接受得快捷、細致、全面、深刻。2.課后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分析教師一般認為學生在處理作業中存在的問題的理想途徑是通過教師的分析,將教師的思路轉化為學生的解題方法。但實際數據顯示,只有17.0%的同學能做到請教老師,45.5%的同學采取了“與同學相互討論冶的形式解決問題。也即課上依靠老師傳授為主,課后出現問題依靠小組合作、互相交流是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最理想途徑。可見,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如果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教師給予恰當的引導、點撥,則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有28.0%的同學選擇了“自己查書、筆記或是其他資料冶,這部分學生可能是礙于面子不愿把自己的問題擺在同學面前,也可能是惰性使然,所以教師有必要硬性要求學生結成學習小組,給學生在平等交流的過程中創造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在解決問題的途徑上,性別差異明顯。“主動請教老師冶的男生比例(25.0%)明顯高于女生(10.0%),而“與同學相互討論冶女生比例(50.0%)明顯高于男生(39.0%)。體現了男生張揚,樂于和老師探討,甚至于問一些自己想當然的問題;女生內向,更側重于把問題交給自己的交際圈解決。同時還發現,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教師教齡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可見,學生選擇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教師是否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度、教師的教學行為等沒有必然的聯系,也進一步印證了學生具有交流合作的欲望,但也渴望平等。當在交流中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結果時,約28.0%的同學選擇了借助筆記或查資料解決問題,比例遠高于請教教師。

(四)多媒體使用情況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更需要信息技術輔助。調查發現,化學課上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比例較高(見圖3),且對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有72.9%的同學選擇了“老師經常使用多媒體(包括PPT課件、視頻播放、電子白板等)冶電教手段輔助教學,說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比較普遍。選擇“老師經常使用電教手段冶的同學中有49.0%的同學認為電教手段有利于自己學習效率的提高,而有51.0%的同學并不認同信息技術在獲取知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見,同樣的教學行為,因學生自身內在的因素不同而導致接受知識的效果不同,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設計多形式的教學行為,既能防止單一教學形式引起學生思維疲勞,又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還能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但數字化時代教學改革并非一帆風順,還是存在有諸多問題[5],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調查顯示,作為新興的電教手段———白板,選擇比例極低,可見雖然現代化達標配備了設備先進的白板系統,但因教師使用頻率低,沒有真正發揮白板服務教學的優勢;多媒體使用情況教師個體間差異較大,與教齡相關性不大,說明與教師的教學習慣、風格有關,或與學校的行政推動力度有關。圖3化學課教師使用多媒體情況(五)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分析教師因素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之一。調查顯示,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與教師的教學風格有關(見圖4)。學生理想中的化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依次為“講解知識生動、細致入微冶、“幽默、課堂氛圍活躍冶、“知識面廣、課內外拓展豐富冶、“嚴格要求、思路嚴謹冶。但學生對現實教學中的教師評價排在第一位的是“嚴格要求、思路嚴謹冶,與學生理想的比率相當的是“講解知識生動、細致入微冶。教師的幽默度、課堂活躍度與學生期望值要求甚遠,相差近20.0%。現實中教師的知識面、課內外拓展也難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圖4理想中的化學教師與現實中教師對比分析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與教師的教齡有關(見圖5)。可以看出隨著教齡的增長,靈活駕馭知識的能力在提高,能生動細致地把問題講清楚,講授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拓展知識面。特別是在對知識的講解方面,新老教師的差異明顯,所以年輕教師要46多聽老教師的課,從老教師那里汲取經驗、精華,使自己迅速成長;要多與學生交流,從學生的問題中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利于自己在教學中及時更正;要在備教材、備知識、備學生、備教學環節等方面多下功夫,備足原材料,才能在教學中信手拈來、得心應手。教齡就是功夫茶,下功夫能縮短自己成長的歷程,功夫到了,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就有了。

