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非電解質比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09:22:00
導語:電解質非電解質比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確全面地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離子反應的本質,而且對于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也很重要。對初學者來說往往在此處感到不易掌握,甚至影響到后面內容的學習。究其原因是不能夠正確地全面地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下面我們對這兩個概念上進行多角度的分析,達到較全面認識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從概念上認識
我們學習任何一個科學術語都要從概念上理解和深化。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在水溶或熔融狀態都不導電化合物。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判斷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標準:
[1]該化學物質必須是化合物
[2]該化學物質必須是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導電,則為電解質
[3]該化學物質必須是溶液或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則為非電解質
當我們遇到一種陌生的化學物質——Fr,判斷過程如下:Fr是單質,不是化合物,不滿足[1],所以Fr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再如NaBr,滿足[1],且溶解或熔融都有NaBr=Na++Br-,滿足[2],所以NaBr是電解質。還有難溶物AgCl,不溶于水,但在熔融狀態下:AgCl=Ag++Cl-,能夠電離出離子,滿足[2],所以AgCl是電解質。
可見我們只要牢牢地抓住概念本身就可以深刻認識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2.從本質上認識
從本質上認識是對概念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徹底理解概念的過程。電解質導電是一種現象,其本質是有自由移動的離子,電解質應當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自身能電離出離子的化合物。
如H2SO4溶于水:H2SO4=2H++SO42-,是其本身電離出離子,所以H2SO4是電解質。而SO3溶于水:SO3+H2O=H2SO4,H2SO4=2H++SO42-,可見電離出的離子不是SO3本身電離出的離子,所以SO3不一定是電解質,SO3熔融狀態下也不能電離出離子(下面有介紹),所以SO3是非電解質。又如CaO溶于水:CaO+H2O=Ca(OH)2,Ca(OH)2=Ca2++2OH-,同樣電離出的離子也不是CaO本身電離出的離子,但是CaO在熔融狀態下:CaO=Ca2++O2-,所以說CaO是電解質。
由此可見,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本質區別在于化合物自身在溶液中或熔融時能否發生電離。
3.從結構上認識
化合物分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離子化合物都是電解質,共價化合物有的是電解質有的非電解質。對離子化合物而言,構成它的微粒就是離子,如NaCl、NaOH等當他們加熱至熔融狀態時,其中的離子就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導電。當將它們溶于水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離子離開固體表面進入溶液,成為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導電。因此,離子化合物都是電解質。對共價化合物而言,構成它的微粒是分子,如酒精、硫酸等。當它們處于熔融狀態時(實際上為液態),它們仍以分子形式存在,故共價化合物在熔融狀態下不導電。當它們溶于水時,有兩類情況:一類如H2SO4、HCl等在水分子作用下發生電離,生成可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導電;另一類如酒精、蔗糖等在水分子作用下不能發生電離,因而不能導電。因此,共價化合物有的屬電解質,有的屬非電解質。
4.從類型上認識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還與化合物的組成,分類有關,并且呈明顯的規律性,一般的說:
酸、堿、鹽、堿性氧化物、呈酸性的氧化物以及水都是電解質
呈酸性的氧化物、中性氧化物(水除外)、多數有機物(如烴、鹵代烴、醇、醛、酮糖、酯)和不呈酸性的氧化物都是非電解質
從類型上判斷化合物是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具有簡單,快速的特點,但需要基礎知識較多,不能一蹴而就,需慢慢積累,屬應用層次。
- 上一篇:化學相異構想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建筑幕墻應用問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