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24 03:20:56

導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生物化學作為醫學類院校的基礎性課程之一,生化實驗是該學科教育的重要構成內容。如何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及時優化與完善傳統實驗教育模式,是醫學類院校育人模式創新改革的關鍵性問題,亦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在闡述“互聯網+教育”概念的基礎上,探索“互聯網+教育”視域下生物化學實驗教育模式創新對策,以期為醫學類院校教改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生物化學教學;實驗教學模式

作為生命科學的基礎性學科,生物化學不僅是理論學科,還是實驗學科。近些年,生物化學技術迅猛發展,如何在教育工作中完善與優化傳統實驗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育體系革新的關鍵課題,也是優化教育質量的重點。伴隨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逐漸邁進并改變著民眾生活。2015年,“互聯網+”戰略正式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并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戰略。教育作為“互聯網+”時代下深受重視的領域,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帶來發展新機遇。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校應借助互聯網教育資源,革新以往生化實驗教育模式,落實學生自主學習,培育其創新精神與能力,進而提升教育成效。

一、“互聯網+教育”概念分析

真格基金創始合伙人王強表示,“互聯網+教育”無疑會生成智慧教育。“互聯網+教育”是伴隨當前科技的持續發展進步、互聯網科技和教育領域融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信息技術當前已融入社會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當中,以信息化為基準的顛覆性變革悄然發生。現代信息社會下,互聯網具備方便、高效與快捷傳播的特征,并且在學生群體的生活與學習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也以學生學習助手而存在。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們上網交流與學習的能力,助力學生開拓視野與增長見識,還可以更加高效的技法提升學生群體好奇心及求知欲,更能切實培育學生群體勇于探究以及獨立思考的優質行為習慣,進而全面培養及教育國家未來接班人、建設者。

二、“互聯網+教育”視域下生物化學實驗教育模式創新對策

(一)建設生物化學實驗線上教育平臺。伴隨互聯網技術發展,我國各所高校相繼推出線上教育平臺,內容大致涵蓋課程介紹、教育大綱、教師信息、教育安排、課程通知、教育材料、課程作業、教學筆記以及課程問卷等,用于為學生群體提供答疑輔導、學習導航以及在線離線課程等教育服務。多所高校基于此平臺展開生物化學實驗教育線上平臺的創建,其主要特征呈現在將學生個體視作中心,提升師生互動效率與學生學習成效,可強化教育平臺所具備的交互動能,提倡為學生群體提供有效且及時的服務。現如今,智能設備在大學生當中普及率較高,運用手機終端的教育APP也持續涌現。在生物化學教育活動中,學校可嘗試運用超星學習通等有關APP。專業教師在線上平臺推送教育資源,而學生可隨時利用手機終端APP查閱有關內容。相比電腦終端線上教育APP,手機端APP能夠發揮其課堂簽到以及隨堂測驗等作用,便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反饋數據,從而達到較佳的教學成效。(二)優化生物化學實驗教育內容。近些年,各院校教研室均提出兼顧基礎性與先進性的生物化學實驗教育大綱。此教育大綱刪除或者合并部分陳舊與重復性的實驗教學,保留并延伸呈現生物化學實踐教學前沿性的內容,并依據互聯網+教育理念創新實驗教育內容體系。首先,篩選基礎性實驗內容。生物化學的基礎性實旨在培育學生常規實驗儀器運用與基本技能。教師可參照互聯網教育平臺資源精心篩選基礎實驗,如蛋白質的鹽析、質粒DNA提取、SDS-PAGE、sALT活力測定以及米氏常數測定等等。這些實驗不但涵蓋生化基礎實驗技術,譬如分子量測定、生物大分子分離提純、離心法、含量測定等,而且也觸及凝膠成像儀、離心機、電泳儀、紫外透射儀以及恒溫振蕩器等較為常見的實驗儀器應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實驗儀器與實驗流程,隨后引導學生自主實驗,通過上述基礎性生化實驗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基礎技能與儀器使用能力。其次,整合綜合實驗。教師可經過小范圍生化實驗教改試點后,設計綜合實驗教育內容,如酪蛋白提取、純化以及含量和分子量測定等實驗,借助綜合生化實驗教學,學生可基本了解生物大分子分離提取與檢測的具體流程。(三)創新課下信息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們學習進度與成效有助于教師針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優化教育工作和學習質量。借助生化實驗教育線上平臺,教師可及時掌握所教學生的學習特征,把握學生線上學習頻率與時長,從而及時針對自身教育手段加以改進,以達到提升教育質量的效果。而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展開教學反饋便是優化教育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往教學反饋常常通過紙質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不但發放問卷費時費力,而且問卷回收率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進而無法全面且準確的反映學生對于教師教育成效的評價。借助線上教育平臺實施問卷調查,不僅可減少能源損耗,還有助于問卷統計和回收。

綜上所述,如何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凸顯其主體地位,始終是困擾教育工作者的難題之一。“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創新優化生化實驗教育模式,由以往封閉課堂向開放式課堂轉變,引進外部教育資源及教學能量,促使生化實驗教育內容實現更大的覆蓋面,并推動學生群體改變學習習慣,創新學習策略,呼吁學生線上線下結合展開學習,可培育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并在互聯網技術的助力下,促進生化實驗教改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倪志華,楊麗坤,張晗,葛欣,孫磊,周艷芬,武金霞,張瑞英.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86-87

[2]宋嵐,周芳亮,程莉娟,徐朝軍.“互聯網+”生物化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09):709-711

[3]卞筱泓,曹榮月,宋瀟達,平濤,蔣企洲,劉煜.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優化[J]藥學教育,2018,34(06):73-76

作者:郝紅波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