三、對課堂現狀的思考

通過對學生喜歡化學的原因、演示實驗對教學的影響、提高教學效率的方式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方面進行的問卷調查,針對上述分析結果對教學進行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議。(一)發揮演示實驗在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實驗事實說話比簡單的說教更具有說服力,因此需要教師重視實驗教學,讓實驗成為學生參與學習、體驗化學科學的主陣地。但從調查的結果來看不甚理想,在下校聽課課間,隨機與學生聊天中得知有“說實驗冶、“看實驗冶、“讀實驗冶、“記實驗冶的現象,即教師說現象、學生看錄像、書上讀一讀、本上記筆記。因此,建議學校管理層有必要隨時督促實驗教學的落實,確保按課標要求開齊開足實驗,甚至有必要立足教材拓展實驗教學課程[6],開發學生參與實驗的潛力,調動學生創新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實驗成為促進學生學習化學、熱愛科學知識的動力源。(二)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促進教學互補合作學習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式和策略,被教師廣泛采用,因而教學效率得以提高,理論與實踐也趨于成熟。[7][8][9]化學學科問題探討機會多,完成實驗操作也需要互相合作,教師有必要因教學需要隨時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其中,既有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又有學生之間的合作;既有課上合作學習與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活動,又有課后問題的討論,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在生生合作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層次和性格特點,結成學習小組,給學生搭建平等交流、相互討論問題的平臺。借鑒已有實踐經驗[10],建立組內監督機制,形成互查、互問、互學、互助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因男女生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最佳途徑不同[11],討論問題的角度和課堂生成的立足點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為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組建小組時應考慮男女生搭配,達到相互學習、互通有無的最佳合作效果。(三)教學中適當考慮個體差異設計教學環節學生個體因性別、先天因素等原因,接受知識的能力和途徑存在一定的差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應用形式多樣的教學環節落實教學任務[12],以迎合不同類型學生對教學形式和手段的需求,避免單一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產生倦怠感。在用PPT等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時,恰當的板書與屏幕內容相呼應,既有利于對知識點的強調,又能避免學生因長時間注意屏幕而產生視覺疲勞,還能借助簡煉的板書歸納課堂小結。因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潛能各異,教師有必要設計恰當的師生互動、小組討論、點評講練等活動,調動學生各個感官參與其中,眼手口耳并用,激活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潛能。(四)結合校情做好教師培訓方案教育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教育體制也應該應勢而變。教師的意識、理念跟不上變革,必然會繼續穿新鞋走老路。即便組織了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也還是存在諸多不盡人意之處。[13]一斑窺豹,從化學學科課堂狀況可知,新時代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需有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幽默風趣、講解生動、形式新穎的課堂教學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學校既要組織好專業知識的校本教研與提升培訓,又要做好課堂文化建設培訓和多媒體輔助教學培訓,提高教師將專業知識與教學輔助工具有機結合的能力,鼓勵教師創設和諧、活潑、高效課堂氛圍,以順應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如何結合校情做好師資培訓頂層設計方案,是學校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四、結語

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過程,不論獲取知識及課堂教學的形式如何豐富多彩,現實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預設與引導。化學課堂因化學實驗的特殊地位,更需突出實驗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因此,作為教學設計者與實施者,化學教師要發揮優勢設計教學環節,以彌補不足;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點,建構好化學實驗—課堂互動—輔助教學三者的關系;針對學生獲取知識途徑的不同,處理好獨立思考—師生互動—小組合作的關系。教學大環境也在影響著教師教學設計的方向,學校管理者要設法營造積極向上、合作有為的教學氛圍,以利于推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致謝:在問卷調查過程中,課題組成員羅海紅、成翠、王春芳、于榮、張敏等老師協助完成了問卷組織工作和大量數據的整理工作,在此對參與課題的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者:劉補云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海濱教研中心

參考文獻:

[1]劉補云.中學階段各學科相關系數差異分析及教學建議[J].考試研究,2016(5).

[2]徐錫有.實現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有效教學的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2).

[3]樓啟正.如何提高化學演示實驗的效果[J].化學教學,1996(6).

[4]連四清,馬淑杰.高中生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個體差異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09(2).

[5]曹貝貝,李純.數字化時代教學改革的支持系統[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1).

[6]吳飛飛.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課程的拓展研究[J].化學教與學,2016(3).

[7]郝琦蕾,姜凌娟,王建保.合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4).

[8]劉煒,方蘭,李秋元,等.化學課堂“教冶與“學冶互動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0).

[9]楊勝武,歐啟學.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化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初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4).

[10]黃芳葵.小組合作學習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6).

[11]鐘君.天津學生數學學習的性別差異[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4(4).

[12]高虹潔.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的辨析[J].發現(教育版),2016(9).

[13]郝德賢.國內教師培訓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2001-2014)[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