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貨幣政策措施
時間:2022-09-18 11:10:19
導語:當前經濟形勢下的貨幣政策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經濟年來我國經濟形勢分析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呈現一個強勁的勢頭,物價水平中的通貨縮緊問題也基本得到緩解,然而又陷入了通貨膨脹之中。為此,央行為確保物價穩定,預防經濟過熱,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相關措施。而針對此社會各界的看法卻各有不同,本文也結合我國現階段經濟形勢對央行采取的措施提出幾點自己的意見。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然而在2003年以來出現增長過快的現象。部分行業的投資缺乏明確的方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并且在建設過程中存在水平低以及重復等問題。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拉大了投資增長速度和消費增長速度之間的差距,進而導致由于市場不同的供求狀況,初級價格增長迅速,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供大于求的問題仍然無法得到緩解。過快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導致煤電油運供求矛盾得以加劇,對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以及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增大,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以2004年為例,中央項目投資增長與地方項目投資增長相差甚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央行發現,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勢頭旺盛,尤其是在“市政工程”和各類名為外資與民營企業的經濟集體,實際上在投資方面卻與地方政府的聯系非常密切。
該年央行也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建議,為抑制投資過度必須采取相關措施。這些都表明了經濟運行中部分地區與行業的建設水平低且重復現象以及投資的盲目性造成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導致經濟運行結構發展不均衡。此外,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特別是石油、鋼材這兩類原材料在我國進口量的不斷增加,并且其價格暴漲,進而導致國內原材料價格隨之上漲,使企業生產成本正價,造成通貨膨脹壓力。同時農副產品價格劇增也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響,使人們對未來價格預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繼而推動了通脹預期的形成。時刻注意各行業特別是房地產市場過高的增長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自1998年抵押貸款被引入到房地產行業中后,大量商業用地被政府部門出售,房地產建量總市值達到了政府出手商業用地價值的近3倍,如果土地價格被低估,土地價值以房地產銷售價值的15%為基準,那么政府部門將會有近9900億的資產轉移到私人部門。這些財富都直接導致中國原材料價格劇增。土地和信貸市場錯誤的價格信號導致了我國房地產價格的飛速增長,而房地產商過快實施項目導致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行業,進而出現泡沫經濟并且該問題還在不斷擴大,土地價格也進入到了一個被低估到被高估的過程。然而我國缺乏完善的融資體制,銀行貸款為房地產行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如果不對這種實行進行及時的制止,將會產生大量的資產泡沫,產生巨額的銀行壞賬。正因如此,我國近幾年來也對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本金的比例進行了適當的提高。快速增長的投資與信貸也是產生通貨膨脹壓力的重要資金因素。以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21世紀初的經濟發展為例,投資增長速度、貨幣供應量以及價格的漲幅都相對較低。然而之后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漲幅突然劇增。金融機構基建貸款等中長期貸款也由于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劇增。綜上所述,由于同時出現投資增長迅速以及經濟結構的扭曲的問題,導致了目前復雜的通貨膨脹壓力。既對物價總體水平的變動上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有促使其下降的因素。在物價總體水平上升的推動因素中,國內投資有拉動作用,此外國家商品價格上升也有一定的影響。下降的因素則多由于大部分下游產品供過于求的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緩解,進而使的價格回升緩慢甚至倒退。然而就總體而言,目前已經出現經濟過熱以及通貨膨脹的苗頭,為防止這些現象的發生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
二、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建議
控制貨幣供應量為近年來央行為解決總量控制問題的主要措施,屬于宏觀控制手段。然而我國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因此必須深入研究利率政策。畢竟預期的利潤率和資本成本是作為影響企業投資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貸款利率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投資行為。此外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中信用渠道的地位遠高于貨幣渠道,然而貸款發放為信用渠道的機制,這使得利率成為其中極其重要的內容。結合相關理論與實際,并以此為出發點進行推斷,可以得出我國目前市場均衡水平是高于利率的管制水平的。首先,我國進行利率管制有一部分是為了幫助大部分國有企業的融資,并且國有企業在貸款總比例中占有了較大的比例也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大部分國有企業的效率卻十分不理想,甚至低于民營企業,這些資產的回報率不成正比,無法達到社會的平均水平。從而他們在利率的承擔能力方面也比市場平均水平低。此外,處在市場均衡水平高于利率水平這一環境中,融資黑市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并且管制利率水平會比黑市利率低。再者,部分銀行為爭取存款,采取私下提高利率的手段。
因此,站在利率這一角度來看,應該提高利率,使得較高的利率讓部分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無法承受,迫使銀行轉移貸款對象,將資金流入能夠承受較高利率的民營企業,進而使資金的使用率得以提高,借助市場的力量使結構性失衡的問題得以解決,最終提高經濟的運行效率。現階段的低利率制定的原因是出于在通貨縮緊時期使經濟得以刺激的目的,具有擴張性。目前在經濟過熱的新形勢下,盡管總需求受到擴張性利率的刺激得以提高,但供給過剩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盡管當期的需求擴張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使當期的供求矛盾得以緩解,然而處于當期總需求投資拉動的環境中,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很有可能使下一期供給過剩的問題擴大,導致通貨緊縮。此外,長期低利率會導致資本密集型行業集中了過量信貸資金,“炒熱”了重化工業等部分行業。而重化工業的迅速擴張存在較大的金融風險。假設沒有進行適當的控制,造成生產過剩,會降低企業歸還貸款的能力甚至無法歸還貸款,進而增加了銀行的不良資產。最后,經濟低水平擴張也是低利率誘發的問題,如此增多了無效投資,進而降低了經濟效率以及浪費了資源。現階段我國處于一個物價飛漲的經濟環境中,就算通脹百分點漲幅為每年2~3左右,也會導致一年甚至五年之內的定期存款出現實際利率為負的現象。然而作為居民的一種投資,居民儲蓄存款也是表現我國財富的一種形式以及投資工具,實際物價水平的提高會形成未來物價水平持續上漲的預期,這必然會導致人們將存款大量體現,為實現保值而進行實物購買,這會形成龐大的購買力,進而加劇了物價的上漲。因此,為使人們對儲蓄的信心得以穩定,央行應加存款利率提高,同時可以采用提高貸款利率的方式以實現自身利潤得以保證。當然,防止通脹可以通過提高利率來實現,但會拉大國內為利差水平的差距,導致流入大量套利資金,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并且還會造成基礎貨幣的增加。鑒于此,必須使資本項目的管理得以加強,對于國外套利資本的流入應予以堅決遏制與打擊。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階段,存在一定的通貨膨脹壓力,同時社會總需求存在結構失衡、消費、投資、出口之間的關系具有嚴重的不協調性。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由于復雜的經濟失衡導致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方面存在不小的問題。而結合上文所述,提高存款利率是我國當前形勢下貨幣政策措施的最佳選擇。
作者:張英 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 上一篇:通縮治理與貨幣政策非對稱性分析
- 下一篇: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