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思達如何優化高中化學教學

時間:2022-05-11 04:23:23

導語:讀思達如何優化高中化學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讀思達如何優化高中化學教學

摘要: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讀思達”教學法對于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文章以最新蘇教版化學1(必修)“氯氣的性質及應用”教學為例,探討“讀思達”教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讀思達”教學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高中化學

2018年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按照新課程方案的要求,化學作為選考科目,想要被學生青睞,單憑化學可報志愿較多是遠遠不夠的。筆者以本校915名2021屆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發現選考化學的學生數量并不樂觀,見表1。通過這些數據的對比,我們會發現:同樣作為選考科目,選考化學的人數是最少的,只有選修生物人數的一半。化學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富有活力的學科,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選修化學的人少了,意味著我們為國家輸送這方面的人才就少了。那么如何優化化學課堂,讓化學成為學生們“追捧”的科目呢?作為化學教師,筆者認為應該改革教與學的方式,為學生輕松、愉快、高效率地學習化學提供可能和幫助。

一、“讀思達”教學法優化課堂教學的思考

余文森教授的“讀思達”教學法,為化學教學打開了“天窗”——指明了教學方向,大大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能更好地落實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課堂轉型的關鍵[2]。傳統的化學教學,通常以教師為主體,課堂采取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美其名曰: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學生學得疲憊不堪,教師教得相當辛苦。老是會聽到部分同行感慨:“原題重現都不會,現在的學生,上課的效率怎么這么低?”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讀思達”教學法對于改變這種困境,很有幫助。

(一)閱讀: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有數據顯示:人類接受知識主要是靠視覺和聽覺,其中視覺占了83%,聽覺占了11%。為什么不讓學生自己看,“自己讀”呢?“自己讀”,不是讓教師當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而是讓課堂轉型,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教師通過集體備課、集體教研、個人再備課的方式,將本節課的所有備課資料整理歸納,并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借助智慧教學手段或者借力“微課”模式,讓學生圍繞教材進行閱讀,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在讀的過程中應“動眼、動手、動腦”。“讀”是大腦對認知的輸入和對信息的吸收,閱讀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習能力。不會閱讀的學生,其實都是潛在的后進生。

(二)思考: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閱讀和思考是不可分割的,思考需要閱讀作為基礎,只有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才能思考出問題,思考出辦法,否則就成空中樓閣、無源之水了。“思”即思考,思考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品質,事實證明,善于思考的人必定會受益匪淺。學生可以在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完成教師關于本節課所設置的題目,通過對這些題目的思考,以及閱讀過程中對疑惑的思考,從而真正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體現。

(三)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只有能夠準確清楚地把閱讀和思考的內容表達出來,才能讓別人知道他的意思,才能打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彼此的心靈才能產生碰撞,從而產生共鳴。只有表達出來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才能為自己所用。“讀思達”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其中“閱讀”是基礎,是課程得以開展的前提保障;“思考”是關鍵,是理解課程的重難點和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核心環節;“表達”是提升,是對課程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小結,只有將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真正概念上的學習。

二、踐行“讀思達”教學法,優化課堂教學最新蘇教版化學

1(必修)“氯氣的性質及應用”是學生步入高中以來第一次系統地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Cl2不僅是鹵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同時為后面的元素周期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2]。接下來,筆者以“氯氣的性質及應用”為例來講解“讀思達”教學法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如何更好地落實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在上課的前一個晚上,筆者將備課組集體研究制定的導學案,提前印發給學生,這個導學案包含有三大內容,分別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導學流程,其中導學流程又分為四個環節:基礎感知、探究未知、典型事例、當堂檢測,要求學生借助導學案,提前預習。第二天上課時,因為學生已經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對本節課的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為了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氛圍,筆者會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如下例:教師:身邊的化學:大家在清洗廁所時,為了提高清洗效率,有沒將84消毒液與潔廁液混合使用?學生:兩者混合出現氣泡。(讓學生“表達”)教師:投影84消毒液與潔廁液的說明書和注意事項。指出二者混合使用出現的氣泡就是Cl2,會使人中毒昏迷。學生:為什么會產生Cl2?(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設計意圖:教師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表達”所見現象,通過“閱讀”說明書和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思考”Cl2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為接下去的實驗探究做好鋪墊。

