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時間:2022-09-30 09:44:40
導語:化學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初中階段的新學科,學生對之興趣濃厚,然而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使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逐漸“降溫”.為此,探討化學教學新思路、提高化學課堂效益,值得我們探討.文章基于初中化學教學的低效現象入手,提出探索化學教學新思路的課題,提出探究學習的觀點,從還課堂給學生、還時間給學生、注重啟發教學等方面,談教學實踐,探討提高化學課堂效益的幾種感悟和體會.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教學;探究學習;啟發教學;主要策略
九年級才開始學習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新生事物”,對化學充滿好奇、熱情和激情.可是,經歷一段時間的學習,課堂上教師的“講”知識的方式、“應試教育”的態勢的沿襲,化學課堂無趣乏味,使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驟減.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探討化學教學新思路,提升化學教學效果,意義重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把時間還給學生
有效教學的主要參考系數是學生的參與率、課堂時間占有率以及教師的時間占用率.傳統教學,教師“一言堂”,從頭講到尾,45分鐘是教師的天地,課堂由教師主宰,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權、沒有探究權.教師應減少課堂時間的占有率,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路人、領路人,在導入、講授等壓縮時間,精講精練,學生就有足夠多的時間自主探究.《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學,課堂開始,教師巧妙抓住“奇妙”二字,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以從意大利的某地的“屠狗洞的秘密”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的意識,再以“猜猜他是誰”的謎底的探討而接示課題———奇妙的二氧化碳,引導學生從謎面的“植物糧食”、“滅火先鋒”、“粉刷匠”、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等關鍵詞和多面性而啟發學生初步感知二氧化碳的“奇妙”.引導學生說出是“二氧化碳”,并提出問題: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體積比是多少?對地球上的生命有什么意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產生又是怎樣消耗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等,問題提出,為學生課堂自主先學指出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也使學生明確和把握了學習的重點,之后,放手課堂,讓學生帶著任務、帶著問題走進教材,或自主或合作,給他們自主構建知識的時間和平臺,讓他們自主交流所構建的知識的學習體會,充分彰顯“學習為中心”的理念.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
“探究”一詞,說白了就是“刨根問底”,誰“刨根”、如何“刨根”、誰“問底”、怎么“問”,“刨根問底”的最終結果是“問底”,也就是我們說的“尋求答案”,既然是“尋求答案”就不再是教師的給予,學生的被動接受.而是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把課堂交給學生,留給他們思考、交流、討論的時間,讓學生的不同的聲音在教室中響起,讓他們自主發言,敢于質疑和找到析疑的方法和路子,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使之會學習、樂于探究.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這一性質的實驗,傳統課堂上是教師做演示實驗,而新課改倡導改變學習方式,給學生實驗的任務:你能根據一些事實或者用實驗驗證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問題和任務提出后,教師就放手課堂,讓學生們或自主設計,或合作探討,自主設計出不同的試驗方法,教師只需要在教室中隨時提供幫助和引導,而不是“包辦”一切事宜.如學生們在設計和進行不同的實驗中,教師可以隨時根據進程而設計新的任務和問題,如教師在學生實驗時,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的產生?是不是化學變化?教師提供信息“石蕊試液遇到酸變紅”,為學生驗證生成新物質,為化學變化的探究提供了方法的指導……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知識的主人,教師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策劃者、指導者,也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三、注重啟發式教學
啟發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目的是引導學生“發”,對于“啟而不發”的學生在“啟”直到“發”為止.如對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探究,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碳酸飲料而入手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探討化學知識,意識到化學學習的有用性.如教師提出生活化的問題:一瓶雪碧,打開瓶蓋,搖動震蕩,你會發現什么現象?這一問題,對學生而言不陌生,憑經驗就可以得出答案,而這個生活化問題,恰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好素材,教師繼續設計任務:你能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汽水中的氣體是什么氣體嗎?體現了這種氣體的什么性質?請你設計實驗步驟、設計實驗簡易裝置,再進行試驗探究,寫出實驗報告.這樣的問題引領、任務的設計,給學生創新探究學習,給“啟發學習”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有效探究.此外,“啟發式教學”除了問題設計、活動的引領、提高實驗能力以外,還不能忽略情境教學的創設濃厚氛圍的“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創設情境,給學生的探究學習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如上文提到的“屠狗洞的秘密”的導入、猜謎語的導學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欲望,引發他們的注意力和學習欲望.再如《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的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復習提問而引入新課的學習:什么叫燃燒?燃燒的條件是什么?如何滅火?等問題的思考,而“溫故知新”———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以“一氧化碳是隱形殺手”而提出新的探究任務:CO有毒,對環境污染嚴重,那么,CO就真的沒有作用嗎?如何避免CO中毒事件的發生等等,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將學生的探究欲望之火點燃,為有效課堂的創建推波助瀾.創新課堂,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我們的課堂、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利用學講,巧引妙導,并積極探討開展探究學習的有效策略,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發展,成為具有探究、創新意識的新型人才.
作者:郭靜 單位: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潘定穩.初中化學實施探究學習的策略[J].化學教學,2005(10).
[2]吳肖燕.初中化學探究學習的實踐策略淺談[J].快樂學習報,2015(01).
[3]金新華.基于有效探究的教學嘗試———初中化學“課外實驗”欄目教學探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12).
- 上一篇:淺談化學教學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 下一篇:多媒體課件在化學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