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浮動對貿易影響

時間:2022-05-28 08:44:00

導語:人民幣匯率浮動對貿易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浮動對貿易影響

世界各國的貨幣幣值不一樣,名稱不一樣,當一國貨幣需要兌換另一國貨幣時,必須要規定一個兌換率,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匯率。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以及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匯率已經不單單是兌換率那么簡單,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產品及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并且它已經成為一個國家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因此,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會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重要影響。2005年我國匯率制度改革以前,主要采取的是“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并不是很多。這一時期,我國學者研究的重點是放在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收支影響的層面上,也就是馬歇爾——勒納條件“、J曲線效應”能夠適用于中國這一問題上,關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研究還不是很多。但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樣就使人民幣匯率有了更大的浮動空間。在這種環境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將會增加,必然會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我們知道,作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一直都是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0年1月,我國海關總署所出具的對外貿易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的出口量已經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出口國。所以,探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1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與我國對外貿易的概況

1.1人民幣匯率制度的發展以及匯率水平的變化趨勢

匯率問題的研究主要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即:匯率體制與匯率平價。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逐步確立,我國匯率在上述兩個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從匯率變化趨勢來看,這一變化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為1978~1994年,這一時期由于對匯率體制進行了改革,匯率水平經歷了一段時間貶值,從而改變了長期扭曲的狀態。第二階段為1994~2005年,我國自1994年1月1日開始,主要以市場供求為依據,實行的是單一且有控制的浮動匯率制度,改變了原有的生成與運行方式,從而使人民幣匯率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這一期間,人民幣名義匯率呈現出相對緩慢的升值過程。第三階段是由2005年7月到現在,我國對人民幣匯率制度再一次做出了調整,將“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有管理的、有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從而使人民幣匯率有了更大的浮動空間,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富有彈性。這一時間段,人民幣名義匯率呈現出快速、持續升值的狀態。

1.2我國對外貿易概述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外貿體制的逐步確立,對外貿易呈現出了全面、迅速、持續的發展勢頭。197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只有206億美元,而2010年,我國的對外貿易已經達到2.8萬億美元。同時,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還有明顯的階段性,比如1994年以前的對外貿易,其增長速度非常緩慢,并且出口增長的速度明顯要低于進口增長的速度。在1994年之后,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迅猛,特別是在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貿易增長更是突飛猛進。

2數據與模型

2.1匯率波動性的測算AR-GARCH模型的均值方程:

(1)條件方差方程:(2)均值方程中的e表示匯率,本文選取的是實際有效匯率。將相關數據代入AR-GARCH模型之中得到:(3)(4)其中,匯率的波動性為v=σt(如圖2)。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幣匯率在1995年~1998年之間處于升值的狀態;1998年~2002年相對平穩;2002年~2005年處于貶值狀態;2005年~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又處于升值狀態,金融危機之后再次貶值。

2.2進出口模型的構建

本文采用的是兩國非完全替代模型,這一模型是基于一國進口與出口的產品均不能完全代替本國或另一國產品的條件下進行的。如果進、出口的需求與進出口供給達到平衡時,那么模型的進口與出口部分會達到均衡的狀態。均衡方程為:進口方程:;其中(5)出口方程:;其中(6)M為進口貿易額,X為出口貿易額,yd為本國收入,yf為他國收入,rpM為實際相對進口價格,rpX為實際相對出口價格,v為價格波動。則reer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

3檢驗

本文運用的是Engle-Granger兩步法,依據方程(7)(8)的進行ADF單位根檢驗,再對匯率變動與進出口貿易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協整關系進行檢驗,最后確定短期沖擊。

3.1進口方程

運用Eviews軟件,把相關變量代入(7)后,測算得:(9)為了避免偽回歸,對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進行單整分析。得到ADF值為-3.607,小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3.563,得出各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關系。再把得到的resid加入誤差修正模型之中,得到短期動態形式為:(10)

3.2出口方程

把相關變量代入方程(8)得出:(11)得ADF值為-3.719,小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3.562,得出各變量間存在著長期穩定關系。再把得到的resid加入誤差修正模型之中,得到短期動態形式為:

3.3協整分析結果

一是我國出口與國外需求的關系密切;二是出口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并不高。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國現階段的國際貿易仍然是以加工貿易為主,因此能夠抵消部分因匯率變化而帶來影響。其次,出口商以市場為主導進行定價。我國出口的產品,其國際競爭力并不強,這就使出口商為了保證海外市場份額,要人民幣升值時,更多采取的是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定價,從而降低了出口商品的人民幣價格以確保外幣價格的穩定。最后,出口退稅等相關政策有效降低了出口成本,從而使我國的產品與服務更具價格優勢。

4建議

4.1完善人民幣外匯市場

我國的人民幣外匯市場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是以柜臺零售與銀行之間批發來組成的。現階段,我國企業可以使用外匯衍生工具來有效規避因匯率波動而帶來的風險,比如對沖交易、遠期結售匯業務等等。同時,由于我國的外匯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出于成本因素的考慮,使部分企業打消了使用外匯衍生工具來規避風險的主動性。隨著我國人民幣匯率運行機制不斷健全,因匯率波動對企業的國際貿易影響越來越大,完善人民幣外匯市場帶有緊迫性。健全的人民幣外匯市場能夠擴充外匯衍生產品的種類,從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合理規避風險。

4.2合理規劃出口格局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對歐美、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70%以上,過度依賴這幾個地區,出口格局單一,并不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長遠發展。所以,合理規劃出口格局,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才能降低風險,減少貿易摩擦,實現長遠發展。

4.3對匯率機制進行改革

我國之所以能夠在國際貿易中長期保持較大的貿易順差,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在勞動力方面擁有著巨大的優勢。從上述的實證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如果人民幣升值,那么將會對我國大部分的商品出口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中美雙邊貿易,人民幣升值將會對我國的食品、紡織行業造成嚴重的沖擊。所以,我國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對匯率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革,絕對不能屈服于外部壓力,在短期內使人民幣升值,如此必然會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4.4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意識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一旦人民幣升值,將會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產生重要影響,除了國家及時加強匯率政策調整之外,從企業層面來講,必須要提高其自身的風險控制意識。匯改以前,人民幣匯率處于穩定的狀態,企業不必考慮匯率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但是隨著新匯改的頒布,匯率浮動明顯增大,我國的部分行業,特別是紡織、食品加工行業必須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要主動尋找外匯工具,合理防范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4.5對出口商品結構進行升級

目前,我國大部分出口的商品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的商品,其科技含量很低,可替代性非常強,我國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位置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隨著人民幣升值趨勢的逐漸加強,匯率浮動越來越大,這一優勢將會被逐步削弱,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我國必須要現行的匯率政策進行調整,必須充分的考慮到匯率變動對紡織、食品等行業的影響,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匯率政策緩解匯率浮動對這些行業所形成的負面影響。

5結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匯率已經成為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我們通過實證分析,也得出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將會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嚴重重大影響。我們可以從完善人民幣外匯市場;合理規劃出口格局;對匯率機制進行改革;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意識;對出口商品結構進行升級等方面入手,積極應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企業國際貿易所造成的影響。