(二)開展實驗教學,提升多元能力

教師:能否設計實驗來驗證大家的猜想?教師演示:取一干燥潔凈的無色透明塑料瓶,擠壓,排盡空氣,將84消毒液和潔廁液迅速混合,擰緊瓶蓋。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預測實驗結論。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扇聞氣味。(請學生代表“表達”實驗現象和結論)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實驗現象,“思考”產生該現象的原因,結合導學案和課本“表達”實驗結論,落實了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了學生觀察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并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教師:溫故而知新,同學們結合以前所學的非金屬的通性,預測Cl2有哪些性質?打開課本第60頁,觀看視頻,完成表2.教師小結:在一定條件下,Cl2能與絕大多數金屬發生化學反應。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閱讀”視頻信息,“思考”預測實驗現象,最終結合導學案和課本,“表達”實驗現象和結論,完成表2,落實了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同種類別物質的性質相似,推理分析:O2不易溶于水,CO2能與水反應,那么Cl2能否與水反應?結合課本第61頁的實驗探究。學生:1.氯水久置與新制成分上有何不同?2.干燥的Cl2有沒有漂白性?3.新制氯水應怎樣保存?(讓學生“思考”)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驗證大家的猜測。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產生合理的實驗方案,學生分組實驗。學生:(1)Cl2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2)新制氯水的成分:Cl2、HClO、H2O、H+、Cl-、ClO-、極少量OH-久置氯水的成分:H2O、H+、Cl-、極少量OH-(3)HClO有強氧化性、漂白性。(4)新制氯水的保存:棕色試劑瓶避光保存。(讓學生代表“表達”實驗結論)完成表3:設計意圖: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實驗方案,產生合理實驗方案后,分組實驗,最終請學生代表“表達”實驗現象和解釋該現象產生的原因。于此,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分析推理、實驗探究和動手試驗的能力。

(三)結合身邊化學,培養環保意識PPT展示

Cl2泄露的新聞情景和提出問題。教師:如何應用化學知識處理Cl2泄露?(讓學生“思考”)學生:用強堿吸收,常用NaOH來尾氣處理。(學生“閱讀”導學案,“達”出結論)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新聞信息,“思考”補救措施,“表達”可行操作方案,落實了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樹立關心生活、關心社會的態度,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應正確合理地利用化學物質。PPT展示:工業生產漂白粉的工業流程。學生: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通過“閱讀”信息)設計意圖:學生“閱讀”工業流程,“思考”反應的實質,“表達”應用的原理,落實了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回歸生活,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四)激發合作意識,擴散高階思維

教師:完成本節課關于Cl2的性質與應用的思維導圖制作。這個環節允許同學間互相幫助,交流討論,然后請一位學生代表上臺講解他們制作的思維導圖,鼓勵其他同學補充說明。教師:小結:Cl2是種有毒的、黃綠色的、可溶于水的氣體,該氣體能與水反應,生成氯水,氯水的成分有:Cl2、HClO、H2O、H+、Cl-、ClO-、極少量OH-,其中有漂白性的是HClO,HClO不穩定,見光易分解,應避光保存。Cl2的化學性質較活潑,滿足非金屬的通性,在一定條件下,可與絕大部分金屬單質發生化學反應。Cl2有毒,常用NaOH來尾氣處理,工業上可用于生產漂白粉。完成當堂檢測。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總結課堂的重難點,“思考”討論,制作出Cl2的性質與應用的思維導圖,最終請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并“表達”制作該思維導圖的依據,落實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三、“讀思達”優化高中化學教學的反思

(一)踐行“讀思達”教學法初見成效

現在,筆者的化學課堂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課前學生自主預習的意識加強了,能獨立專心地閱讀預習資料,積極高效地完成教師課前布置的任務;課堂氣氛活躍有序,人人踴躍參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很好的體驗,分組活動,分工明確,生生探討,師生探討,互相學習,表達流暢,加強了創新意識,實驗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課堂效率大大提升;課后學生們若是還有問題,會繼續探討,實在爭執不下的問題,或請教教師尋找答案,或通過查找資料尋找答案,能認真獨立完成教師課后布置的鞏固練習,完成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二)踐行過程存在不足及改進措施

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較為被動,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即使教師將導學案提前分發,也靜不下心來閱讀,沒有耐心思考,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信心表達自己的思想。針對這些學生,筆者的改進措施是:加強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小組長的分配引領作用,教師積極配合小組長,用心引導這部分學生利用學習資料,適當鼓勵,尊重、賞識學生,適時根據學生的思維起伏、情感波動調節教學環節,及時點撥,及時調控,確保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學1(必修)第一版[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周業虹.基于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化學教學,2016(8).57

作者:曾玉云 單位:莆田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