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01-02 02:38:53
導語:初中生物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隨著學校信息化建設程度不斷提升,計算機和互聯網教學資源在各科教學活動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因此本文從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入手,對初中生物教學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開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生物教學效率和效果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生物;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的思想,就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部分生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進而有效增強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全面強化,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基礎。所以初中生物教師要想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就應該嘗試探索相應的教學優化措施,設計合理教學方案,保證生物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強化。
一、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初中生物教學的演示性工具,提升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具有一定演示文本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教師借助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學設計進行合理規劃,能夠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促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者多媒體教學素材庫,適當的選擇部分內容融入到教學講解活動中,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的設備按照課程教學要求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演示,讓學生能夠對相關教學內容形成更為直觀、系統的認識,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如在對“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部分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很難向學生明確的呈現出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而借助信息技術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關于紅墨水進入到莖的試驗后,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演示水在植物體內的運輸過程,進而對“植物莖內確實有專門運輸水的結構”這一關鍵性問題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轉變抽象的教學講解為具體的教學演示,促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就應該在制定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過程中將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唯有保障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夠得到進一步強化[1]。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對實驗教學進行優化,逐步提升實驗效率
在初中生物教科書中教科書編撰人員為了能夠保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相應的培養,還設置了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并且很多實驗探究性活動都需要學生借助實驗操作來完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初中學校中受到學校辦學條件的限制,學校無法為學生提供實驗學習的條件,甚至造成部分探究性課程流于形式,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也無法得到有效的培養。而此時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嘗試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組織開展實驗教學活動,讓無力承擔實驗教學任務的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實驗演示視頻,并在電腦上模擬實驗活動[2]。這樣學生能夠對不同部分的實驗內容形成更為系統的認識,學生的實驗學習效果也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例如針對觀察鴿子解剖實驗、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觀察雞卵的結構實驗等類型的實驗,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演示活動讓學生模擬實驗流程,進而獲得一定的實驗體驗,保證學生的實驗能力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完成教學設計能夠促使教學效率和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對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生物知識產生著相應的積極影響。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并嘗試以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手段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生物素養的培養提供相應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顧源媛.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以“能量的釋放和利用”(第1課時)為例[J].生物學通報,2016,51(4):21-24.
[2]陳敏芳.論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9):378-379.
作者:武佩文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教育局
- 上一篇:信息化教學在生物化學的應用
- 下一篇:生物化學課教學反思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